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星與動漫

    《天氣之子》正在熱播之中,繼《你的名字》後,新海誠又一次給我們帶來了視覺盛宴。但是對比與《你的名字》的火爆,這部動漫就要平淡得多,很多人對它表示迷茫,也有很多人對於它表現出來的觀念表示不理解。尤其是最後森島帆高選擇了天野陽菜而放棄了整個東京,讓東京大半部分淹沒在了雨水中,表示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甚至很多人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抨擊它。那麼新海誠為何會讓天野陽菜做出這樣的選擇,他到底要說明什麼呢?小編認為,他只是想告訴大傢什麼是“愛情”!

    故事簡介

    十六歲的帆高因為父母的壓抑、學校的苦悶和青春的躁動,選擇了離家出走,孤身來到了東京。由於手頭錢財用盡,又找不到工作,最終在從事都市傳說等奇聞異事報道的須賀那裡打工。帆高在尋找“晴天少女”的過程中遇到了具有暫時改變氣象能力的女主角陽菜,即真正的“晴女”。

    帆高和陽菜利用“晴女”的能力,在久雨不晴的東京,開始了接單賺錢,在一次次的改變天氣中,帆高了解了天氣對於人們的重要,也慢慢的喜歡上了陽菜。陽菜卻在一次次改變天氣中,付出了代價,最後瞭解到了“晴女”是獻身者的本質。選擇了獻身,換來了東京天氣的正常。

    但是帆高在痛苦自責和思念陽菜中不能自拔,最後排除萬難在陽菜成為“晴女”的神社中,登上了天空,選擇換回了陽菜,然後東京整整下了三年的雨,而且還在一直下。

    整個故事,前期非常平淡,後期帆高為了陽菜克服一切、放棄一切的場景加上唯美的畫面和動人的音樂,還是非常感染人的。這裡面最讓人感動的,就是帆高和陽菜的愛情。

    帆高的選擇,最本質的愛情

    帆高和陽菜的愛情,如果沒有後面“晴女”獻身的一幕,估計這個故事就更加平淡了,但是這恰恰就是愛情最本質的顏色。沒有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就是我喜歡你,你也喜歡我。很乾脆也很美好,然而如今的社會這種本質的愛情,也許真的只有在15歲左右的少年少女中才能發生了。帆高為何如此選擇,我認為有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因為他人對陽菜付出的漠然。陽菜最開始明白“晴女”需要獻身才能換回東京正常的天氣時,她雖然猶豫了很久,不過最後還是選擇了獻身的。很多受過她幫助的人,都在夢中看到了這一個場景。但是還有更多的人,選擇了默然,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是這一個態度,一下子刺激到了帆高,選擇一定要再見陽菜一面,見到後,又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帶回她,因為他不能再一次失去陽菜了。

    第二,因為愛情。這是帆高最內心的答案,因為他愛著陽菜。

    “即使,再也沒有晴天也沒有關係,比起晴空,我更需要你!”

    這是帆高的回答,這是害怕失去所愛之人的吶喊。對於帆高於陽菜的愛情來說,真是不驚天也不動地,但是他們改變了整個東京。當然這個責任確實不應該由他們來唄,這不過是因緣際會罷了。

    新海誠的表達

    現在很多人拿新海誠和宮崎駿做比較,說實話他們兩個人確實沒有太多的可比性。宮崎駿的動漫思想是開發性的,是更加符合這個世界發展的,是普世的。而新海誠,真的很簡單,沒那麼複雜。他要表達的只有“愛情”。

    在《天氣之子》中,我認為他表達“愛情”要比《你的名字》更加前進了一步。雖然故事沒那麼好看,但是他表達的只不過是最本質的愛情罷了。

    沒有太多的曲折波瀾,沒有太多的世俗偏見,有的只有兩個人的真心相愛。帆高最後為了陽菜放棄了整個東京,看似天真,但是不恰恰說明了愛情的純粹嗎?不夾雜任何東西,簡單、乾淨。這才是愛情應該有的本質。

    很多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評價這個選擇。

    那麼,憑什麼要求新海誠犧牲對於他來說很重要的表達,而去附和別人的看法?憑什麼要求一個人犧牲對於他來說很重要的東西,去讓別人高興?憑什麼要求一個人最重視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愛情本來就是自私的,不是嗎?

