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傑inG1

    。語言本來就是約定俗成的,在約定俗成的流變中,意思會發生改變。如果大家在理解和使用一個成語時,已與原意不符,那就將錯就錯,否則糾錯的成本太大,而且還未必能糾得過來。比如成語“後來居上”,出自《史記.汲鄭列傳》。大臣汲黯見原來官職比他小的,官當得比他大了,很不高興,便給漢武帝說,“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用後加的柴往上放之意來指出這件事,表達不滿,是含貶義的洩怨。現在則是用來激賞後輩有作為的褒義詞了。想改也改不過來。還有些詞,處於臨界點,如“空穴來風”,出自戰國時期宋玉的《風賦》,原意是有空的洞穴,才引來了風。原意是事出有因,現在多被用於指沒有根據,比如常被這樣用:此事“並非空穴來風”,是說並非沒根據沒有緣由。如果按本意用:這個說法並非毫無根據,而是空穴來風。符合原意,聽起來反而有些彆扭。儘管常有人指出,這個成語被用錯了,但卻有更多的“一錯再錯”,甚至不錯反而不習慣,而聽者或讀者,一般也不會在出現這樣的交流時把意思弄錯。我的辦法是,遇到他人文中有“空穴來風”的使用時,聯絡上下文,一下子就可明瞭其表達之意是什麼。如果是我說話為文,就乾脆不用,有的是詞彙可以代替。此類詞,詞面之義會誘導人們按詞面之義理解,如果這個誘導作用很大,會讓人樂於望文生義而不再費勁去追根溯源,那就順其自然流變吧。此種流變,不是誰想改就改得了的。如果個人有文字潔癖,在很正式的場合,對此類詞,實在要用,可以按本意用,免致非議,否則以避免使用為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軍訓的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