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舟六
-
2 # 永遠二十八歲的帥小夥
首先說一下,高祖是楊堅的廟號。 要成為太祖最起碼要有三代以上的後代當皇帝,可不是皇帝本人自己隨便加上去的。如果老皇帝死了,他的後代繼續當皇帝,那麼後代皇帝就會給前幾輩的皇帝上諡號,最早的是“太祖”,接下來的是“太宗”,三代以後都不能用“太”,只用“宗”。隋朝整個朝代不足三代,也就沒有“太祖”的諡號了。文帝是楊堅的諡號。
-
3 # 漢唐長矛
推提問能走點心行不行,無論是廟號還是諡號都不是自己定的。還有楊堅廟號高祖諡號文,也就是說隋高祖、隋文帝都是楊堅。
-
4 # 牧漁子
楊堅的諡號是“隋文帝”,廟號是“隋高祖”。是唐朝以前習慣性的把皇帝用諡號來稱謂,後世人就皆沿用至今。諡號和廟號都是後人給起的,不是自己起的。一、諡號和廟號的區別
廟號起源於商朝,起初非常嚴格依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標準。而諡號誕生於周朝,是對於一個重要人物一生的事蹟和品德修養評定褒貶的稱號。廟號不是誰都可以有,只有文治武功非常出眾的帝王才有,碌碌無為的皇帝可能也沒有。諡號則不然,帝王可以有,王侯將相甚至皇后、妃子都可以有。
比如:漢高祖劉邦,廟號為“太祖”,諡號為“高皇帝”,諡號本來一幫不用“高”,但後世子孫認為劉邦的功勞太大,就叫“高皇帝”,所以,後來被人稱為“高祖”沿用。漢武帝劉徹,廟號為“世宗”,諡號“武”,故後世以諡號稱謂“漢武帝”。
又比如:岳飛冤案平反後,被賜諡號“武穆”。
二、隋文帝是諡號,不是廟號,他的廟號還真是“高祖”。一般“太祖”這個廟號是給開創基業的開國皇帝的,也就是這個家族大業的創立者。比如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有人要問了,隋文帝不也是開創性的開國帝王嗎?其實,隋文帝楊堅不是個一般人家,典型高二代加富二代,他的父親楊忠是北周時期的大將軍,地位十分顯赫。楊堅在多了權後,建立大隋,直接把自己的父親追認為“隋太祖”,所以,太祖這個廟號已經被楊忠用掉了。故而,楊堅廟號為“高祖”。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比如:李淵追封祖父(初稿有誤,經網友提醒後更改)李虎為“太祖”,而自己被後世稱“高祖”廟號。而隋文帝楊堅的文治武功兼有,諡號給“文”、“武”均可,可惜,楊堅追諡自己的父親為“武元皇帝”。“武”這個諡號也用掉了。所以,楊堅諡號為“文皇帝”,被後世稱為“隋文帝”。
三、諡號、廟號的習慣叫法在唐朝之前,不是所有帝王都有廟號,所以,一般大家都稱已故皇帝諡號。隋文帝也是隨高祖,但習慣性的叫法,還有歷史記載均採用諡號,故而沿用至今。
唐朝開始,廟號氾濫,短命皇帝和末代皇帝可能沒有廟號,其他的都有。所以我們看史書時,會發現一代接著一代,有太宗、高宗、孝宗、德宗等等。廟號是供奉祖廟的,受後世世代香火供奉的,級別明顯高很多,所以習慣性的叫法開始採用廟號,沿用至今。
隋文帝楊堅的廟號、諡號都是之後隋煬帝楊廣給起的,不是自己給自己起,因為“太祖”廟號被楊堅之父楊忠用掉了,故而稱“隋高祖”。但由於唐之前稱謂皇帝“諡號”的習慣,故而被成為“隋文帝”,沿用至今。
-
5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廟號和諡號一般都不是自己取的,楊堅不取很正常。
隋太祖或者隋高祖是廟號,用於太廟祭祀;隋文帝是諡號,用於蓋棺定論,這兩樣東西都不是活人有的,一般只有人去世後才開始忙活,試想一下,誰在世的時候在太廟擺上自己的靈位?詛咒自己早死?
