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甲日終始
-
2 # 大河之南之紅龍
明王朝的興衰,始終都脫不開一個錢字。明朝初立時,朱元璋手裡其實很缺錢,不然也不會發行“寶鈔”這種廢紙一樣的紙幣來從民間掠奪財物,官員發工資也是錢鈔物各一部分,促使各級官員貪腐成風。為了反腐,使出了“剝皮充草”立於大堂之上也剎不住這股風氣。
明朝從朱元璋後期“兩稅法”推開及開海禁,置市舶司署之後,明朝財政狀況才開始好轉,及成祖時,海外貿易興起又為大明錦上添花,使明朝走上巔峰時期。可隨著成祖亡鄭和去,南方世族官員藉口恢復禮法,關閉國家海貿,自己卻大肆走私發財,挖國家牆腳。王朝自己在只剩下農稅的時期,卻又不斷分封土地,使自己財稅越收越少。收的少了就要轉稼稅收,轉稼又使小地主自耕農破產,再加上明末小冰河時期開啟,就爆發農民起義內亂,大規模的內亂又促使財政開支加大。而小冰河又使北方遊牧民族不斷南下劫掠,就在這種內憂外患不斷的雙重作用下,偌大的帝國也就轟然塌下了
-
3 # 鮑之魚
1-黨爭。康熙都說過!明朝亡與黨爭!罵明珠索額圖這些朝臣的時候也說了,朱由檢吊死在煤山上才幾年?還要重蹈覆轍嗎?黨派之爭,利益集團互相掣肘,人才不能委以重任!爭來奪去不務正業!
2-體制。農田保甲制,少一個人,九家填補,少九人,一人填補,等於官逼民反。賞罰不明,後期袁崇煥,熊廷弼,屢屢退敵,卻落得悲慘下場!
3-天災。後期明朝打仗並不富裕,因為幾場天災,民不聊生,農田保甲制的農民無力生存,唯以飽腹求生,憤而反抗,如燎原之勢。
4-軍事失誤,孫傳庭後期鎮壓農民軍,糧草不足,兵不成軍,缺乏鍛鍊,瘟疫肆掠。本應該以守為攻,待朝廷恢復元氣,反攻一舉殲之!可惜崇禎屢屢催促出兵,以少打多,必敗也!
-
4 # 偽裝的觀點
明朝滅亡的原因總結:
第一,任何王朝擺脫不了的命運,皇帝越換越差勁,最後祖宗基業也守不住。
第二,抑武到了極限,大明武人簡直就是下等人,有新式武器都用不了,具體參考戚繼光抗倭的鴛鴦陣,那不是什麼發明創造,而是迫不得已,原因就是被文官集團牽制。
第三,氣候條件太差,遭遇了千年一遇的小冰期,糧食連年減產,饑荒遍地,賦稅又重,老百姓活不下去,自然要造反。
第四,人口爆炸,土地養不活更多人,還禁海抑商,更噁心的是朱姓皇族達到了百萬人的規模,光吃不幹活,嚴重拖累了國家財政。
第五,官吏俸祿不足,導致盤剝百姓加劇,積累日久,小問題變成了大問題。
第六,戶籍制度很坑爹,開始的時候倒是可以快速恢復經濟和國家元氣,但是越到後來越是阻礙經濟發展。
第七,文官集團內鬥不休,消耗了國家的內部實力,錯過了許多消滅敵人在萌芽的機會。
第八,越到後期皇帝與士大夫集團互相看不順眼,特務政治和太監干政輪番上臺,讓皇帝和士大夫們最終變成了互相傷害的對手。
第九,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銀荒,當時的中國已經接入了世界經濟,白銀出現問題,整個大明經濟跟著出了問題,然後經濟遭受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
綜合起來說,王朝末年,亂象叢生,基本上國內各種矛盾都到了爆發的臨界點,然後被國際金融危機點燃,一把火燒的大明基業全無。
-
5 # 塵愛zt落定
