我購買的是2018款宋MAX旗艦版七座,至今已經使用了7個月,行駛里程有一萬三千多公里。選擇它除了覺得它好看外,就艾格加入比亞迪後,對比亞迪造車水平的信任吧,所以買來家裡。
我歸納了5點2019款宋MAX改變較大的地方,其中針對駕駛操控的最佳化和增加DiLink智慧網聯絡統是新車的兩大看點。
一、動力和操控最佳化後新車更好開嗎?
先來看看比亞迪針對宋MAX的動力系統做出了哪些最佳化。
2019款宋MAX為了適應當下排放標準的政策規定,推出了國六排放標準發動機。屆時國六和國五發動機車型共同銷售,只是針對不同區域罷了。選購的消費者下定前可要了解清楚當地的排放要求,能買到國六發動機當然最好了。
從發動機引數來看,這款1.5T發動機升級為國六排放標準後,動力效能比國五發動機功率和扭矩有小幅度提升。
國六排放1.5T發動機最大扭矩輸出轉速只需1600轉即可,持續範圍也延展至4000轉。只可惜這次試駕體驗到的依然是國五排放標準的發動機,不過我相信這臺車動力上小幅度的改變,對操控的影響區別不大。
試駕2019款宋MAX開過一段路程後,很明顯就可以感受得到它的雙離合變速器變得更為順暢了。
起碼感受不到像我那臺2018款宋MAX慢速行駛時的頓挫和倒車時的補油動作了,但是油門踏板依然表現不夠靈敏,還有完善的空間。
另外,新車換用了比亞迪大部分新車上使用的電子擋杆。這對我來說反倒並不陌生,但是它的掛擋清晰度並沒有合資車的電子擋杆好用,還不如老款的機械擋把。
掛擋後動力的銜接也較為遲緩,對於一款匹配雙離合自動變速器的車型來說這是不應該出現的情況,希望今後工程師能對宋MAX持續最佳化改進
高速時轉向終於不發飄了
除了上面說的變速器平順性最佳化之外,2019款宋MAX另一大有關操控的最佳化是針對轉向系統的。
2019款宋MAX改用了EPS電動助力轉向,這次改款終於把高速駕駛時讓車主們手心冒汗的液壓助力轉向改為了電動助力了。
實際體驗來看,新的轉向助力有舒適和運動兩種模式可選。舒適模式下轉向力度輕鬆柔和,不緊不慢適合在城市路況使用;運動模式下,轉向變得很有黏滯感,也相對較為沉穩,高速駕駛時使用讓人很有信心。
但是,新的轉向助力系統依然改變不了宋MAX轉向模糊的路感。
要是在運動模式下,除了讓轉向助力變得更沉之外,同時也讓路感變得更為清晰就更好了。駕駛者多了跟轉向的溝通以及對路面的感知,這不就是大部分車主想要的駕駛樂趣嗎?
據廠家人員介紹,比亞迪首席底盤調校工程師漢斯·柯克(Heinz Keck)針對2019款宋MAX的懸架重新進行了調校。
老款車型懸架相對較硬,避震對彈跳的抑制較為生硬,缺乏韌性。而2019款宋MAX試駕過程中,可明顯感受到在經過減速帶時,路面對車輪的衝擊不會那麼直接地反饋至車內了,避震非常有韌性地吸收了大部分的振動,車身晃動也小了,只聽到車底一聲聲悶響。不過,底盤的降噪水準和整體感仍有待改善。
油耗偏高 期待宋MAX DM插混版推出
我用第三方平臺“小熊油耗”記錄了我的那臺宋MAX的油耗資訊,從深圳大梅沙回啟程加滿一箱油。用D擋普通模式行駛150公里路程回到廣州市區,其中有70%高速路程,30%城市路程,最終算得我駕駛的這臺車平均油耗為10L/100km。
在小熊油耗平臺還可瞭解到,宋MAX全國車友平均油耗在9.52升左右,屬於相對較高的油耗水平。
這也難怪喜歡這臺車的車友非常期待宋MAX DM插混版儘快上市,而我試駕過程中和廠家人員溝通了解到,宋MAX DM插混版本將在近期舉行試駕邀約,屆時我將把新車的詳細資訊和使用感受跟車友們彙報。
二、悉數宋MAX看得見的改變
2019款宋MAX外觀幾乎沒變,改變的地方只有長時間使用才能感受得到。
比如新車的外後視鏡鏡面,車門把手遙控車窗升降,遙控鑰匙遙控車窗升降,後備廂車燈照明亮度等。下面我逐一跟大家講述。
其實宋MAX在城市路段80km/h時速範圍內行駛,車內隔音水準是不錯的。我買的2018款宋MAX匹配的是錦湖輪胎,而這次試駕的2019款宋MAX匹配的是佳通輪胎,兩者規格一樣皆為215/55 R17。
但是,進入到高速路段,兩車的胎噪都非常明顯。要是比亞迪肯捨本,換用普利司通或者米其林的低滾阻和靜音輪胎那對胎噪和燃油經濟性來說都是將得到改善。
等下次該換輪胎時,我打算給我的車換套主打靜音和節油的輪胎。