    現在的愛情,夾雜了太多不應該有的東西,相貌、家世、房子、車子、票子、親戚朋友的看法等等,讓最本質的愛情早就消失殆盡了,當然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沒有辦法讓大家去選擇本質的愛情,那麼也請大家不要得不到就要去毀掉它。我們內心不應該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憧憬和期盼嗎?

  • 2 # 雙影

    首先,這肯定是新海誠的鍋,他為了主題表達的需要刻意放大了這些角色的行為,在動漫番劇裡問題不大,因為大家都是動漫迷,不會傻到在動畫中求真實。但在電影作品上這就有點越線了,因為你的觀眾不止漫黨,還涵蓋了社會的各個層面,有學生、上班族、家裡蹲,甚至還有陪孫子的老人,他們的寬容度不會太高,這種與常識、現實相去甚遠的藝術加工,飽受非議完全是情理之中。

    其次,我們再看看為什麼新海誠寧可走極端也要做這樣的藝術加工,僅僅是因為他“中二”嗎?——不完全是,全片其實有兩個關鍵主題:“警惕物質化的非人社會”和“呼籲人們對情感關係的重視”

    1.物質化的非人社會

    影片在日本強勢登頂年度票房冠軍,而在國內卻飽受詬病無人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對日本的社會環境不瞭解,所以影片內容無法引起國內觀眾共鳴。為此我做了一些功課,先來看看:

    目前為止,東京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圈,總人口超過3800萬。下攜23個特別區、26個市、5個町、8個村,創造的GDP佔據了日本全國的一半。它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鐵道交通樞紐、全球第二多的世界五百強總部數量、日本全國三分之一的大學和全國半數以上的大學生。此外,到2013年為止東京還一直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英國EIU的報告),直到2018年仍排在第11位。

    在日本,以前通常婦女都是不工作的,一個家庭的全部生活壓力都轉嫁在唯一的男性身上,他們往往揹負著鉅額的房貸以及品類繁多的保險。偏偏大部分日企都是終身僱傭制,很少有員工中間跳槽,企業也通常僱傭應屆大學生。所以,在日本一旦失業,就面臨著無法再就業的風險,因此只能在崗位上拼命工作。偏偏很多企業的工作時間又特別長,有的甚至要勞作到晚上11點到12點。好多員工趕不及回家,就在辦公室將就一晚,次日又得連軸轉。

    現代工業文明帶來社會繁榮,對於日本普通民眾,特別是東京的市民來說,已經成了一座壓在頭頂的大山,榨乾擠扁了每一個日本社畜,在日本工作過的朋友肯定有所體會,每條街的居酒屋裡都充斥著男人們對社會的控訴。

    現在,再回看影片中“物質化社會”的一些象徵。

    (1)帆高隻身來到東京,還未靠岸就在琢磨“工作”,被圭介救了一命卻立馬被敲詐啤酒,沒有收入只能食不果腹露宿街頭;陽菜和弟弟相依為命,每天為了生計拼命打工,甚至不惜擔當陪酒女郎;大學畢業的夏美每天都在面試,卻一次次被拒絕——每個角色都在社會的重壓下苟延殘喘。

    (2)而帆高得知陽菜的能力後第一反應是靠它賺錢,這種思想也導致陽菜的身體逐漸透明,最終迎來不可挽回的悲劇。事實上,在立花家為婆婆祈求晴天的時候,瀧說“很感激你們為婆婆做的這些事”,而此時帆高的回答是“哪裡哪裡,只是工作而已”。真的只是工作而已,初來東京的帆高,也立刻被東京異化了。

    (3)面對一直不停的雨和永不放晴的天,東京的市民卻習以為常,只有圭介一行會關注“晴女”的線索。而圭介的“晴女”企劃卻遭到諸多媒體的拒絕——因為沒人關心天氣,都忙著工作呢。

    物質化的壓力必然導致精神自由的缺失,自我迷失和道德泯滅充斥著影片中的東京,每個人都對初來乍到的帆高惡言相向,只有陽菜在黑暗中為他遞上一個漢堡。社會集體的精神失常才最終引發了天氣的異化,暴雨和黑雲不過是整個東京、日本社會的病徵。

