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豚
水豚(學名: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是一種半水棲的食草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齧齒動物。軀體巨大,體長1-1.3米,肩高0.5米左右,體重27-50千克,體粗笨,頭大,頸短,尾短,耳小而圓,眼的位置較接近頂部,鼻吻部異常膨大,末端粗鈍,雄性成體的鼻吻部有一高起的裸露部位,內有肥大的脂肪腺體,上唇肥大,中裂為兩瓣。前肢4趾,後肢3趾,呈放射狀排列,趾間具半蹼,適於划水,趾端具近似蹄狀的爪;雌獸有4對乳頭。
棲息於植物繁茂的沼澤地中。多以家族叢集,每群不超過20頭。喜晨昏活動,但由於人類的獵殺,多轉為夜間活動。不挖洞穴。植食性。性喜靜,行動遲緩,但遇到危險則迅速跳進水中逃跑。善游泳和潛水。每年繁殖1次,產2-8仔,初生仔重約1千克。壽命8-10年。主要天敵為美洲豹和鱷。肉可食用,皮下脂肪含碘量較高,可做藥用。
主要分佈在南美洲的巴西南部、玻利維亞、阿根廷北部、哥倫比亞東南部、委內瑞拉和巴拉圭。水豚頭體長106-134釐米,肩高50-62釐米,重量35-66千克。雌性略大。它們在外表上很像超大型的豚鼠。水豚是游泳好手,趾間有小蹼。前足四趾,後足三趾。年幼的水豚體色要比成年水豚淡上許多。
水豚毛髮粗而稀疏,體背從黃棕色、紅褐色、深褐色至暗灰色,腹黃褐色,臉部、四肢外緣與臀部有時有些黑毛;體粗笨,頭大,頸短,尾短,耳小而圓,眼的位置較接近頂部,鼻吻部異常膨大,末端粗鈍;雄性成體的鼻吻部有一高起的裸露部位,內有肥大的脂肪腺體;上唇肥大,中裂為兩瓣;前肢4趾,後肢3趾,呈放射狀排列,趾間具半蹼,適於划水,趾端具近似蹄狀的爪;雌獸有4對乳頭。無犬齒,尾巴退化,只留下一點痕跡,所以也被稱為“沒尾巴的大老鼠”。
水豚身體含有大量脂肪組織,使它在水中有一定浮力。該水豚經常像狗一樣坐在它的臀部上,但是與許多其他的齧齒動物一樣,無法用其前肢抓取食物。
雄性水豚的鼻子頂部通常具有比雌性更發達的臭腺區。這個高聳的肌肉被稱為Morillo,黑暗、赤裸,可以分泌出大量白色粘稠的液體,被認為具有參與訊號支配的地位。除了使用香味,水豚還透過各種發聲,包括咆哮、輕微的嘶聲、報警口哨和咽喉呼嚕聲給幼仔發出的訊號。
棲息環境
棲息於各種接近水面的低地,河流、湖泊、熱帶雨林、沼澤、半鹹水溼地、季節性淹沒草原和稀樹草原。適合的水豚生存的具有一定水分的乾燥草原和牧場。
生活習性
水豚一生逗留在水邊,潛水的“本領”很好,有時把鼻孔、耳眼露出水面,呼吸空氣,觀察外界情況。水豚不築洞窟,在現成的淺窩內休息;如棲息地受警擾時,則晝伏夜出躲在樹叢中,在陸地奔走時,如馬奔,被迫急就跳入水中。水豚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覓食上。
水豚是一個社會性的種類,多以家族叢集,通常10至30個個體,包括上個佔主導的雄性,一個或更多的雌性,年輕的在不同年齡段的一個或多個從屬雄性。叢集大小取決於棲息地,並在旱季幾個小群可能聚集在同一個萎縮的池塘附近,形成多達100個以上的動物臨時聚叢集。水豚性情溫和,極少與同類相爭,也少與其它動物搏鬥,靠機警及逃躲求生。捕捉後易飼養。
性喜靜,不愛戲耍,行動遲緩,但遇到危險則迅速跳進水中逃跑。善游泳和潛水,游泳時僅鼻孔、眼、耳露出水面。在水下能潛游較遠距離,或將鼻孔露出水面,長時間隱匿在水生植物中不動。水豚和河馬一樣,一遇危險就逃入水中,躲避敵害;美洲豹和鱷是它主要的敵人。
水豚吃水生植物、蘆葦、樹皮等,有時爬上陸地偷吃蔬果、稻米、甘蔗,被人們視為害獸之一。主要吃野生的水生植物,水葫蘆以及其他植物,有時混在家畜群中吃牧草,偶爾也吃水稻、甘蔗、各種瓜類和啃咬小樹嫩皮。常站在齊腰深的水中吃水生植物。
繁殖方式
水豚是生活在水中的伴侶。雌性通常每年產一窩,在雨季結束時進入繁殖季。旱季時叢集,平時以家庭為單位分成小群體。每個單位都有一個雄性,幾個雌性和孩子。孩子們由某個水豚媽媽照顧,其它的則出去遊牧。這個水豚媽媽也允許其它的孩子來吃自己的奶。水豚是很難成活的動物。初生的小水豚只有三分之一能活過一年。水豚在水中交配,孕期約150天,通常每胎產1-8仔,每年產一胎。大約16周後斷奶,水豚在大約12至18個月達到性成熟,野生水豚壽命10歲左右,人工餵養壽命達到12歲。
分佈範圍
原產地:阿根廷北部、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東南部、厄瓜多、蓋亞那、巴拉圭、秘魯、蘇利南、烏拉圭、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引進:美國佛羅里達以及其他的亞熱帶地區。
水豚分佈圖
亞種分化 水豚(3亞種)
1.