你用現代的角度來說吧,哪個落後的民族打敗了先進的民族?最噁心你這種嘴臉,動不動就說北方民族是落後,中原民族就先進?農耕社會你以為有多發展?農耕有的除了農業北方民族都有,農業也有點。從生產關係來說北方民族更先進與農耕,農耕是自給自足的小農,而北方民族是以部落為基礎的集體經濟。馬克思理論最終進入什麼社會?共產經濟,你明白嗎?生產工具來說農耕民族有什麼?富人才能用上牛,窮苦人哪兒來的牛耕?而北方民族牛馬駱駝都有,結合遊牧文化的工具也俱全。生產力你覺得集體經濟厲害還是小農經濟厲害?文化方面用說嗎?自從漢武帝后儒家獨大有什麼成就?北方民族的生活習俗容納了天下任何文化。西方的東方的都有,哪個更先進?誰總結出來落後就捱打?明朝反腐厲害是什麼原因?腐敗的厲害是這個意思吧?明朝有錢?明朝有商業發達嗎?有富翁嗎?沈萬三?元朝末期的商人被明朝初期搞掉了吧?明朝哪兒來的錢?搜刮腐敗的錢。有想作為?從朱棣開始每一個皇帝都奇葩,皇帝內撕,木匠,和尚,那個豹房的什麼來著?太監當道,東廠西廠,沒有雞巴的人當權能有什麼作為?別他媽吹牛了
-
6 # 燕月閣張某人
大家好!我是燕月閣!
學識淺薄,還望諸君多多指教!若有不對之處,煩請各位多多斧正!
明朝簡單說歸結起來滅亡的原因就兩點,一個是死於內部的社會矛盾。二個亡於外部的民族矛盾。
死於“自己”明朝是一個反腐超過歷代王朝的封建王朝,這是由於草根皇帝朱元璋深知貪腐對社會的危害以及本人對貪官汙吏的深惡痛絕,加之自己殺戮果決、精力旺盛,因此朱元璋對貪腐案絕不手軟。朱元璋規定貪汙六十兩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還制定了整肅貪腐的綱領《大誥》,發明了“剝皮實草”的殘酷刑罰來處置貪官。然而仍然殺之不絕,晚年朱元璋還曾感嘆:為何貪官如此之多,早晨殺了,晚上又生一撥。
究其原因,除了人性本身的黑暗面之外,更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乃至整個明朝對官僚階級比較苛刻。朱元璋時期規定官員一年只有春節、冬至、皇帝生日這三天的假。雖然後來在年末春節增加了大約一個月的假期,並且到了明後期制度完善每年大約休50天,但是仍然是比較低的水平。一年到頭讓你玩命加班不說,還不給發加班費。本身明朝政府發的工資就是歷朝歷代裡最低的政府之一了,朱元璋卻仍偏偏留下了“自後為永制”永遠不給長工資的命令。因此,貪汙成了很多官員養家餬口,或者維持較高消費水平,或者享受奢侈生活的重要手段!這是眾多明朝政府官員挺而走險的原因。
同時,朱元璋草根出身,深知捱餓的可怕。於是為了,讓自己餓後代不捱餓,規定了子孫由國家養的政策。也就是說,只要是宗室人員,就可以憑血脈得到一份不用做任何事的“鐵飯碗”。雖然這個制度在早期完全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明朝政府養這些人也是so easy,但是隨著宗室人數的大量增加,到了明朝後期政府所要承受的負擔也越來越大,根本養不起這群“鐵飯碗”了。舉例說明,萬曆四十二年(1595年),全年的田賦收入2836萬石,而宗室所需祿米3075萬石,這給國家財政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大量的官員貪腐化,必然會政治黑暗,百姓受苦,國家收入減少,產生社會矛盾。宗室“鐵飯碗”,也加劇著國家財政壓力,導致國庫空虛。又因為明末氣候複雜,經常爆發荒年,百姓收成減少,國家也收入減少。因此,政府不得不加稅,又必然加劇百姓的貧苦,使得社會矛盾急劇增長!直到爆發起義戰爭,推翻舊政府或者是被舊政府鎮壓!但這是個悖論,戰爭是燒錢的,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額的軍費開支。明末政府本就國庫空虛,加稅導致起義戰爭,戰爭又需要錢,錢又從百姓來,百姓不滿得起義!