    2.理性和情感

    法國著名數學家帕斯卡(就是壓強單位的那個帕斯卡)說過一句名言“理智的最後一步就是意識到有無數事物是它力所不及的”

    都說日本是個理性社會,其實他們自己也無奈地被綁在這輛失控的汽車上狂飆,看著很爽,實則瘋狂。影片中,圭介、夏美、警察這些大人的行為所體現的,正是在現代社會中被奉為宗旨的“理性至上”主義。

    圭介大叔為了獲得女兒撫養權,而將帆高趕走;夏美為了天氣放晴,暗示陽菜獻身;警察為了凪的成長,強行將姐弟二人分開;探長為了調查案件,將帆高關押審訊——理性的講,他們有錯嗎?

    沒錯,每個人似乎都做了最優選擇。

    但有了“理智”這個擋箭牌就可以為所欲了嗎?這我想起一部美劇——《難以置信》,年僅18歲的瑪麗在自己家中慘遭歹徒性侵,而面對警員、警探、不同的調查部門,她被要求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憶、重述事件經過,例如如何被綁住,如何受到性侵,有沒有用手指……一切細節都不能遺漏,甚至在口述完成之後,還要她完整寫一遍。

    ——警方的行為有錯嗎?沒有,甚至可以說這是伸張正義的必須。但因“正義的暴力”而受傷的瑪麗,又該找誰去哭訴?因為她是受害者就活該承受這些嗎?

    同樣,《天氣之子》中的大人們有沒有更好的處事方式呢?——當然有,圭介完全可以在趕走帆高之前好好和他談一談,在一個屋簷下生活了幾個月,都不關心一下孩子為什麼離家出走嗎?幾張萬元大鈔就把一個16歲的孩子粗暴地趕進暴雨中。

    “大人”和“孩子”不過是一種象徵,他們分別代表“理性”和“感性”兩種社會關係,就目前東京和日本的狀態而言,感性幾乎快被理性趕盡殺絕了,人與人之間只有利益關係,沒有情感聯結,冷冰冰的人也造就了日本冷冰冰的社會。

    所以才有了影片中看似任性、衝動的帆高,和理智、穩重的大人。新海誠把“理智”放在了主角的對立面,不是他很“中二”,而是他想借此喚回社會的情感和溫暖,以避免日本一直在“理性”的絕路上越行越遠,最終無法回頭。

    影片結尾,在帆高因為自己的選擇自責時,圭介對他說:“別太自負了,這個世界本來就很瘋狂,不是哪一個人能夠輕易改變的”。

    誰又能保證犧牲了陽菜之後,第二年夏天東京不會繼續連日暴雨?

    退一步講,假如帆高沒有發現陽菜的能力,那東京就完了嗎?哪怕下了三年暴雨的東京,人們不也好好的生活著嗎。瀧的奶奶甚至在洪水中失去了房屋,但她卻很坦然的說“這裡本來就是海洋,是人類改變了它,不要為失去的東西而遺憾,也許一切只是回到了最初的模樣。”

    世界從來都不需要被拯救,真正需要被拯救的是人類自己。

    我覺得問題就在於,下雨這檔子事並不是女主鬧的,而是天鬧的。只是陽菜現在有一個機會,那就是獻祭自己來逆一次天——然後男主不想以女友為代價來逆天,就不打算給她這個機會。

    電車難題無論選走那邊都會被另一邊噴,但很少有人考慮到開電車的是誰。毀城市的是這該死的天。

    當然,我們顯然不必要對男主有什麼讚賞——他客觀上使得東京人民失去了擺脫這個環境的機會,但是你不能說他拒絕犧牲一個幾乎是自己唯一寄託的人(而且本身對下雨這個事件不負責任)來改變災難是完全錯誤的。

    何況,從自私一點的角度來想,身為底層人的男主很難對東京這個對他完全不友好的城市有感情,或者感覺到守護的責任。既然身為字面意義的無產者的男女主感知不到除了“晴天業務”以外的社會的善意,那麼帆高作為這個年齡的青年,腎上腺素和睪酮壓倒那點可憐的社會責任感是完全可能的事。

    而且,誰能保證晴女的獻祭是一勞永逸的事?按照電影和小說中的暗示,很可能只是她們一代代透過獻祭自己續這片本來是海洋的地方的命……這就好比兇惡的雨神要求定期獻上童女作為食物享用,難道老天本身沒有責任,而要全部追究不想獻祭者的責任嘛?

