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個人見解

    誰說50,60後父母不體貼子女,他們傾其畢生的金錢,為子女購買房子,培養子女們上完大學,幫子女們辦完婚姻大事。現在他們老了,自己過得辛苦不說,而子女們現在又有幾個關心50,60後的父母呢?現在反過來說50,60後父母的人又是他們的後代嗎?如果是這些人,只能說他們是忘恩負義的人了。

  • 2 # 立行宇宙先知

    社會是打者愛也的,自然才是體貼而愛的!奈何自然人已經被原始社會化,沒有了自然創造世界歷史第一動力的優勢了,這就註定自然人受罪了。

  • 3 # 七色花12345

    三年自然災害,連觀音土都吃過的人,會覺得現在艱難嗎?能吃上白米飯都很幸福了,你為什麼不去體諒50,60後的父母?

  • 4 # 你的靜姐姐

    其實是五零後,六零後的子女根本沒讀懂父母的心,一味的要求父母去讀懂你,而沒有學會反思自己的問題!過度的解讀父母的養育之恩!

  • 5 # 太白清風gj

    5、60年代出生的人,經歷了國家最艱苦的年代,他們的大半輩子都是在勤儉節約省吃儉用生活中度過的。可以說清貧是他們的代名詞,而且這一代人把畢生的經歷財力都無私的奉獻給了家庭和孩子身上,供孩子上大學、國外留學,給孩子買房子操辦婚禮成家,話費了他們一生的積蓄。現在他們大多都退休了,他們是最有資格享受新生活的人們,應該尊重他們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過好後半生。做作為兒女應該懂得孝道,不論是哪個年代的人生活都不容易,但自食其力努力拼搏才是幸福生活源泉。尊重並支援這些即將老去的父母們,讓他們投入新生活,快樂的享受後半生的美好時光。

  • 6 # 藍莓觀察

    為什麼會有一部分呢?是因為永遠都不會全部。就像現在為什麼會有部分90後、00後會知道50、60年代父母的艱辛呢?是因為有一部分90後、00後永遠都不會懂他們父母的艱辛,甚至會提出一些極端無腦的問題。

  • 7 # 笑看668701823

    很多50後的都去天堂了怎麼補貼子女?人長大了再難都要活過來,總不會比60年自然災害那三年艱難,50,60後的人不是活過來了嗎,自已爭點氣吧,要生存就一定很難!

  • 8 # 使用者5656948882071

    你們說50.60後父母不體貼子女 是說父母沒有把錢 房子都給你們嗎 還是父母沒給你們帶孩子呢 自私自利的一代人 你們為父母做了什麼呢

  • 9 # 小散007

    總的來講不是不懂,只是作為父母對待子女的態度有所不同。在中國我們的父母因為太懂現在社會艱難,對子女過於溺愛,使得正常的父母變成不懂了。

    當然漠視子女父母有,但那是是極少數。現在的年輕人太過於依賴父母了,什麼事都要靠父母,動不動就是你要是不給、你要是幫幫忙等你老了如何如何。

    實際大多數父母心裡很清楚,現在養老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體力上都指望不上子女,儘管如此,父母在對子女問題上還是盡心盡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自己省吃儉用,把一切都奉獻給兒孫。

  • 10 # 龍龍之愛

    大多數五O六O後都是傾其所有資助子女。你聽誰說的不體貼子女?現在的孩子艱難嗎?有五O六O後白手起家更難嗎?

  • 11 # 輕輕浮塵

    請教下提問者,部分50,60後父母不懂現在社會的艱難不體貼子女的具體表現是怎麼樣的?然後,你有什麼好方法讓他們認清社會的艱難?又希望他們怎樣體貼子女呢?

  • 12 # 雨林漫步

    個別現象恐怕在所難免。但總體而言,從中華文明的傳統道德理念分析,題主的高論顯然很難站得住腳。

    最淺顯的道理就是人類自古至今,一般都是沿襲從上往下“疼”的模式在生存繁衍。這樣的趨勢,無論是生產力低下的封建社會還是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都可以說是一貫如此蓋莫是焉。

    大家不妨試著在當今社會範圍內聽一聽看一看,充斥耳目的除了網路上層出不窮的創新詞語“啃老族”等等等等,還沒有任何一個把這樣的認知顛倒過來的先例。需要說明的是,要顛倒這樣的認知,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偽命題”。

    所以,話說到這裡,對於題主如此高深莫辯的立論,作為普通大眾而言,我們無需花費時間作出過多的評判,姑妄聽之足矣,權當笑談也就罷了。

  • 13 # 天天好運自然來

    要不要死給子女看,沒有父母那天你還想要哪個體貼?所以自強自立才是最重要的,遇事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父母再體貼,你也是個長不大的孩子,註定不成氣候!

  • 14 # 月牙河畔

    我們是40後的父母,在我的少年是三年困難時期,青年經歷了下鄉,回城後上學,工作,成家立業,都是大齡有孩子的。所以在孩子小時候就重視教育,小學中學大學一路走來還算順利。

    買房,我們資助首付,有孩子又幫助帶孩子,支援他們工作,我覺得己經是盡力了,而且我們周圍很多的父母也是這樣的。

    我覺得這就是體量幫助子女了。也只能是做到這樣了,不能太多了,他們也應該承擔一定的義務和責任。

  • 15 # 獨坐黃昏品晚霞

    當看到這個問答,心裡挺不是滋味,有種想罵街的衝動。真的為50,60後這代人叫冤。點開準備回答時,跳出系統提示:該問答價值不高,預期流量較低等字樣,想想算了,寫了也是徒勞,不會有高的推薦量,於是就放棄了。這個問答一直困擾我很長一段時間,,似魚鯁咽喉,不吐不快。

    今天又一次遇到這個問答,決定不為流量,不計收益,斗膽說上幾句,作為65後的農村人,為50,60後的同齡人,說幾句公道話。

    現在城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確是這樣,但不同年代同樣有各不相同的生活壓力?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大多是來自超前的消費觀念,攀比心的日趨嚴重,開好車住大房子,反正現在貸款途徑多,不管置辦什麼大件兒都能貸款,還沒等錢掙到手,先追求享受,每月都有一大堆的銀行貸款要還,能沒有壓力嗎?

    當年的50.60後的農民他們白手起家,起初的生活壓力是如何解決溫飽問題,生活穩定後又為解決子女子的學費拼搏。子女大學畢業後仍不敢鬆懈,拼命種地攢錢,考慮為他們在城裡買房結婚,雖然達不到全款買房,為兒子交個房子首付似乎成了兒子結婚農村父母義不容辭的份內義務。結婚後有了孩子,又得讓農村老媽來城裡幫助帶孩子,老爸在家看家種地。

    老倆口可能要經歷幾年牛郎織女式的生活。等孩子上學了,老倆口才能重新團聚,再次回到農村老家,但己進暮年。即使無能力耕種到土地,她們也不會吃閒飯,養豬養雞,等兒女年節回家時把最好的肉蛋給子女帶進城,以緩解她們的日常開銷。

    這就是大多數50.60後農村人的一生的經歷,她們為了讓子女脫離農村艱苦生活,傾盡所有,無怨無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玩遊戲時網速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