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45788352080

    此句詩中沒有實際作用,與本詩正文沒有直接關係,是樂府詩結尾的一種方式,是為了配樂歌唱而加上去的。《觀滄海》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所作。原文節選: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譯文: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周圍是蔥蘢的樹木,豐茂的花草,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似要將宇宙吞沒。擴充套件資料這首詩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託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這首詩全篇寫景,其中並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託的詩人的情懷。透過詩人對波濤洶湧、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讀者彷彿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控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寫景部分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於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而是透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盪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語的動詞變為敬體和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