然而,真的有人會在生前安排自己的諡號,魏明帝曹叡就在生前給自己上了廟號,據《三國志·明帝紀》載:“有司奏:武皇帝撥亂反正,為魏太祖,樂用武始之舞。文皇帝應天受命,為魏高祖,樂用鹹熙之舞。帝制作興治,為魏烈祖,樂用章武之舞。三祖之廟,萬世不毀。其餘四廟,親盡迭毀,如周后稷、文、武廟祧之制。”
這一年是景初元年,魏明帝還活得好好的,所以東晉史學家孫盛評價:“夫諡以錶行,廟以存容,皆於既沒然後著焉,所以原始要終,以示百世也。未有當年而逆制祖宗,未終而豫自尊顯。昔華樂以厚斂致譏,周人以豫兇違禮,魏之髃司,於是乎失正。”
簡單說就是廟號、諡號都是去世後才加的,魏明帝在世就給自己上尊號,開了惡例,導致失正。
楊堅是隋朝開國皇帝,又攻滅南陳統一全國,以他的功業,死後拿個祖的廟號絕無問題,他也是個講規矩的皇帝,不會像魏明帝那樣生前上廟號。
楊堅去世後,太子楊廣繼位,給父親上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簡稱隋高祖或者隋文帝都可以,不過我們習慣稱呼唐朝以前的皇帝為某某帝,這是諡號稱法;稱呼唐朝及以後的皇帝為某某宗(祖),這是廟號叫法;明清時期又多了種年號叫法,比如明太祖是洪武帝,清高宗是乾隆帝,因為明清時期一個皇帝一般只有一個年號。
唐朝稱呼的改變是因為諡號的大幅度延長與廟號標配,原本皇帝的諡號都比較簡略,而且廟號不是每個皇帝都有的,要明君才有,西漢只有四個皇帝混到了廟號,可到了唐朝就大家都有了,諡號越來越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皇權的增強。
至於隋太祖,這是楊堅自己上了,不過不是上給自己,而是給其父楊忠,雖然楊忠沒有當過皇帝,但他卻給兒子打下了基礎。
楊忠是北周大將,多次率軍打敗北齊軍隊,封隨國公,楊堅將家業做大做強,可根源卻是在楊忠這裡,是他給了楊堅參與北周核心朝政的機會,並最終稱帝建國。
廟號的議定標準是“祖有功而宗有德”,功就是開創之功,尤其是太祖,往往是給最早開創一個國家基業的人,比如劉邦白手起家,他的廟號就是太祖,只不過跟諡號高皇帝搞混成了高祖而已。
楊忠白手起家,稱太祖是很正常的,之後的宋太祖、明太祖這些都不是生來就有一方地盤的,地盤是他們打的,所以稱太祖。
像上面的曹魏,曹魏的江山是曹操打的,所以曹操是太祖,曹丕只是高祖。
-
6 # 歷史簡單說
題主可能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以為楊堅是隋文帝,而不是像劉邦那樣叫漢高祖,朱元璋叫明太祖,其實楊堅即叫隋文帝,也叫隋高祖。而且諡號、廟號,都是這個皇帝死後才有的,他自己是不能取的。
其中文皇帝是諡號,高祖是廟號,那諡號是什麼?廟號又是什麼呢?諡號是對一個人的一生的評價,而這個人可能是皇帝,也可能是某個大臣,武將,還有可能是某個皇后,或者妃子。
也就是說諡號,並不是皇帝專有的,而諡號一般有美諡,惡諡,中諡三種,美諡也叫上諡,是評價比較高的比如睿,明,文,武,中諡一般是懷,閔,悼,隱這種即不好,也不好壞,主要是同情,懷念的。
還有一些惡諡,比如周厲王的厲,隋煬帝的煬,戾太子劉據的戾,這些都是不好的評價。這些評價,不管是好是壞,都是在他死後,由群臣共同商定的諡號,也算是大家比較認可的一種評價。
而廟號,最開始的是標準是“祖有功宗有德”,一般來說,稱祖的有立國、開疆拓土之功,而宗有德治,也就是說每個皇帝都有諡號,但是隻有個別的皇帝有廟號,諡號常有而廟號不常有。
以兩漢為例,西漢有廟號的人有漢高祖劉邦,漢太宗文皇帝劉恆,漢世宗武皇帝劉徹,漢中宗宣皇帝劉詢,顯然其中的高祖、太宗、世宗、中宗是廟號,而高皇帝、文皇帝、武皇帝,宣皇帝都是諡號。
東漢有廟號的只有三個人,分別是漢世祖光武帝劉秀,漢顯宗明皇帝劉莊,漢肅宗章皇帝劉炟,剛好是東漢的前三個皇帝。兩漢近三十個皇帝,只有七個人有廟號,可見廟號還是比較難得的。
但是後來,不管皇帝怎麼樣,都基本有廟號了,而且諡號也變得很長。另外稱呼一個皇帝,還有另外一個叫法,那就是以年號來代替,尤其是明清兩代的皇帝,因為他們一個皇帝基本一個年號,比如康熙,雍正,乾隆。
-
7 # 漂浮菌
古代的皇帝們死後有一個廟號,還有一個諡號。就楊堅來講,他的廟號是隋高祖,諡號是隋文帝。
