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淺夏未央吖
-
2 # 雨後新晴原創
《紅樓夢》中的名句俗諺很多,來自現實生活的社會哲理,對人生旅途很有借鑑意義。“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就是其中的一個名言警句,警示世人不要貪心不足,不要戀殿,貪戀權勢富貴,到頭來還是一場空罷了!
長棚,指舊時豪門大族,在婚喪嫁娶時,搭起宴請賓客的大棚。千里長棚,形容宴棚的盛大廣遠。宋代倪思《鉏經堂雜誌》中有:“凡筵宴三杯亦散,五杯亦散,極千百杯亦散。諺雲‘未有不散之筵’,餘於是有深感!”這句諺語,比喻有聚必有散,事情再好,也總有終結的一天。《金瓶梅》第八十六回,老江湖王婆講:“自古沒有個不散的宴席!”此後孟玉樓也語:“自古道:千里長棚,也沒個不散的宴席!”
《紅樓夢》第二十六回,紅玉說:“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宴席!”其意是說怡紅院諸丫頭最終都要分開,不必為爭賞多少而生氣。第七十二回,司棋又道:“再俗語說,‘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宴席。’再過兩三年,咱們都是要離這裡的。”
歷經榮辱盛衰,曹雪芹洞明世事。著作中多次引用這一生動形象的俗諺,比喻好景不長,暗示賈府盛極必衰,總有一天要“家破人亡散各奔騰”(第五回),以此警示世間夢中人。
這一名言警句經久不衰,永不過時。紅塵滾滾,流水東逝,此一時,彼一時,世事滄桑,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山長水闊,觸處且思量。利取太多,愁遮不斷。夜闌臥聽風吹雨,《好了歌》唱人世間……
-
3 # 高挺真
要說難忘的話,那就不止一句了。書中的很多句子都飽含著血淚,發人深省,有如警鐘長鳴,讓人經久難忘。例如:“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幽微靈秀地,無可奈何天",“一輪紅日出雲霄"等等,很多。可是,今天我要說的是一個小人物說過的一句話,這就是趙嬤嬤的那句:“你哪裡知道奴才兩個字是怎麼寫的!"
很多年輕讀者看到書中對賈家揮金如土、呼奴喚婢、錦衣玉食的生活描寫,都以為賈家人是在過一種神仙般的日子,誤以為他們真的是什麼貴族,什麼可以呼風喚雨的皇親國戚,這是因為或者對那段歷史不甚瞭解,或者把現象當成了本質。
第一回交代黛玉的出身來歷,是藉助神話隱喻的。其中談到她母親時,書中是這樣說的:“這絳珠草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孩子生下來就不是人,後來在父母的精心撫養教育下才長成了人樣子。這是怎麼回事呢?絳珠草隱寓的是賈敏(元春),三生石代表婚姻,指代賈敏的父母,即賈代善和賈母。三生石是因,絳珠草是果,而對絳珠仙子來說,絳珠草是因,黛玉則是果。所謂“只修成一個女體"是指賈敏(元春)只把一個女兒養大成人。什麼神話!那是作者借荒唐言說真事的託辭而已。那麼,為什麼說賈敏出生的不是人呢?因為她的祖父、父親都是滿清的奴隸,她一出生就是奴隸秧子。舊社會里的奴隸,主子可以隨便處死、買賣,就如同對待豬狗一樣,根本沒有人所應有的權利,享受不到人的待遇,所以說他們不是人。後來賈敏長大了,康熙出於感恩,將她定給了皇族一個王爺的兒子。這在制度上是不允許的,純粹是出於康熙的私人感情。這給賈敏帶來了質的變化,由奴隸秧子一下變成了主子。這就是書中所說的“得換人形"的真正含義。
象賈家這一類家族的人,一世為奴,後代就永世為奴。他們相對平民是貴族,但相對滿清皇族則永遠是奴隸,永遠被人隨意處置。後面賈家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人去屋空,只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就是亡國奴在社會中的處境。
趙嬤嬤的這句話,實際就是作者發自心底、飽含著血淚的喟嘆。今天,我們中華民族已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但居安思危不能忘,亡國奴的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
4 # 子夏故壇
《紅樓夢》裡寶玉說了句“從此後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這句話讓我至今難忘。