2019款宋MAX出了外後視鏡外殼改用雙色裝飾外,其實鏡片也有變化,新車取消了外側的凸透鏡,因此觀察的視野沒那麼廣了。
另外一個仍有待最佳化之處是外後視鏡外殼,要是外殼上方邊緣能夠延伸長些出來,就可遮擋住鏡面,讓其沒那麼容易被雨打溼而影響視野。
改用可旋轉大屏 這次配置朝“唐”看齊 大螢幕導航就是爽快
坐進2019款宋MAX車內帶來變化的是中控那塊12.8英寸大屏了。
和比亞迪新一代唐一樣,2019款宋MAX也改用了比亞迪最新版DiLink智慧網聯絡統,透過自適應旋轉懸浮Pad,它可實現和智慧平板電腦幾乎一樣的功能。
這塊12.8英寸大pad,配備的是8核CPU,3G記憶體和32G儲存容量。裝載的DiLink系統由Di平臺,Di雲,Di生態,Di開放四部分構成。它除了相容安卓手機生態應用外,還可全面支援DiLink系統和整車的遠端更新,讓系統保持最新,不斷得到最佳化和豐富。
新車換用電子擋杆 增加運動模式 取消了手動換擋
駕駛2018款宋MAX除了動力之外,最讓我想要去改變的就是中控靠近膝蓋的位置了。
由於嵌入式大螢幕的限制,老款車型中控臺面板侵佔車內空間較多,以至於將主副駕駛座前方位置都給霸佔了,特別是開車時膝蓋容易磕到硬邦邦的塑膠面板上,非常不舒服。
試駕2019款宋MAX之後,重新設計過的中控留足了膝蓋處的位置,此處的改進無疑讓人對新車的內飾好感度大為提升。
編輯撥通比亞迪緊急救援電話,向客服人員諮詢他們是否可以透過車內的攝像頭看到我們車內的情況,客戶迴應他們沒法看到。
從中控大屏找了半天也沒找到關閉內建攝像頭的開關,為了保護車內隱私,是否應該給這個攝像頭設定一個開關呢?
最後總結一下吧:
2019款車針對動力操控和配置進行了最佳化,相對於老款車型來說,此次改款屬於非常有誠意的升級,就看最終新車的售價處於什麼水平了。
我購買的是2018款宋MAX旗艦版七座,至今已經使用了7個月,行駛里程有一萬三千多公里。選擇它除了覺得它好看外,就艾格加入比亞迪後,對比亞迪造車水平的信任吧,所以買來家裡。
我歸納了5點2019款宋MAX改變較大的地方,其中針對駕駛操控的最佳化和增加DiLink智慧網聯絡統是新車的兩大看點。
一、動力和操控最佳化後新車更好開嗎?
先來看看比亞迪針對宋MAX的動力系統做出了哪些最佳化。
2019款宋MAX為了適應當下排放標準的政策規定,推出了國六排放標準發動機。屆時國六和國五發動機車型共同銷售,只是針對不同區域罷了。選購的消費者下定前可要了解清楚當地的排放要求,能買到國六發動機當然最好了。
從發動機引數來看,這款1.5T發動機升級為國六排放標準後,動力效能比國五發動機功率和扭矩有小幅度提升。
國六排放1.5T發動機最大扭矩輸出轉速只需1600轉即可,持續範圍也延展至4000轉。只可惜這次試駕體驗到的依然是國五排放標準的發動機,不過我相信這臺車動力上小幅度的改變,對操控的影響區別不大。
試駕2019款宋MAX開過一段路程後,很明顯就可以感受得到它的雙離合變速器變得更為順暢了。
起碼感受不到像我那臺2018款宋MAX慢速行駛時的頓挫和倒車時的補油動作了,但是油門踏板依然表現不夠靈敏,還有完善的空間。
另外,新車換用了比亞迪大部分新車上使用的電子擋杆。這對我來說反倒並不陌生,但是它的掛擋清晰度並沒有合資車的電子擋杆好用,還不如老款的機械擋把。
掛擋後動力的銜接也較為遲緩,對於一款匹配雙離合自動變速器的車型來說這是不應該出現的情況,希望今後工程師能對宋MAX持續最佳化改進
高速時轉向終於不發飄了
除了上面說的變速器平順性最佳化之外,2019款宋MAX另一大有關操控的最佳化是針對轉向系統的。
2019款宋MAX改用了EPS電動助力轉向,這次改款終於把高速駕駛時讓車主們手心冒汗的液壓助力轉向改為了電動助力了。
實際體驗來看,新的轉向助力有舒適和運動兩種模式可選。舒適模式下轉向力度輕鬆柔和,不緊不慢適合在城市路況使用;運動模式下,轉向變得很有黏滯感,也相對較為沉穩,高速駕駛時使用讓人很有信心。
但是,新的轉向助力系統依然改變不了宋MAX轉向模糊的路感。
要是在運動模式下,除了讓轉向助力變得更沉之外,同時也讓路感變得更為清晰就更好了。駕駛者多了跟轉向的溝通以及對路面的感知,這不就是大部分車主想要的駕駛樂趣嗎?
