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無簡史

    賈島,唐代著名詩人,人稱詩奴、苦吟詩人。賈島出身平民,家境貧寒。自小就出家為僧,打坐修禪。只為謀得一斗米好度日,也希望透過佛經,讓心靈有個安慰之地。也許是貧苦的境遇,讓賈島性格孤僻而內向,不喜與人交往。

    文者乃寂寞之道。詩文創作,使賈島的內心得以舒緩,情感有機會得以散發。所以他愛詩,也沒有理由不愛詩了,做詩就是他生活的重要內容。清苦的生活,自己又無力改變,只能把一切的所思所想,都透過詩文創作表現出來,才能夠讓心靈得到一些安慰。文學是生活的指路明燈,在此時賈島的心裡,也只有詩文才能夠與他的靈魂相伴。

    經濟的長期困頓,限制了賈島的思想認識和創作境界,同時也限制了他的眼界。正如那句話: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所以他在詩文創作的發展上就另闢蹊徑,轉而刻意追求遣詞造句的能力上。

    常常為了一個字就冥思苦想大半天,心中有事兒,這個事兒又是自己所喜愛的,那麼自己就不覺得苦,我想有時候詩人肯定還自得其樂。你可以說這是一種精神療法,也可以認為這是詩人在創作上的精益求精,甚至還可以認為他就是一個可笑的存在,但是詩人卻樂意這樣走火入魔。

    一個人終身貧窮,原因很複雜,你可以理解的認為是當時的封建社會所造成的,也可以認為是他本人咎由自取的結果。一個讀書人一生混得,跟普通老百姓沒有多大區別,能怨誰呢?只能怨他自己,怨他太過木納,不懂得趨炎附勢。怨他不喜交際,不懂得結交富貴。怨她太過直楞,不懂得求取功名之道。

    總之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貧窮始終沒有離開過他。我想這正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不是誰都可以,靠寫作收穫功名利祿。更多的人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能夠靠寫作維持生計,不至於活不下去,那就足夠了吧!

    我相信上幾代貧窮,到自己這一輩也不會有大富大貴的機會,至少這樣的機會是非常渺茫的。這不是宿命論,而是客觀事實的存在。所以我理解賈島為什麼會一生貧窮!因為詩文推敲,賈島結識大名人大作家韓愈,韓愈自然識才惜才,所以才讓他還俗去考取功名,這也是當時的文人發展正道。

    韓愈可以說是賈島的知遇恩友,之所以未稱是恩師,一則沒有資料表明賈島拜韓愈為師,二則此時的賈島詩作,已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也很難跳出這個格局。後來好友孟郊韓愈相繼離世,對本來就缺少朋友的賈島來說影響巨大。

    後來賈島終於得了一個小官兒。長江縣(今遂寧大英縣)主簿,就是縣城一個掌管文書的職位,後又被遷至普州(今四川安嶽縣)做司戶,大致有點像現今的管戶籍一職,掌管民戶,只可惜在上任途中因病去世了。賈島一生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平淡無奇。雖然也有好轉的時候,但是都未能徹底改變窮困的狀況。

    在這樣的境遇下賈島唯有向詩文求出路,當然這裡說的出路是精神方面的。而經年累月鍛造的推敲創作方式,讓賈島的內心得以充實,也正因為這樣的執著追求,才讓他在詩文創作上面,達到常人不可及的高度,最終獲得世人的讚賞,而成為人們心中的名人。只不過這已經是賈島所無法看到的輝煌了!

  • 2 # 獨角獸脫口秀
    【性格決定命運,賈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心理學這樣評價愛較真的人,一般有以下的特點:

    【賈島平民家庭、門第寒微】

    賈島的家鄉范陽曾是安祿山的老巢,安史之亂平定後,這裡又長期為藩鎮所據,處於半隔絕狀態。賈島出生於平民家庭,門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傳說他30歲前曾數次應舉,都不得志。失意之餘,又迫於生計,只好棲身釋門為僧,取法名無本。貧困的家庭景況,枯寂的禪房生活,養成他孤僻冷漠而內向的性格,耽幽愛奇,淡於榮利,喜怒鮮形於色,世事頗少縈懷。

    【賈島時常“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

    這個就很好理解,“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在自己的詩句下面題寫,可見對於詩詞字句的斟酌。當然了“推敲”的故事就不用我說了。

    太平廣記中這樣在,賈島曾經騎著驢打著傘,橫截在長安城的街道上。當時秋風勁吹,黃葉滿地,賈島突然吟出一句詩來:“落葉滿長安。”因為急切中想不出對應的另一句詩來,忘記了迴避,衝撞了大京兆尹劉棲楚的轎子和儀仗隊,被抓起來關了一個晚上才放了。