我初讀《紅樓夢》時,大概也就十多歲的樣子。那時家裡還很窮,過八月十五中秋節家裡烤了月餅,還是每人一份地分開,各吃各的一份月餅,不能多佔多吃,更捨不得把自己份內的月餅給兄弟姐妹。所以從小我只知道各人各得自己的糖果、月餅或壓歲錢之類,從來沒聽說各人各得眼淚。我只想得好吃好玩兒的,眼淚有什麼稀罕的?我最討厭眼淚了,大人也常說:“動不動尿出兩眼淚,淚能淹死人嗎?”所以我當時很奇怪寶玉想貪得眼淚,以為富家子弟太嬌情,甚至有點變態,但書中的意思好象說寶玉成熟覺悟了,當時很奇怪,後來慢慢也就跟著覺悟了,所以至今記得。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那日寶玉在各處閒逛,煩膩之間,便想起《牡丹亭》曲來,聽聞梨香院裡的齡官唱得最妙,便滿懷希望地直奔而去。到了院內,寶官玉官都笑嘻嘻的讓坐,只有那齡官“獨自倒在枕上,見他進來,文風不動”。寶玉素來與女孩子們親近,在脂粉隊裡混慣了,便很自然近前到齡官身旁坐下,陪笑著央求她唱《牡丹亭》裡的“嫋晴絲”一套曲目,不想齡官見他坐下,忙抬身起來躲避,正色說道:“嗓子啞了,前兒娘娘傳進我們去,我還沒有唱呢”。從未被人如此厭棄的寶玉,竟被拒絕得乾脆利落,自己便訕訕的紅了臉,好沒意思地出來了。
寶官等見寶玉滿臉失落地旋即就出來了,不解何故,因問其所以,寶玉便說了。寶官便說道:“只略等一等,薔二爺來了叫他唱,是必唱的。”正說著,賈薔提個雀兒籠回來了,也顧不得多和寶玉說兩句,就迫不及待地進屋拿會銜旗串戲的雀兒哄齡官開心。雀兒表演節目雖然有趣,卻不想觸動了齡官的心病,認為賈薔是在拿籠中雀嘲弄自己,說:“你們家把好好的人弄了來,關在這牢坑裡學這個勞什子還不算,你這會子又弄個雀兒來,也偏生幹這個。你分明是弄了他來打趣形容我們……”害得賈薔又是賭咒發誓,又是拆籠放鳥。兩人旁若無人地糾纏逗嘴,恣意煽情,又是嬌嗔又是淚,根本無視寶玉的存在,看得寶玉“不覺痴了”。
回來的路上,寶玉思忖著,人家齡官的眼淚是為賈薔流的,只有賈薔才能真正得到齡官的眼淚,原來世間所有女孩子的眼淚並非都是為他寶玉而流的。自此寶玉終於頓悟:一個人只能夠收穫獨屬於他的眼淚,“人生情緣,各有分定”啊。於是寶玉回到怡紅院就對襲人嘆道:“昨夜說你們的眼淚單葬我,這就錯了。我竟不能全得了,從此後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
寶玉情悟梨香園之前,對於女孩子那是天然的博愛主義者,倒不是寶玉好色,只是寶玉對“水做的骨肉”有一種天生的憐香惜玉的情結。他只是愛惜珍視她們,而並非就想佔有她們,他原只是個孩子,而且生在溫柔富貴之家,從小就沐浴在眾人的愛中,所以就養成了這種博愛主義者,而且很享受這種博愛情結。三十四回中,寶玉被賈政毒打了一頓,眾人都喪心垂淚,尤其是黛玉,把眼哭得腫成了桃子一般。連一向含蓄的寶釵,也哀嘆道:“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裡也疼……”。寶玉當時聽了之後,心裡舒暢無比,連皮肉上的疼痛也抵消了大半。心裡暗想:“我不過捱了幾下打,他們一個個就有這些憐惜悲感之志露出,令人可觀可玩,可憐可敬。假若我一時竟遭殃橫死,他們還不知是何等悲感呢!”還有一回和襲人談到生死時,寶玉又說:“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屍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託生為人,就是我死的得時了”。可見,寶玉原來是想得所有人,尤其是所有女孩的眼淚的。
人長大後就有了煩惱,寶玉也一樣。年青人到了談戀愛的時候,就應該有了選擇性,不是所有女孩子的眼淚都能給你,你也不能隨便再接受所有女孩子的眼淚了。寶玉也知道自己的選擇就是林黛玉,但他還不知道不應該接受也不會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淚,這也正是黛玉最擔心的地方,他和黛玉的許多衝突和不快也就在這裡。寶玉雖曾對黛玉說過“你放心”這樣滿含深情的話,但他還是想得所有女孩子的淚,這又怎麼能讓黛玉放心得下?齡官與眾不同的表現才使寶玉有所感悟,齡官實際上充當了寶玉人生當中第一位情感老師的角色。“從此後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這正是寶玉頓悟後才說出的話。
-
5 # 楊劍虹85
《紅樓夢》裡,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寶玉對林黛玉說的一句話。(大意)“我就是死了,也是個屈死鬼,任憑高僧高道念懺也不得超生,還得你申明瞭緣故,我才得以託生呢。”這就是作者曹雪芹對傳是人黛玉深情囑咐的話,每每想起此話,使人潸然淚下。我們不要只限入書中的表面故事情節去研究,而要讀懂作者的弦外之音,觸控作者內心深處真實的情感。屈死鬼就是含著冤屈死去的鬼(死不瞑目)。《紅樓夢》作者是誰呢?他就是《西遊記》裡被妖魔暗害深埋井底的烏雞國王啊。《紅樓夢》書中又暗示,作者就是傳說中的屈原、唐明皇、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岳飛等,害死他的魔鬼就是賈雨村、安祿山、朱棣、秦檜……這是作者含著血淚的表白,他沉冤千古啊!“申明緣故”含義是叫傳世人黛玉把他的天書文學作品奧秘註解出來,公佈於天下,為他申冤昭雪。