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攝影佬鄭建文

    你這個問題有點偏激,好像一定的好的器材才能拍出好的攝影作品,好的攝影作品就一定得PS加工拼湊的。其實一幅好的攝影作品最關鍵的還是攝影者的思想,創作思維。

    《追逐》就是原135底2:3比例沒有作任何的剪裁,器材還查過18—55mm 。中國產的海鷗DF—1,58mm標鏡。

  • 2 # LH1994430

    對於所謂“大片”的定義每個人是不同的。而無論是什麼相機都是可以拍出所謂的大片。

    最普遍的有兩點要做到:第一,就是拍攝角度,專業點說叫“構圖”,其次是鏡頭的焦距,你的18-55的鏡頭具備了廣角到人像的焦段,非常實用,這相當於全畫幅相機等效焦距的28-82.5mm,很多人說它是狗頭而不屑一顧,可自己的能力卻配不上牛頭,所以對器材不要有歧視,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其二,就是“顯影”,數碼照片雖然一拍完就可以看到結果,不過在專業人士看來,這樣的影調、對比等等都是不完整的,必須要後期,按照攝影師所要表達的效果“顯影”出來。如果你找得到你覺得是“大片”的原始效果的照片的話,你會驚詫的,因為那就是大家的相機都能拍出來的效果,區別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後期。

    正如安塞爾·亞當斯所說的:“攝影是譜曲,後期是演奏。”所以,攝影中的前期拍攝與後期顯影是一個整體的,很多人看著某些相機的宣傳照片覺得太震撼了,可自己買了相同的裝置甚至去到相同的地方,可卻拍不出震撼的效果,就在於後期能力的匱乏。希望你可以“前後”期同時發展,“大片”不是偶然拍出的,而是技術與藝術學習的積累而拍出的。共勉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鵪鶉蛋有哪些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