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學獎”的全稱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英文名“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顧名思義其實是偏向基礎醫學的。在當前各個國家的醫學工作體系中,醫生大多分為偏向臨床和基礎兩類。細化的分工提高了各自的專注度。所以臨床醫生主要在第一線擔當醫學技術的執行者。而基礎醫學的研究者則越鑽越深逐漸脫離了臨床。這也可以理解。
不過諾貝爾也不是基礎醫學或生物生理學者的專屬,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得獎的歷史:
第一屆醫學獎的得主是德國的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因為家庭的經濟原因他選擇的是相對便宜的軍醫學校(威廉皇帝軍醫學院),並且在畢業後擔任了軍醫工作(也算是臨床吧),隨後轉到柏林傳染病研究所脫離臨床。開創血清療法尤其是白喉抗毒素而獲獎。第二屆醫學獎得主是英國的羅納德·羅斯(Ronald Ross),在在倫敦聖巴塞洛醫學院畢業後透過皇家學院外科考試就去印度軍隊擔任醫療工作了。然後潛心於瘧疾研究而獲獎。
題主你這個問題吧,不算準確。因為諾貝爾醫學獎其實是有授給臨床醫生的。
“諾貝爾醫學獎”的全稱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英文名“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顧名思義其實是偏向基礎醫學的。在當前各個國家的醫學工作體系中,醫生大多分為偏向臨床和基礎兩類。細化的分工提高了各自的專注度。所以臨床醫生主要在第一線擔當醫學技術的執行者。而基礎醫學的研究者則越鑽越深逐漸脫離了臨床。這也可以理解。
不過諾貝爾也不是基礎醫學或生物生理學者的專屬,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得獎的歷史:
第一屆醫學獎的得主是德國的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因為家庭的經濟原因他選擇的是相對便宜的軍醫學校(威廉皇帝軍醫學院),並且在畢業後擔任了軍醫工作(也算是臨床吧),隨後轉到柏林傳染病研究所脫離臨床。開創血清療法尤其是白喉抗毒素而獲獎。第二屆醫學獎得主是英國的羅納德·羅斯(Ronald Ross),在在倫敦聖巴塞洛醫學院畢業後透過皇家學院外科考試就去印度軍隊擔任醫療工作了。然後潛心於瘧疾研究而獲獎。如果說前兩位在獲獎的時候已經不在臨床第一線,不算真正的臨床醫生的話。請看第三位:
第三屆諾貝爾醫學獎得主:丹麥的尼爾斯·呂貝里·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哥本哈根大學醫學院畢業的尼爾斯,開創的紅光和紫外線療法拯救了無數的天花和尋常狼瘡病人,名聲大震。患者紛湧而至哥本哈根希望得到他的醫治。尼爾斯也因此獲得了醫學獎。遺憾的是尼爾斯自身長期罹患的先天性尼曼-皮克症愈發嚴重而無法出席授獎儀式,並在第二年就離開人世。一直到那個時候,尼爾斯依然是一名臨床醫生。所以說,其實臨床醫生是有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後面的歷屆得獎者也有很多兼具醫生的身份。依據醫學獎的評判標準,必須在此領域對全人類做出卓越的貢獻。隨著現代的高度分工,作為個體治療者的一線“純”臨床醫生所服務的物件受眾有限,因此獲得此獎的可能性就很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