水豚巴拉圭亞種
Hydrochaeris hydrochaeris dabbeni
2.
水豚指名亞種
Hydrochaeris hydrochaeris hydrochaeris
3.
水豚烏拉圭亞種
Hydrochaeris hydrochaeris uruguayensis
[5]
種群現狀
委內瑞拉人愛吃水豚肉。早在18世紀,西班牙移民在南美大草原上建立養牛場時就開始用獵槍捕獵水豚,屠宰後在胭體內放鹽,懸掛在Sunny下風乾。由於羅馬天主教在復活節前一週禁食紅肉(指牛、羊肉等),水豚肉成了當時的熱門貨。到20世紀中葉,復活節前一週吃水豚肉已成為民族習慣,致使野生水豚被捕殺得所剩無幾。後來,委內瑞拉政府規定只允許農場主在本場內捕獲。一般允許在早季開始時捕捉總數的30%。委內瑞拉每年約有100個養牛場領取許可證,共捕殺8.5萬隻野生水豚,相當於2000噸魚肉。由於水豚的繁殖力很強(雌水豚每8個月可產一窩,每窩約4只,18個月齡達到性成熟),這一捕獲量可以年年保持。
農民喜歡在同一塊草地飼養它們,水豚吃水邊草,牛吃陸地草,各佔一方,互不競爭,經濟效益大。委內瑞拉人已認識到保護水豚的意義。他們按期定量捕獲,使水豚種群保持一定數量。但是,偷獵者、獵狗和野狗常常危害水豚的生存。
該物種分佈範圍較廣,數量眾多,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水豚
水豚(學名: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是一種半水棲的食草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齧齒動物。軀體巨大,體長1-1.3米,肩高0.5米左右,體重27-50千克,體粗笨,頭大,頸短,尾短,耳小而圓,眼的位置較接近頂部,鼻吻部異常膨大,末端粗鈍,雄性成體的鼻吻部有一高起的裸露部位,內有肥大的脂肪腺體,上唇肥大,中裂為兩瓣。前肢4趾,後肢3趾,呈放射狀排列,趾間具半蹼,適於划水,趾端具近似蹄狀的爪;雌獸有4對乳頭。
棲息於植物繁茂的沼澤地中。多以家族叢集,每群不超過20頭。喜晨昏活動,但由於人類的獵殺,多轉為夜間活動。不挖洞穴。植食性。性喜靜,行動遲緩,但遇到危險則迅速跳進水中逃跑。善游泳和潛水。每年繁殖1次,產2-8仔,初生仔重約1千克。壽命8-10年。主要天敵為美洲豹和鱷。肉可食用,皮下脂肪含碘量較高,可做藥用。
主要分佈在南美洲的巴西南部、玻利維亞、阿根廷北部、哥倫比亞東南部、委內瑞拉和巴拉圭。水豚頭體長106-134釐米,肩高50-62釐米,重量35-66千克。雌性略大。它們在外表上很像超大型的豚鼠。水豚是游泳好手,趾間有小蹼。前足四趾,後足三趾。年幼的水豚體色要比成年水豚淡上許多。
水豚
水豚毛髮粗而稀疏,體背從黃棕色、紅褐色、深褐色至暗灰色,腹黃褐色,臉部、四肢外緣與臀部有時有些黑毛;體粗笨,頭大,頸短,尾短,耳小而圓,眼的位置較接近頂部,鼻吻部異常膨大,末端粗鈍;雄性成體的鼻吻部有一高起的裸露部位,內有肥大的脂肪腺體;上唇肥大,中裂為兩瓣;前肢4趾,後肢3趾,呈放射狀排列,趾間具半蹼,適於划水,趾端具近似蹄狀的爪;雌獸有4對乳頭。無犬齒,尾巴退化,只留下一點痕跡,所以也被稱為“沒尾巴的大老鼠”。
水豚身體含有大量脂肪組織,使它在水中有一定浮力。該水豚經常像狗一樣坐在它的臀部上,但是與許多其他的齧齒動物一樣,無法用其前肢抓取食物。
雄性水豚的鼻子頂部通常具有比雌性更發達的臭腺區。這個高聳的肌肉被稱為Morillo,黑暗、赤裸,可以分泌出大量白色粘稠的液體,被認為具有參與訊號支配的地位。除了使用香味,水豚還透過各種發聲,包括咆哮、輕微的嘶聲、報警口哨和咽喉呼嚕聲給幼仔發出的訊號。
棲息環境