    我覺得與其慷男主的慨,不如定期給這片天空來點操作,用更多的人的力量團結反擊一下。

  • 3 # 焦圈豆汁

    表達日本動漫再也不用獻祭少女保護世界了。

    可能表達的意思更多是愛你可以放棄整個世界,但我就感覺這部片子是對以前看那些瑪麗蘇聖母的最高階諷刺,什麼犧牲誰誰才能守護世界,男女主含淚離別,因為你擁有力量就必須無私奉獻保護那些都不知道為什麼活下來的人民,他們繼續過他們的小日子,把苦逼留給救世主的小夥伴。我是感覺挺爽的這個結局。

    話說回來,從好的角度看中間大叔警察和老奶奶的話就能看出,他們並不認為少年少女能改變世界,並不是別的片裡的愚昧無知,而是根本就不在意少年們引發了什麼,出事了,大人扛著,你們做自己就好。

  • 4 # 守護使館

    有位消防員任務重去世了,他的母親被採訪時說:別人都說他是英雄,可對我來說他是我的兒子,我不希望他當英雄.....

  • 5 # jalawov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影片那個老奶奶有提到,東京本來就是海,是因為人才成了城市,現在只不過是迴歸罷了。在結合影片前面其他人物的表現:15歲女主差點進了風俗店、混混故意戲弄男主、小學生也在公交車上*ii*、和男主口中不停重複東京真可怕、大叔對陽菜的事故裝作視而不見…他們共同說明了一件事,在現代文明的光輝下,東京的繁榮並不是一件自然的事。它是扭曲和病態的。結合日本以前所謂的玉碎精神,為了所謂集體個人必須去死,這些都是極端和病態的表現。而男主最終的選擇,不僅僅是愛情,更是選擇自己的心。從更廣大的意義上說,這是迴歸人的本真的表現。

  • 6 # 宇悅有言

    這部《天氣之子》我開始也覺得很納悶,但是,仔細想想,後來也釋然了。

    愛情的本質其實是自私的

    愛情,一定不是中央空調,它一定是一個人的暖寶寶。這個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如果帆高選擇了忍下思念,選擇保護大家的利益,選擇成為一個悲情英雄,那麼,他一定會很難受。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理解啊!其實在劇中已經有過很多的暗示了,當天氣好的時候,大家都很開心的慶祝,但是,根本沒幾個認為是晴女(陽菜)做到的,更不要說帆哥是哪個路人甲了。這其實是非常非常難受的,不符合人性。人之所以無私,其實是因為這也是一種巨大的“自私”,因為這樣的奉獻可以帶來巨大的成就感、滿足感、自豪感以及名聲,但是,如果這些都沒有,那麼,這種“無私”其實很難受的。做好事,一定要留名!

    但是,陽菜對於帆哥來說,就是這個冷漠的世界中為數不多的溫暖,而且還是最炙熱的那一個。要知道,哪怕是成年人,都會因為自私而拋棄了他。所以,兩個互相取暖的人,想要再次擁抱對方有什麼不對的呢?——說句實話,如果兩情相悅,最後不得不離開,我的內心一定不會有祝福,而是默默的希望對方,在沒有我的日子裡,夜夜哭泣!

    愛情,就是自私的!如果是我,我也會這樣選擇。反正,幾百年前的東京也是這樣的,只不過一切回到原點罷了。

  • 7 # 第一號倉鼠

    中國網路小說不常有這樣的嗎,

    為了你,舉世皆敵又如何。

    所以這部電影看得很自然,為什麼一定要放棄關心自己的她,去救一個不關心自己的世界。

    別說什麼道德不道德。有時寧願沒有這樣的道德

  • 8 # 黑白黑黑動漫

    耗時三年,1700個鏡頭,精美絕倫的畫面,充滿玄幻感的故事。一個少年為了一個女孩子,讓整個東京成為了東方威尼斯。毫無疑問,新海誠在“救一人,還是救一船人”的時候,選擇了“救一人”。這個選擇僅僅是為了表達“愛情”嗎,小黑覺得除了愛情應該還有別的。

