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5213537977
-
2 # I八零印記I
TOP1:白帝託孤之諸葛亮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當是時,劉備夷陵大敗,蜀漢長期積累的一點優勢已消磨得所剩無已:
外部,如曹、吳二國聯手,蜀漢難以抵擋;內部,阿斗尚幼,政局不穩、人心浮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漢主劉備以國相托,視諸葛亮為託孤之重臣,將劉氏天下託付於諸葛亮之手。
於此危急時刻,諸葛亮以一肩挑之,迅速扭轉乾坤,化解不利形勢,堅定以聯吳抗曹為基本政策不動搖,挽蜀漢之危難,更爭取了發展的時間。
其後,諸葛亮更是為報劉備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雖然出師未捷身先死,終未功成,但卻又蜀漢續命幾十年。
TOP2:名士風流之謝安、謝石、謝玄江左名士,風流宰相之謝安,隱居東山幾十年,世人皆嘆:“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受命於東晉危急存亡之秋,挽狂瀾於既倒,東山再起至淝水之戰,統八萬北府兵敗號稱百萬的前秦,為東晉贏得了幾十年的安靜和平。
當時,北方淪入胡族之手,南方也並未徹底漢化。漢民族和漢文化以江東為壁壘,可謂命懸一線。謝安、謝石、謝玄的勝利,不但挽救了東晉王朝,也挽救了華夏文明。
TOP3:五胡亂華之冉閔當是時,中原漢族人口數量被屠殺到僅餘四五百萬人,甚至比遷入的胡人數量還少。一位英雄如彗星般從天而降,力敵胡人,挽救了漢族被滅族的命運。
後更頒佈著名的“殺胡令”,以殺止殺,十戰十捷,成為讓敵人也佩服的人物。
後因將糧食分給百姓,出城爭糧被鮮卑所困,力竭被擒而無懼色,死後被胡人敬稱為“武悼天王”。
TOP4:安史之亂之郭子儀挽救晚唐於滅亡之危難時刻,平定內亂,讓晚唐有了喘息之機。而“忠武”這個在中國古代對武將最高的封號,也是對大唐王朝的中興名將、七朝元老的郭子儀最大的褒獎。
這位出身武則天時期的武狀元,歷經七朝,臨危受命於安史之亂暴發之後,出任朔方節度使,率大唐軍隊收復河北、河東等被叛軍佔領的地區,立下不業之戰功。
TOP5:精忠報國之嶽武穆“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何等的豪情壯志,一闕《滿江紅》悲情千古。他,是永遠的民族英雄!
八千里路雲和月,三十功名塵與土,大好男兒拋頭顱、灑熱血,只為精忠報國,驅除韃虜,北定中原。
如無岳飛嶽武穆長年的抗金抵禦外侮,南宋這個沒落的小王朝早就已經風雨飄搖,何談苟且偏安,何談殘喘存活?也許,早就葬送於金的鐵蹄之下,灰飛煙滅了。
TOP6:粉身碎骨之於謙“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其一生的寫照,終其一生只知謀國而不知謀身,忠心報國,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明朝五十萬精銳損失殆盡,至此國家危難之際,于謙挺身而出,支援朱祁鎮之弟朱祁鈺登基,駁斥了南遷的逃跑主義,積極組織軍事力量,與瓦刺決戰於北京城外,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
他使明朝政權轉危為安,逐漸走向中興,更為挽救民族危亡立下不世奇功!