簡而言之,明朝死於貪汙腐敗導致的階級矛盾、惡劣的氣候環境和官員貪汙宗室藩親共同導致的國庫空虛。
亡於外人女真族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開始走向崛起!又經過皇太極的經營,女真得以迅速發展。17世紀初期是明朝政府瀕臨崩潰的世紀,卻是滿清政權迅速發展的上升期。雖然這個時候的滿清文明遠落後於明朝,但是其政治更清明,族人更團結,使得軍隊戰鬥力也更強!
簡而言之,明朝亡於外族的軍事崛起。
感謝閱讀!
-
7 # 黑眼歷史觀
明朝中後期一直很缺錢,有個說法,就是說明朝滅亡於財政破產。腐敗嚴重,制度弊端凸顯。被滿清打下,還是漢奸多。
首先是腐敗問題明朝的腐敗很嚴重,雖採取嚴厲的反腐措施,但是反腐機制有很多缺陷,且定位不明確,且決定權是皇帝。【皇權高度集中的弊端,明內閣和歐洲內閣根本上不同,明帝可隨意更換內閣大臣,例如‘崇禎五十相’,英法皇帝這麼幹的都被砍了。】
比如檢察官的‘彈劾權’,發現腐敗只能彈劾,且建立在皇權之下,皇帝的能力直接影響彈劾的效果,若監察史腐敗,易變成群體腐敗。【嚴嵩時,彈劾不斷,嚴嵩依舊穩坐如山。巡按御史不受控制的權力,是腐敗高發區。】
中國古代的官本位,高薪不一定能養廉,但低薪一定會促進腐敗。【一個貪官說,自己控制千萬的資金流動,而工資卻只有三千多。】
以海瑞為例,壯年時官居四品,老年後官居從一品,但是養家中老母、妻兒、僕人共十幾口人,生活拮据,老母生日買塊肉都能引起轟動。古代工作效率低,做飯都耗費小半天,官員僱人是必須的。而衙門裡,三~五人有編制,其他小吏一類,需要官員自己僱。所以花費得多。
明朝財政上的弊端,主要體現在收支上。明朝的財政收入是較為嚴重的重農抑商。
且免稅階級多,秀才就有優待,全家免徭役、申請免稅,一些人家要麼有秀才,要麼把土地掛到秀才名下,變成免稅地。嚴重影響依賴農業稅的明朝稅收。
明朝的另一個免稅階級--權貴,最多的明朝宗室。明宗室待遇優渥,帶有濃郁的元朝風格,可不削藩世襲。宗室資產免稅,霸佔的地也會列為免稅。【無所事事的親王俸祿是最高官的七、八倍】
朱元璋哥哥朱興隆一脈就傳承到明亡。萬曆年間,有玉牒的就達到8萬人,機械的演算法下,到明末,不少於24萬人。先後有83個親王位,剔除廢除、嫡長絕後、追封,明亡前有33個世襲親王脈系。先後衍生624個郡王脈系。再次級的爵位更多。
明宗室坐擁巨量田產,還要朝廷出錢贍養,以致於無田可賜。其中,萬曆6年的河南九親王,就佔河南約10%的田【沒算上其他貴族佔地】。《明實錄》不完全統計,湖廣地區5%為王府田。四川巡撫孔貞一提到,成都附近7成王府田、2成軍田、1成民田。
到了明末,不管農稅和商稅,都是免稅階級佔據。而天災多是各種基礎設施因為無錢維護而損壞,導致災情加重。【小冰河,前後歷時500年,影響直到清朝中期。】
明朝滅亡,就是財政破產為主,皇帝無能還瞎搞事。導致不少邊關官員、將領投降滿清,為滿清出謀劃策。而滿清漢化程度較深,又有元朝先例。
首都淪陷後,單單滿清任用漢人這一點,就有一大堆標杆投降於後金,也帶動了其他人跟風投降,滿清又讓明降將屠殺漢人,讓其死心塌地的跟滿清。以歷史來說,如果不是剃髮易服,都差點被和平演變了。
【滿清進北京後,南明政府彈冠相慶,天真的以為滿清幫他們奪回京城,還欣喜若狂的派人去接收京城。】
-
8 # 東郭講古
大部分國家與朝代的興衰更替都源於經濟