    【半俗半僧半仙多重身份】

    3、在對待愛情方面,容不得一點背叛,在要求對方全心身的投入時,他自己也是全身心的對你好。

    【賈島是個半俗半僧半仙的詩人】

    賈島文場失意後,便去當和尚,法號無本。無本者,即無根無蒂、空虛寂滅之謂也。看來他要一輩子唸佛了。但後來與韓愈相識,執弟子之禮。在韓愈的勸說下,還俗應舉,中了進士。為僧難免思俗,入俗難棄禪心。“發狂吟如哭,愁來坐似禪。”俗味很濃,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這雙重性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 3 # 黎歌唱晚

    提到賈島首先想到的便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他對於詩的專注。

    賈島與孟郊並稱“郊寒島瘦”,孟郊人稱“詩囚”,賈島被稱為“詩奴”。賈島喜愛作詩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賈島推敲”,他有一首詩是《題李凝幽居》,其中有一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敲”字用得很妙,賈島曾在“推”、“敲”兩字使用上猶豫不決,後來在韓愈的建議下,使用“敲”字,兩人因此也成為了朋友。這也正反映出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

  • 4 # 61128晴天

    賈島,唐朝詩人,字浪仙或閬仙,人稱詩奴或者詩囚。出身平民貧困的家庭,因為窮困,他出家為僧。對詩卻情有獨鍾,刻苦學習,一生中寫出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他幾次進京考試不第。

    有關推敲的故事:

    有一天,他離開,寺院去找個叫李凝的朋友,找了好久,等他找到李凝的家,已經天黑人靜,可不巧的是,李這天沒在家,賈島就留下一首詩,《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住了一晚,第二天離開的時候還在不停的琢磨僧敲月下門這句中是用推還是用敲?

    一路上騎著毛驢,在毛驢上用手比劃著推和敲的動作。引來路人的嘲笑。就這樣邊走邊比劃,撞見了韓愈的儀仗隊,可他還痴迷的作著,推敲的動作,不知避讓。儀仗隊人就把他拉到韓愈面前。

    韓愈聽了她的訴說就和他一起研究後來決定敲比推好。而且和韓愈結為知交。

    《題李凝幽居》這首詩語言簡練而又韻味醇厚,充分體現了賈島對詩的執著較真,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

    這只是其中的個倒,賈島的詩每首都是反覆琢磨,推敲,把詞句都做到最恰到好處,所以後來許多人很崇拜他。

    賈島之所以困苦,一個是出身平民,再就是人生不得志,開始多次應考都不成功。其後終於應試做了官,卻因不通官道,孤身無援,性格耿直,遭到小人暗算,被貶。唯與詩為伴,孤寂的心,才有安歇之處。把所有的心思用在讀書寫詩之上,官場不得志。

    雖然有韓愈的幫助,鼓勵,賈島仍然擺脫不了現實的困苦,他的詩風多是苦吟詩,雖然困苦,還是“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表明,表明他寫詩真是費盡心思,注重錘鍊,苦心研究。

  • 5 # 初曉兒

    賈島是唐代詩人,因為他作詩“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 被稱為“詩奴”。

    賈島也的確出身貧寒,曾出家為僧。 賈島是以作詩較真而出名的。

    賈島作詩從煉字、遣詞、造句到煉意,都極為認真。 賈島自己說他作詩“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 漢語詞語“推敲”,就是從他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來的。 是“僧推月下門”好,還是“僧敲月下門”好,他舉棋不定,潛心思索中,衝撞了京兆尹韓愈的車駕,而成了韓愈的白衣好友。

    寫詩較真與否,與生活的困苦沒什麼關係,更談不上有什麼矛盾。

    詩的內容和詩的風格,一般與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時代特點有關。

    比如說唐代強大的邊防力量,和國家強盛帶來的強大自信,致使文人普遍投筆從戎,“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使昂揚奮發,表現邊塞風光、殺敵報國、建功立業和戰士思鄉的邊塞詩大盛。

    再比如“詩聖”杜甫,長期處於社會底層,所以,他的詩作大多與底層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三吏三別》就深刻地反應了民間疾苦。《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就是在自己切身體驗的前提下,表現推己及人,飢溺為懷的精神。

    但寫詩字斟句酌、反覆推敲,則是所有詩人在創作中都必須做到的。

    具體到賈島,累試不第,說明先天稟賦不是太高,正是由於勤能補拙,所以最終也成為一代大家,在唐詩高手林立情況下,卓然形成了一個詩作派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古田二路到武昌中北路54號怎麼坐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