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人執戟2

    對問題下的結論:"被(準葛爾)打的一敗塗地"表示不認可。

    轉入正題

    準葛爾叛亂區域位於新疆伊犁地區的厄魯特蒙古準葛爾部,在康、雍兩朝(主要為雍正年間)一再挑起戰爭,客觀的說,清軍人數根本不止七萬,而是十多萬(見中國通史),準確來說是負多勝少,人力物力消耗太大。

    以雍正元年為例,戰況簡敘如下:

    這些叛亂首領一樣精通漢文化關於戰爭的三要素:1.天時。2.地利。3.人和。

    1.這不,康皇帝剛去世,鎮守當地的大將軍胤禵回京奔喪的隊伍剛消失在茫茫草原中,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馬上吹響幾尺長的藏號,裹協大小貴族叛亂。

    這是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雍正面對內部紛爭,以"和"的手段應對,派兵部侍郎常壽赴青海,羅卜藏丹津根本不承認叛亂一說,反而扣押了中央派出的大員常壽。叛亂規模更大了。十月,清政府命令四川總督嶽鍾祺,川陝總督年羹堯統兵征討。

    雍正二年,叛亂瓦解,羅卜藏丹津裝成女人逃到準部策妄處。雙方僵持。

    2.4年後(1727年),雍正利用策妄去世,其子噶爾丹策零繼位之機,決定用兵。

    雍正7年(公元1729年)三月,天寒地凍,雍正下令兩路用兵,討伐準葛爾。

    狡猾的策零頓時嚇瓜了,立即向雍正睹咒發誓要聽政府的話,聽從指揮,決不亂來!雍正犯了"慈不掌兵"的大忌,暫緩一年進兵。

    策零利用一年的時間,避了"一鼓作氣"的強勁勢頭,待清兵鬆懈之機,於1730年冬(地圖與本文無關)

    策零用二萬兵力突襲清軍西大營,清軍卒不及防,這西大營屬於川督嶽鍾祺指揮,總督大人竟然謊報軍情,大敗說成大勝!而北路軍的總指揮傅爾丹也消極應對。

    3.雍正九年(公元1731)策零又派大策零和小策零領兵3萬,直撲北路大軍,博爾丹有一個進了水的腦袋,中計冒進,帶著一萬人馬輕裝進了埋伏圈,與2萬敵軍相遇,倉卒中全軍覆沒。

    雍正十年(1732)策零從烏魯木齊竄擾哈密,西路軍嶽鍾祺指揮失靈,使敵安然遁去。

    經過幾次較量,策零在光顯寺一戰失利後,無力再戰了,於雍正十一年(1733)提出議和,雍正同意,策零將稱臣入覲。清政府劃定牧區,同意他在阿爾泰山西邊遊牧。

    這種狀況維持了將近20年。

    清政府在西北用兵,暴露了指揮排程的軟肋,兩路主帥調動頻繁,雖然戰績不佳,但是,對準葛爾部的擴張起了抑制作用。對維護西北地區的安定團結也有積極意義。

    所以我不同意用"一敗塗地"作總結。

    乾隆十年(1745)策零死了。內部混亂,人心歸清,乾隆最後解決準葛爾部問題出現利好因素。

    乾隆十九年(1854)準部2萬人降清,乾隆親自冒雪接見,頭領阿睦爾撤納封為親王。

    第二年,乾隆以班弟為定北將軍,永常為定西將軍,兩路出兵,進攻準葛爾。

    準葛爾部兵將一鬨而散,2000人逃走,7000人投降。盤踞伊犁七八十年的割據政權徹底消失。

    竄逃多年的禍首羅卜藏丹津乖乖伸出雙手⋯

  • 2 # 瘋人歷史

    清軍在平定準噶爾戰爭期間,損失六七萬的是是雍正時期的和通泊之戰。

    雍正九年,葛爾丹策零一度在和通泊全殲由傅爾丹率領的清軍。清軍此戰可以說是全軍覆沒。高階將領只逃回了傅爾丹等四人,雍正一度為之吐血

    剛開始傅爾丹很謹慎,步步為營,但準部派人詐降誘導傅爾丹發起攻擊,先是在部落格託嶺伏擊清軍又在和通泊殲滅清軍。此戰輸的真一敗塗地,戰術素養,戰略規劃,還有主將的腦子全不如人。連武器裝備都不如裝備了西式火槍的部落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獄少女經典的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