按照經濟學規律,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財富與土地會逐漸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這個過程有的很快有的比較慢,但幾乎是一定會發生的,這是因為經濟規律就是有馬太效應
也就是強者恆強,弱者更弱,也就是所謂的兩極分化,這也是人性自私自利這個弱點導致的
當一個國家的兩極分化很嚴重,透過政策已經無法調整的時候,就會出現底層暴動
底層暴動如果得不到有效鎮壓與控制,就會出現更大規模的暴動
一般來說因為財富與土地在少數人手中,除非這少數人掌握壓倒性的政治軍事優勢
否則幾乎一定會被推翻,因為比如10%的少數富有者在人數上無法與90%的貧困者對抗
就明朝來說
初年吏治尚可,兩極分化程序較慢,到了中後期,吏治腐敗,兩極分化加快
各地暴動消耗了明朝大量的物力財力,導致國庫空虛兵員不足,局勢逐漸失控
最後貧困者攻入北京,皇帝自殺,明朝滅亡
貧困者暴動者缺乏國家和軍隊的管理經驗,在面對清軍主力入關時期
未能有效組織抵抗,導致戰線全面崩潰
清軍在舉國混亂之時乘虛而入,迅速佔領中國全境,建立了清朝!
-
9 # 風情侃歷史
明朝好不誇張的說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反腐力度最大的一個封建王朝。
為什麼明朝反腐力度那麼大?在所有的惡行中,朱元璋最憎惡貪汙,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當他想起那本該發給自己父母的賑災糧食被官吏貪汙、導致家人父母一個接著一個餓死的情景,就會忍不住咬牙切齒,這些人個個該殺!(這也是為什麼朱元璋顯得那麼殘暴的一部分原因)
他想要創造一個真正純淨的王朝,一個官員們人人清廉、百姓安居樂業的王朝。所以他盡一切努力去實現這個夢想。可是歷史就總是那麼現實,夢想有時候永遠都只是夢想,而不會成為現實。
他是怎麼做的呢?在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經對他的大臣們說:“從前我當老百姓時,見到貪官汙吏對民間疾苦絲毫不理,心裡恨透他們,今後要立法嚴禁,遇到有貪官敢於危害百姓的,決不寬恕!”
他不僅說到了,也做到了! 他頒佈了中國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肅貪法令:
貪汙六十兩以上銀子者,立殺!為了增加法律震懾力度,朱元璋還設定了另一項駭人聽聞的制度。
自唐宋以來,政治制度、機構設定多有不同,但縣衙的佈局是差不多的,都有大門、戒石、鼓樓、二門這些一般結構,但在明朝卻在大門和二門之間多設定了一個土地祠。 有人肯定就要問了這個土地祠是用來幹什麼的呢?不要吃驚,這個地方是剝皮用的,剝的就是人皮。 朱元璋命令官員貪汙處死後,還要把貪官的皮剝下來,然後在皮內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並掛於公座之旁,供眾人參觀。這個稻草人不是用來嚇唬鳥的,而是用來威懾貪官的。
朱元璋還開創了另一個以往封建統治者想都不敢想的政策,即規定普通百姓只要發現貪官汙吏,就可以把他們綁起來,送京治罪,而且路上各檢查站必須放行,如果有人敢阻擋,不但要處死,還要株連九族!這在中國法制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朱元璋使用了這麼多的手段,自己也全力配合,按說貪汙行為應該絕跡,但是情況真的會是他想的那麼簡單嗎?