棲息於各種接近水面的低地,河流、湖泊、熱帶雨林、沼澤、半鹹水溼地、季節性淹沒草原和稀樹草原。適合的水豚生存的具有一定水分的乾燥草原和牧場。
生活習性
水豚一生逗留在水邊,潛水的“本領”很好,有時把鼻孔、耳眼露出水面,呼吸空氣,觀察外界情況。水豚不築洞窟,在現成的淺窩內休息;如棲息地受警擾時,則晝伏夜出躲在樹叢中,在陸地奔走時,如馬奔,被迫急就跳入水中。水豚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覓食上。
水豚是一個社會性的種類,多以家族叢集,通常10至30個個體,包括上個佔主導的雄性,一個或更多的雌性,年輕的在不同年齡段的一個或多個從屬雄性。叢集大小取決於棲息地,並在旱季幾個小群可能聚集在同一個萎縮的池塘附近,形成多達100個以上的動物臨時聚叢集。水豚性情溫和,極少與同類相爭,也少與其它動物搏鬥,靠機警及逃躲求生。捕捉後易飼養。
性喜靜,不愛戲耍,行動遲緩,但遇到危險則迅速跳進水中逃跑。善游泳和潛水,游泳時僅鼻孔、眼、耳露出水面。在水下能潛游較遠距離,或將鼻孔露出水面,長時間隱匿在水生植物中不動。水豚和河馬一樣,一遇危險就逃入水中,躲避敵害;美洲豹和鱷是它主要的敵人。
水豚吃水生植物、蘆葦、樹皮等,有時爬上陸地偷吃蔬果、稻米、甘蔗,被人們視為害獸之一。主要吃野生的水生植物,水葫蘆以及其他植物,有時混在家畜群中吃牧草,偶爾也吃水稻、甘蔗、各種瓜類和啃咬小樹嫩皮。常站在齊腰深的水中吃水生植物。
繁殖方式
水豚是生活在水中的伴侶。雌性通常每年產一窩,在雨季結束時進入繁殖季。旱季時叢集,平時以家庭為單位分成小群體。每個單位都有一個雄性,幾個雌性和孩子。孩子們由某個水豚媽媽照顧,其它的則出去遊牧。這個水豚媽媽也允許其它的孩子來吃自己的奶。水豚是很難成活的動物。初生的小水豚只有三分之一能活過一年。水豚在水中交配,孕期約150天,通常每胎產1-8仔,每年產一胎。大約16周後斷奶,水豚在大約12至18個月達到性成熟,野生水豚壽命10歲左右,人工餵養壽命達到12歲。
分佈範圍
原產地:阿根廷北部、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東南部、厄瓜多、蓋亞那、巴拉圭、秘魯、蘇利南、烏拉圭、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引進:美國佛羅里達以及其他的亞熱帶地區。
水豚分佈圖
亞種分化 水豚(3亞種)
1.
水豚巴拉圭亞種
Hydrochaeris hydrochaeris dabbeni
2.
水豚指名亞種
Hydrochaeris hydrochaeris hydrochaeris
3.
水豚烏拉圭亞種
Hydrochaeris hydrochaeris uruguayensis
[5]
種群現狀
委內瑞拉人愛吃水豚肉。早在18世紀,西班牙移民在南美大草原上建立養牛場時就開始用獵槍捕獵水豚,屠宰後在胭體內放鹽,懸掛在Sunny下風乾。由於羅馬天主教在復活節前一週禁食紅肉(指牛、羊肉等),水豚肉成了當時的熱門貨。到20世紀中葉,復活節前一週吃水豚肉已成為民族習慣,致使野生水豚被捕殺得所剩無幾。後來,委內瑞拉政府規定只允許農場主在本場內捕獲。一般允許在早季開始時捕捉總數的30%。委內瑞拉每年約有100個養牛場領取許可證,共捕殺8.5萬隻野生水豚,相當於2000噸魚肉。由於水豚的繁殖力很強(雌水豚每8個月可產一窩,每窩約4只,18個月齡達到性成熟),這一捕獲量可以年年保持。
農民喜歡在同一塊草地飼養它們,水豚吃水邊草,牛吃陸地草,各佔一方,互不競爭,經濟效益大。委內瑞拉人已認識到保護水豚的意義。他們按期定量捕獲,使水豚種群保持一定數量。但是,偷獵者、獵狗和野狗常常危害水豚的生存。
該物種分佈範圍較廣,數量眾多,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