    愛情是《天氣之子》的主旋律,少男少女純真的愛情令人心馳神往。

    不要以大人的思維去理解純真的感情,摻雜了太多是非對錯的主觀判斷做出的選擇可能是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但是未必就是最適合當事人雙方的。

    帆高從警局衝出來,向著那片雲奔跑了“半個城”,以莫大的勇氣曾經的救命恩人圭和他人,最後終於邁過那道門,把在天上孤單的陽菜拉回人間。

    因為愛情的驅使,他的本心指引他那麼做下去,即使救回陽菜宇宙毀滅,只要能和陽菜重逢,那仍然會那樣做。

    愛情,真的會讓人奮不顧身。

    除了愛情,新海誠還想表達的就是責任,一個少年的成長。

    一個與父母不辭而別,離家出走的少年能有多成熟呢,雖然少年為了一個陽菜不顧東京的安危,但是在東京的那麼多天,與陽菜和圭的相處讓他學會了承擔責任。

    是帆高讓陽菜成為了真正的晴女。為了賺錢,為了養活弟弟,帆高把陽菜設計成了讓人心想事成的晴女。如果不是帆高,陽菜不會成為的晴女,也就不會為了他和別人獻出自己的生命。

    等到帆高認識陽菜是為了自己而獻出生命的時候,對陽菜的愧疚感和責任感讓他為了拯救陽菜義無反顧。

    難道這不是一個少年的成長嗎,終於不再是一個人的任性,即使只是學會了為另外一個人“任性”,也是成長的過程。

    面對商業和議論,新海誠已經做出了最大的讓步,但是他還是要表達自己認為對的東西,那就是堅持本心。

    《你的名字》獲得好評無數,但是也經受了很多批評。為了讓《天氣之子》叫好又叫座,新海誠已經做了很大讓步,比如影片最後為了“洗白”男主說東京曾經本就是海,甚至借他人之口安慰男主並不是你的錯,歷史必然要這樣進行下去。

    實際上,新海誠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本心,在他心目中少男少女本應如此,為了愛情不顧一切,時刻保持純真。

    陽菜為了他人,獻出了自己;帆高也因為救了陽菜導致東京淹沒而自責;直到最後,看到陽菜以後,什麼都不重要了,只要和她在一起。

  • 9 # 風雪裡悠悠長白

    以下都是作者在小說中寫到的。

    想到這個故事的契機,是因為上一部電影《你的名字。》成了遠遠超乎製作者預期的賣座電影。雖然「超乎預期地賣座」這種說法感覺滿討人厭的,不過對我來說,真的是很懸殊的差異。在《你的名字。》上映的半年多期間,我是第一次受到那麼多人矚目、受到那麼多樣的評論。在家吃飯時,電視上有所謂的知名人士在評論這部電影(感覺好像被鄙視了),在居酒屋喝酒時也聽到有人在談論感想(被鄙視得滿嚴重的),甚至連走在路上時,都聽到電影的名字(還是被鄙視了)。社群網站上充斥著大量評論,雖然有很多人喜歡,不過我也看到滿多人表達激烈的憤怒。在那半年當中,我一直在思考讓那些人生氣的理由是什麼,而那半年正是我寫《天氣之子》企畫書的期間。

    雖然沒有從這樣的經驗得到明確答案,不過我自己內心做出了決定,那就是「電影不是學校的教科書」。我到這時才重新體認到,電影(或者更廣義的娛樂)不需要是正確的、模範的,反而應該談課本沒有談的東西,譬如讓人知道了會皺眉的秘密願望。我要使用和教科書不同的語言、和政治家不同的語言、和評論家不同的語言來談,要以不同於道德或教育的標準來寫故事。這才是我的工作。如果因為這樣受到斥責,那也沒辦法。我只能將真實的感受寫成故事。這樣的決心或許來得太晚,不過《天氣之子》就是基於這種心情寫出來的故事。

  • 10 # K3-詭刺

    說實話,我看到那一幕,我個人很反感和討厭豬腳的選擇。人間值不值得我不知道,但是為了一個人而毀掉一座城,我是幹不出來的,也不會去想,如果這玩意兒叫愛情,那麼這樣的愛情不要也罷!如果死了一個人,而拯救一座城,那我會去做,無所謂值不值得,反正,我覺得值得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道裝備佩戴要求怎麼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