即便朱元璋對於貪官的懲罰越來越發殘忍:凌遲、抽腸(顧名思義)、刷洗(用開水澆人,然後用鐵刷子刷)、秤桿(用鐵鉤把人吊起風乾)、閹割、挖膝蓋等等。然而在這些令人生畏的死亡藝術前,官員們仍然前“腐”後繼,活像一群敢死隊,成群結隊地走到朱元璋的刑具下。 自明朝開國以後,貪汙不斷,朱元璋殺不盡殺,據統計,因貪汙受賄被殺死的官員有幾萬人,到洪武十九年(1386),全國十三個省從府到縣的官員很少能夠做到滿任,大部分都被殺掉了。在當時當官未必是件好事,能平平安安地活到退休就已經很不錯了,是完全可以自豪一把的。
他想破腦袋也不明白(他可能也懶得想),但怎麼對付這些人他是清楚的,殺! 可是殺完一批,又來一批,朱元璋急眼了,於是他頒佈了更嚴厲的法令:“我想殺貪官汙吏,沒有想到早上殺完,晚上你們又犯,那就不要怪我了,今後貪汙受賄的,不必以六十兩為限,全部殺掉!” 可就是這樣也沒能止住,官員反倒是越來越少,於是在當時的史料中出現了這樣一個滑稽的記錄:該年同批發榜派官三百六十四人,皆為進士監生,一年後,殺六人。
還因為整治貪汙製造出了洪武四大案的空印案和郭恆案。單純的這樣你們可能依舊不能理解朱元璋的決心,那我們就來看一組資料。
郭恆案郭恆是明朝初期的戶部侍郎,通俗來講就是當今社會的財政部長。郭恆為人貪婪,利用手中職權貪贓枉法更是家常便飯。郭恆的所作所為,很快就引起洪武帝的注意,洪武帝便對郭恆等人展開調查。調查結果讓朱元璋都大吃一驚,貪贓錢糧的數目在歷史上都極其罕見。朱元璋大怒,立即下旨查辦郭恆等人。經查辦,郭恆等人在位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吞盜官糧兩千四百萬擔,貪贓銀兩七百多萬。過程很簡單,結果也很簡單,因為貪官約查越多,朱元璋直接採取了簡單粗暴的方法六部侍郎(侍郎官職就相當於今天的副部長)官職以下全部處死。
空印案明初規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府、州、縣均需派遣計吏至戶部,呈報地方財政的收支賬目及所有錢穀之數,府與布政使司、布政使司與戶部的數字必須完全相符,稍有差錯,即被駁回重造賬冊,並須加蓋原衙門官印。各布政使司計吏因離戶部道遠,為免往返奔走,便預持蓋有官印的空白賬冊,遇有部駁,隨時填用。該空白賬冊蓋有騎縫印,不做他用,戶部對此從不干預。洪武八年(1375)考校錢穀書冊,明太祖得知空印之事後大怒,下令嚴辦。
這個案件處理辦法也不復雜,大概就是全國各地、各級政府部門的正印官,即一把手全部處死,副手以下官員打一百棍,充軍邊疆。當時,全國有13個布政使司,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省;141個府,相當於今天的地級市;192個州,相當於今天的小地級市和大縣級市約1013個縣。
說完了明朝的反腐力度,就談一談明朝滅亡的一部分原因:
貨幣明朝滅亡,並非是簡單的政治問題,事實上,這是世界經濟史上的一個重要案例。 所謂沒錢,是沒有白銀。 明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到崇禎登基時候,商品經濟已經十分發達,而商品經濟十分發達的標誌,就是貨幣。 明朝的貨幣,是白銀。 簡單地說,沒錢的意思,就是沒有白銀,沒有白銀,無論你有多少復興計劃,有多少財政報表,都是胡扯淡。 舉個例子,陝西受災,朝廷估算,要賑災,必須一百萬兩白銀,但是就算你把皇帝的聖旨拿到陝西,也換不來一兩銀子,因為沒有白銀,所以無法賑災。
明白了這個,那我們就要明白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貨幣,貨幣去哪了?