-
3 # 以史為鑑
齊景公在位的時候,田氏已經收買人心開始暗中取代姜氏齊國了。田氏有一個著名的將軍,名叫田開疆,他與古冶子、公孫捷並稱齊國三傑,佔據著齊國的軍權。
當時齊國相國晏嬰,看到這種情況,非常的憂慮,然後晏嬰就使用了聞名千古的二桃殺三士之計,成功去除了這三人。
晉國和燕國知道這個訊息之後,認為齊國已經沒有了好的將領,於是分別派兵來攻打齊國。齊景公大懼,於是晏嬰就給齊景公推薦了名將田穰苴。
田穰苴也是田家人,但是庶出,並不受田氏重用。
田穰苴臨危受命,對齊景公說,我以前地位低下,一下子升到統帥的位置,恐怕大家不服,請大王派遣一名親信的宦官作為監軍吧。
齊景公覺得這個田穰苴非常的上道,於是派遣自己寵愛的一名宦官叫莊賈來做監軍。
但是齊景公並沒有看到田穰苴嘴角若有若無的微笑,就算看到了也不知道啥意思。
莊賈從一名宦官一下子升為監軍,於是大擺筵席慶祝,喝的酩酊大醉,第二天軍營點卯的時候還沒醒酒。
田穰苴這時候已經點完名就等他了,看著莊賈嬉皮笑臉的遲到,田穰苴直接以怠慢軍心、不守軍法的名義借了莊賈人頭一用。等見勢不妙去找齊景公求情的人回來後就看到莊賈的頭已經懸在營門上了。
於是軍中紀律一下子嚴明瞭許多,田穰苴成功的建立了威信。(若干年後,田氏的另一名庶出兵法大家孫武在吳國又仿照田穰苴的做法殺了吳王的愛妃。可以說殺人立威的方法的確是一脈相承了。)
這時候晉國和燕國打聽到了齊國已經出兵,於是稍稍搶劫了一下就要退兵了。
田穰苴考慮到晉國是大國,真打起來,剛剛集結的齊軍怕不是對手,於是選擇燕國這個軟柿子作為第一戰的對手,在燕軍渡河的時候,半渡而擊,大破燕軍,斬首萬餘。逼的燕國求和。
田穰苴以卑微的身份,臨危受命,先斬莊賈立威,後破燕軍立功,成功解除了齊國的邊境威脅,被齊景公拜為大司馬,掌握齊國軍權。後世尊稱為司馬穰苴,其著作被稱為司馬法,位列武廟十哲之一。
-
4 # 噩夢魚兒
熟悉的大家都說過了,我也來說個冷門的,那就是東晉十六國名將謝艾。
東晉十六國是個大混亂的時代,除了東晉這個江南政權守住了漢族人的根子,還有一個北方大國也一直在為漢族抵禦異族入侵,那就是前涼。晉惠帝永寧元年(公元301年),張軌受封涼州刺史,張氏開始坐鎮涼州。張軌及其子孫西越流沙,攻打龜茲,並在伊吾設高昌郡,西域諸國無不賓服。張氏政權為漢族守衛了西北120萬平方公里土地76年之久,他們一直接受東晉的冊封,稱涼王。
晉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坐鎮西北26年的前涼文王張駿去世,其子前涼桓王張重華繼位。國內,桓王剛剛繼位,恩信未立,庶兄張祚蠢蠢欲動;國外,實力強勁的後趙大軍來襲。後趙皇帝石虎命名將麻秋、王曜、孫伏都率軍攻涼,企圖一統北方。由於國內局勢不穩,前涼軍節節敗退,重鎮武街、金城接連失守,趙軍兵鋒直指前涼都城姑臧,形勢危機!張重華命徵南將軍裴恆屯兵廣武,拱衛都城。
裴恆與趙軍交戰,不能勝利,只得修築壁壘,想把趙軍拖住。可是沒有人能擊敗趙軍的話,趙軍又怎會退去?形勢仍然危如懸卵,搞不好就得滅國了。關鍵時刻,牧府相司馬張耽向桓王舉薦謝艾,說謝艾文武雙全,由他統帥軍隊,必能擊敗趙軍。
雖然有重臣舉薦,可是此時的謝艾不過一小小主簿,桓王張重華心有餘慮。於是召謝艾晉見。謝艾與他談論方略,桓王十分高興。謝艾又請求張重華給他七千軍隊,他就能擊敗趙軍。可惜國內軍隊已經不足,張重華只給謝艾湊了步騎5000,封他為中堅將軍,讓他去抵禦麻秋。
於是謝艾帶兵急進,與麻秋交戰,一戰擊破麻秋主力,僅斬首就5000多人,趙軍大敗,立腳不住,只得退回國內。前涼危機隨解。
後來謝艾又以少勝多兩次大敗趙軍,其中抱罕之戰趙將麻秋僅以身免。可惜這樣一位名將卻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被篡位的張祚殺死,真是痛哉!
回覆列表
兄弟君臣--明代宗朱祁鈺臨危受命,接替哥哥被俘後空缺的皇位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明朝的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
結果導致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土木堡之變”。20多萬明軍精銳全軍覆沒不說,還連累了朱祁鎮被瓦剌俘虜。
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這邊朱祁鎮被俘虜,那邊為了團結抵抗瓦剌,于謙等人便擁立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帝,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景泰帝。
等到朱祁鎮被瓦剌釋放回國,朝堂上早已物是人非,曾經的臣子都圍著新皇帝邀功請賞,朱祁鎮只得默默退回南宮,當起了太上皇。
後來朱祁鈺患病,朱祁鎮乘機復辟,把自己的弟弟貶為王,並命其死後不得進入皇陵。
兄弟君臣,也是大明朝的一段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