據廠家人員介紹,比亞迪首席底盤調校工程師漢斯·柯克(Heinz Keck)針對2019款宋MAX的懸架重新進行了調校。
老款車型懸架相對較硬,避震對彈跳的抑制較為生硬,缺乏韌性。而2019款宋MAX試駕過程中,可明顯感受到在經過減速帶時,路面對車輪的衝擊不會那麼直接地反饋至車內了,避震非常有韌性地吸收了大部分的振動,車身晃動也小了,只聽到車底一聲聲悶響。不過,底盤的降噪水準和整體感仍有待改善。
油耗偏高 期待宋MAX DM插混版推出
我用第三方平臺“小熊油耗”記錄了我的那臺宋MAX的油耗資訊,從深圳大梅沙回啟程加滿一箱油。用D擋普通模式行駛150公里路程回到廣州市區,其中有70%高速路程,30%城市路程,最終算得我駕駛的這臺車平均油耗為10L/100km。
在小熊油耗平臺還可瞭解到,宋MAX全國車友平均油耗在9.52升左右,屬於相對較高的油耗水平。
這也難怪喜歡這臺車的車友非常期待宋MAX DM插混版儘快上市,而我試駕過程中和廠家人員溝通了解到,宋MAX DM插混版本將在近期舉行試駕邀約,屆時我將把新車的詳細資訊和使用感受跟車友們彙報。
二、悉數宋MAX看得見的改變
2019款宋MAX外觀幾乎沒變,改變的地方只有長時間使用才能感受得到。
比如新車的外後視鏡鏡面,車門把手遙控車窗升降,遙控鑰匙遙控車窗升降,後備廂車燈照明亮度等。下面我逐一跟大家講述。
其實宋MAX在城市路段80km/h時速範圍內行駛,車內隔音水準是不錯的。我買的2018款宋MAX匹配的是錦湖輪胎,而這次試駕的2019款宋MAX匹配的是佳通輪胎,兩者規格一樣皆為215/55 R17。
但是,進入到高速路段,兩車的胎噪都非常明顯。要是比亞迪肯捨本,換用普利司通或者米其林的低滾阻和靜音輪胎那對胎噪和燃油經濟性來說都是將得到改善。
等下次該換輪胎時,我打算給我的車換套主打靜音和節油的輪胎。
2019款宋MAX出了外後視鏡外殼改用雙色裝飾外,其實鏡片也有變化,新車取消了外側的凸透鏡,因此觀察的視野沒那麼廣了。
另外一個仍有待最佳化之處是外後視鏡外殼,要是外殼上方邊緣能夠延伸長些出來,就可遮擋住鏡面,讓其沒那麼容易被雨打溼而影響視野。
改用可旋轉大屏 這次配置朝“唐”看齊 大螢幕導航就是爽快
坐進2019款宋MAX車內帶來變化的是中控那塊12.8英寸大屏了。
和比亞迪新一代唐一樣,2019款宋MAX也改用了比亞迪最新版DiLink智慧網聯絡統,透過自適應旋轉懸浮Pad,它可實現和智慧平板電腦幾乎一樣的功能。
這塊12.8英寸大pad,配備的是8核CPU,3G記憶體和32G儲存容量。裝載的DiLink系統由Di平臺,Di雲,Di生態,Di開放四部分構成。它除了相容安卓手機生態應用外,還可全面支援DiLink系統和整車的遠端更新,讓系統保持最新,不斷得到最佳化和豐富。
新車換用電子擋杆 增加運動模式 取消了手動換擋
駕駛2018款宋MAX除了動力之外,最讓我想要去改變的就是中控靠近膝蓋的位置了。
由於嵌入式大螢幕的限制,老款車型中控臺面板侵佔車內空間較多,以至於將主副駕駛座前方位置都給霸佔了,特別是開車時膝蓋容易磕到硬邦邦的塑膠面板上,非常不舒服。
試駕2019款宋MAX之後,重新設計過的中控留足了膝蓋處的位置,此處的改進無疑讓人對新車的內飾好感度大為提升。
編輯撥通比亞迪緊急救援電話,向客服人員諮詢他們是否可以透過車內的攝像頭看到我們車內的情況,客戶迴應他們沒法看到。
從中控大屏找了半天也沒找到關閉內建攝像頭的開關,為了保護車內隱私,是否應該給這個攝像頭設定一個開關呢?
最後總結一下吧:
2019款車針對動力操控和配置進行了最佳化,相對於老款車型來說,此次改款屬於非常有誠意的升級,就看最終新車的售價處於什麼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