用最簡單粗暴的話來說,就是白銀就那麼多,朝廷用掉了一兩白銀,未必能掙回來一兩,加上中國人民,素來以勤儉節約聞名,許多人拿到真金白銀,不喜歡花,要麼存在家裡,要麼熔掉,做幾個香爐、人像之類的,還能美化環境,所以市場上的白銀越來越少。
崇禎同志的運氣實在太差,災荒、錢荒、農民起義,外來入侵,他全部趕上了。外地受災,需要50萬兩白銀,朝廷倒是想去賑災,但是就算你把皇帝的聖旨拿到陝西,也換不來一兩銀子,因為沒有白銀,所以無法賑災。
結語所有的一切,都是偶然。偶然的災荒,偶然的起義,一切偶然的時間在同一段時間爆發,所以明朝滅亡了。
如果其中任意一個偶然沒有發生,也許就不會有最後的滅亡。 可惜,全都偶然了。 我曾經百思不得其解,因為我認定,在這些偶然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必然,一個真正的、決定性的原因。
那就是“氣數已盡”,封建王朝跟公司差不多,只開個幾年就捲鋪蓋的,也不少。最多也不過三百年,明朝開了二百多年,夠意思了。
最後在文章結尾的最後以後,我也想送給大家一句話: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 現在你不明白,將來你會明白,將來不明白,就再等將來,總有一天你也會懂得這個道理。
-
10 # 天師道三鶴
明朝是李自成打散的,南明已經不算明帝國了。
老說落後民族,落後民族當年進關是高喊給皇父報仇雪恨來的。
幾個酋長真能瓦解明帝國,想法真簡單。
時也命也,明帝國倒臺是不可避免的,酋長只是運氣好而已,如果當時是老毛子在北方,說不定你們現在都**耶夫,**波娃了。
-
11 # 好好看世界
因為滿清在中華文化上玩的比明朝更先進,哪些明朝那些垃圾話題,每一個能看的全是不務正業,當木匠,財迷,幾十年不上朝的,都是這些奇葩
-
12 # 使用者1007348997316樹
明朝據開國時頒佈的大明律,對其官員確實很有威攝力,並執之很嚴。但對特權階層皇室待遇特別優厚,行政官員俸祿制,皇室特權階層供給制。反腐雖嚴,但不能制約特權階層。造成下官臣民,兵士生存艱難,故離心離德。遇有天災外患時,就造反作亂,意向外主,以圖更朝趨變。外族強悍,招降納叛故國破人亡,朝庭更替。
-
13 # 1534037
朱明王朝反腐敗很厲害,也很有錢,也很想作為,
但是,腐敗更厲害,暴政更厲害,錦衣衛更厲害,
朱家的皇帝與落後民族的皇帝對比,一個~個個昏庸殘暴貪婪無能,一個~個個精明強幹,
一個被自己的老百姓幾乎給殺光了,一個幾乎完整的生存了下來,
-
14 # 進門邁左腳
明朝毀於社會精英和士大夫階層,是這些人挖國家的牆角,最後挖垮了大明朝。每個朝代的滅亡都是社會精英和士大夫階層造成的。
回覆列表
因為誰都覺得問題出在別人身上,只要把別的利益集團給打倒了,問題就解決了。
沒想到,別人也是這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