另外說一點,不管是廟號還是諡號,都不他本人定的,都是死後由繼承者給他起的。所以一個皇帝活著的時候是沒人這麼叫他的。
比如楊堅,他活著的時候人們都是叫他皇上、聖上、陛下之類的,他死後叫他文皇帝或者高祖皇帝,隋朝滅亡後就在前面加個隋字,成了隋文帝。
廟號和諡號之間有什麼區別,又各是什麼意思呢?首先說廟號。所謂的廟號,其實就是後代們為了在祠堂供奉先祖,而專門起的尊稱,這個廟號是往牌位上寫的。
因為皇帝們供奉祖先的地方叫做太廟,所以這個尊稱就被稱為廟號。廟號一般都是皇帝們死後,由他的兒子給起的。
我們經常看到的某太宗、某太祖、某高宗,還有什麼世宗、英宗等等。一般來說廟號的形式都是某某宗或者某某祖。
給死去的皇帝取什麼廟號,這裡面是有一個規則的,比如開國皇帝一般都叫太祖或者高祖。比如劉邦的廟號是漢太祖,李淵的廟號是唐高祖,而楊堅的廟號就是隋高祖。
都是開國皇帝,那太祖和高祖又有什麼區別呢?太祖和高祖都是開國皇帝的廟號。一般來說從無到有、白手起家的皇帝是太祖,比如劉邦、朱元璋等。
而高祖呢,一般指的是古代的官二代,繼承祖上的基業當上的皇帝。比如李淵和楊堅,他們門閥家族出身,當皇帝前的權勢就非常大,祖上多少代都是當地的土皇帝。
諡號又是什麼?諡號與廟號不同,廟號是皇帝才有的,而諡號是到了一定地位的臣子就可以享有。
古代這種有身份地位的人死後,按照慣例,官方就會對他的一生簡單的總結一下,評價一下他這一輩子幹過的事情。
他們會根據這個的生平,用一個詞來總結他的一生,他的功過是非都會被包含在其中。
我們稱呼一個皇帝的時候,如果是某某帝,那一般來說就是諡號。
諡號裡面又分為皇帝專用的,和臣子專用的,裡面是有一個固定的公式的。
比如隋文帝,這個文字就是楊堅的諡號,他代表什麼意思呢?根據古代《諡法解》裡面的解釋: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也就是說,被叫做文皇帝,一般都是學識淵博,對政事非常勤勉,脾氣比較寬厚,又非常的愛民。
不管哪個朝代,只要被稱為文帝的皇帝,一般都是非常正面的。比如隋文帝楊堅,他的歷史評價就非常好,完全符合上面說的幾點。
而他的兒子楊廣的諡號就不怎麼好聽了,楊廣的諡號是隋煬帝。
煬是什麼意思呢?
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這幾句話就非常的刻薄,簡直是在罵人了。
-
8 # 談古論金
很多答友都提到了,無論是太祖、高祖這樣的廟號,還是文帝這樣的諡號,都不是楊堅自己起名的,而是死後追尊的。
楊堅是有廟號的,那就是隋高祖(隋太祖是其父親楊忠),所以問題的實質其實是,楊堅為什麼被後人稱為隋文帝而不是隋高祖?
隋文帝之前的皇帝,北齊有文宣帝、孝昭帝、武成帝等,北周有武帝、宣帝、靜帝等,南朝朝有武帝、文帝、宣帝等,史書後後人提到他們用的都是諡號;隋文帝之後的皇帝,從唐朝開始史書和後人提到他們用的都是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這樣的廟號——一個直接原因是皇帝們的諡號變得越來越長,不便使用。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隋朝正處於對皇帝稱呼使用諡號到使用廟號的轉折點上,當時人們還習慣稱皇帝的諡號,因此普遍稱呼楊堅隋文帝,而沒有稱呼他的廟號隋高祖。
說句題外話,隋煬帝楊廣也有比較正面的廟號和諡號,廟號是世祖,諡號是明皇帝,但是唐朝不承認這些廟號諡號的合法性,直接給了他煬這個負面的諡號。
回覆列表
文帝是楊堅的諡號,是楊堅死後追封的。中國古代對有名的人物象皇帝皇后王孫大臣等死後都是有諡號類似於“蓋棺定論”。像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都是褒義的諡號,文為第一,武為弟二。厲、靈、煬都是惡諡,哀、思也不是好諡,象隋煬帝楊廣之流。
其實楊堅的廟號,為高祖,其父楊忠被封為太祖。也是在死後追尊的。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所以不管太祖還是文帝都是楊堅死了以後被追尊或追封的。
楊堅自己封的只有年號,比如“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