這樣作者的冤魂便能得以超生,不然作者在天之靈是難以安息的。縱觀整部《紅樓夢》滿了作者的血和淚,曹雪芹的眼淚也早已流成了河(青山隱隱,綠水悠悠)作者將全部希望都寄託於傳世人林黛玉身上了。下面我再對昨日的答題,就是答覆朋友克里奧爾先生關乎《聊齋》的問題做補充說明。1由於伺服器語音識別差錯,我又未能及時修改,文中出現了幾個別字。如“塵世”寫成了“城市”,“柳泉”寫成了“柳權”2,(遺漏)具體說明“聊齋志異”四字的含義。聊字即聊談,交談之意,齋即書齋,志指志向,志趣,理想信念,異字即“不同”差別之意。這似字的含義是說,在書齋裡聊談的二人,他們的思想志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乃至宇宙觀完全不同,對比鮮明。這就是取自於《紅樓夢》第一回中甄士隱和賈雨村在書齋裡交談的情境,作者記敘了甄賈二人的對話和雨村的行為舉止,表現出二人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和內在本質。甄士隱一生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慈悲仁愛慷慨施捨,豪爽耿直,深明禮義,乃神仙一流人品。賈雨村則是一心追求功名利祿,狂誕自負,野心勃發,奸詐虛偽狡猾,好色淫蕩,深藏不露小人……
-
6 # 伴讀紅樓
非常願意回答這個問題。這樣的話很多,試舉一二。 《紅樓夢》第九十一回後部分寫寶玉和黛玉談禪的故事,當時賈母、王夫人和王熙鳳密謀下,已將寶釵定與寶玉為妻,寶黛被矇在鼓裡。寶玉見了薛姨媽不似從前親熱,滿腹猜疑,又不好說,來到黛玉處。黛玉責怪寶玉沒有去看望生病的寶釵,又開導他,使寶玉由悶轉喜,豁然開朗。 接著黛玉為了試試寶玉的心,借寶釵之事,一口說了十個好和六個怎麼樣,好像繞口令,句句難答,又充滿哲理。寶玉信誓旦旦回答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用這句話表明對黛玉的愛情的決心,也成為現代人對愛情、事業、生活追求的信念的經典語。接著黛玉巧用佛語與寶玉對話,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寶玉道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寶玉道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黛玉道禪門第一戒是不打誑語。寶玉道有如三寶。黛玉無話。 弱水三千,古時許多淺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過渡,不能載舟,故稱為弱水。《紅樓夢》中弱水引申為愛河情海。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後來成為男女之間愛情表白的經典。當時寶玉的意思是說,管它多少優秀的女子,我只喜歡你一個,只求一個。黛玉問瓢順水漂走了怎麼辦?你被別人擾亂的變心了怎麼辦?寶玉說:瓢和水沒關係,我和別人也沒關係。黛玉又說我死了呢?寶玉答你若死了,我的心也就像沾了泥的柳絮飛不起來了,誰再招惹也沒用。黛玉說參禪不能撒謊。寶玉答:有如三寶(三寶,佛法僧)。意思是我說的千真萬確,敢對天起誓。 她們的對話,可以看出寶黛相愛一片痴情,不論遇到什麼阻力,絕不動搖,人佛可鑑!實乃一曲愛的絕唱。
外一句 《紅樓夢》第八十二回,寶玉去上學了,襲人無事,想到將來自己作為寶玉的妾室,不知道大婦是誰,就想去林黛玉那裡探聽一二。與林黛玉談到尤二姐,襲人說王熙鳳,想來都是一個人,不過名分裡頭差些,何苦這樣毒?外面名聲也不好聽。黛玉從不聞襲人背地裡說人,今聽此話有因,便說道這也難說。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林黛玉的意思是說,不是妻壓倒妾,就是妾壓倒妻。林黛玉這話為自己又多樹一敵。 毛主席在一次論述世界形勢的時候講過:“現在世界上的形勢,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那是無產階級政治家講的東風和西風。
回覆列表
《紅樓夢》字字珠璣,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物,每一句詩詞我都非常喜歡。
要說至今難忘,倒是有一句極平常的話,時常在耳邊縈繞。寶玉因黛玉每每猜疑他的情感歸屬,就找了一個機會向黛玉表白。他沒有說別的什麼情話,而是隻說了最平常、最普通的三個字:你放心!
這三個字足以抵過千言萬語,它把寶玉的深情,寶玉的真心,毫無掩飾、完完全全的呈現在了黛玉的面前。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寶玉的一句“你放心”,就是對黛玉愛情的最好的迴應。
“你放心”是我聽到的最美的情話,只是女主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