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作者王實甫在《西廂記》中,精心塑造了一個溫文爾雅、執著志誠、略帶傻氣的張生。劇中張生雖是一介白衣書生,但又是文章魁首。他憑著自己的英俊瀟灑和聰明機智深深地吸引著字鶯鶯,並且熱情而執著地追求著鶯鶯。在追求自由愛情婚姻的道路上,張生甘願放棄功名,面對困難仍不屈不撓、毫不退縮。故此,在追求鶯鶯的過程中,許多地方都可見其志誠的一面。同時,由於對鶯鶯的刻骨相思,又使張生變成一個“傻角”、一個“銀樣錙槍頭”,使張生的形象更具生氣和活力,為本劇增添了多喜劇色彩,不斷給觀眾、讀者以輕鬆舒暢的感受。在王實甫精心塑造下,張生的形象更加豐滿、完整,成為一個典型的正喜劇形象。
二、“文章魁首”張生
張生英俊瀟灑、才華出眾且富有膽略,這是崔張愛情故事產生髮展的必要條件。
首先,張生便以他的風流儒雅、才思敏捷而吸引住鶯鶯。
在佛殿初逢,彼此眼角留意之時,鶯鶯因張生的英俊而產生好感。’隨後,張生又在鶯鶯燒香時,於太湖石畔牆角吟詩:“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此詩即景寄情,抒發了張生內心的寂寞、孤獨的情懷,寄託了自己的相思之情。既描寫了眼前月色,又是試探鶯鶯。全詩字句清新,情景交融,意境清幽典雅,具有濃郁的詩情畫意,為他們之間的愛情增添了浪漫的氣氛。他的風流儒雅,給鶯鶯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讓她念念不忘他的詩和人:
[鵲踏枝]吟得句兒勻,念得字兒真,詠月新詩,煞強似織錦回文。誰肯把針兒將線引,向東鄰通個殷勤。
[寄生草]想著文章士,旖旎人:他臉兒清秀身兒俊,性兒溫克情兒順,不由人口兒裡作念心兒裡印。學得來“一天星斗煥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無人間”。(第二本第一折)
更重要的是,張生並非繡花枕頭,在他把才學用於危難之時,更充分顯示了他過人的智謀和膽略,以他的機智和真情贏得鶯鶯的愛情。
在孫飛虎兵圍普救寺的緊急關頭,眾人慌亂無計。張生待老夫人許下婚姻承諾後,自告奮勇、獻計獻策。張生先是使用緩兵之計,請法本長老穩住賊兵三日,爭取更多的時間。緊接著就修書一封,請武藝高強、見義勇為的惠明和尚送信給故人白馬將軍杜確,請杜確領兵解圍相救。張生的“筆尖兒橫掃了五千人”、“半萬賊兵,卷浮雲片時掃淨”。這一情節,既表現了孫飛虎之流的卑劣與可恥,又表現了張生的不畏強暴、處事鎮靜、從容不迫、膽識過人,更顯出張生的才學與本領,以及他對鶯鶯的一片真情。經過這一段波折,更加深了鶯鶯對張生的認識,更令鶯鶯傾心相許。 此外,張生的才學並不僅限於此。他還多才多藝,精通音律。例如:在鶯鶯夜聽琴中,張生以琴音訴心曲。憑藉他高超的琴技,隨心而奏:
[禿廝兒]其聲壯,似鐵騎刀槍冗冗;其聲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聲高,似風清月朗鶴唳空;其聲低,似聽兒女語,小窗中,喁喁。(第二本第四折)
張生在琴聲中傾注了心中的愁緒,傾訴著自己的情意。更以一曲《鳳求凰》博得知音情重。
在以後的筆墨傳情中,張生又常以文思敏捷、揮筆而就得到紅娘的讚揚:
後庭花]我只道拂花箋打稿兒,原來他染霜毫不構思。先寫下幾句寒溫序,後提著五言八句詩。不移時,把花箋錦字,疊做個同心方勝兒。成聰明,成敬思,成風流,成浪子。雖然是假意兒,小可的難到此。(第三本第一折)
最後,張生“一舉及第,得了頭名狀元”,更加證實了他的才學與本領。
張生正是以他的胸中才學換得“文章魁首”的稱頌,贏得了鶯鶯的青睞。
三、“志誠種”張生
張生性格中的“志誠”,是建立愛情、婚姻的關鍵。
張生對鶯鶯的追求,可謂一波三折,困難重重,然而他卻不屈不撓、毫不退縮。他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不愧被稱之為“志誠種”。
張生和鶯鶯的社會地位懸殊,單就這一點來說,這在當時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的封建社會里,社會、家庭都不可能允許這種愛情婚姻的存在。這是立在張生面前的一道無形障礙。
張生在上京赴考途中,路經河中府,遊於普救寺,巧遇了相國千金鶯鶯,便“魂靈兒飛在半天”,被鶯鶯的美貌深深吸引住了,開始了楔而不捨的愛情攻勢。然而,這種追求的希望卻是十分渺茫。原因是張生的父母皆亡,“只留下四海一空囊”,且;書劍飄零,功名未遂,遊於四方”。然而,張生卻不顧世俗觀念,堅決地追求著鴛茸。初見鶯鶯後,就當即決定“小生便不往京師去應考也罷”,將愛情置於功名之上,可見他對鶯鶯追求的願望是何等的強烈,是何等的堅決。
隨即,追求的願望便被張生付之於具體的行動當中。他首先以“早晚溫習經史”為名,提出了借住寺中的請求,以近水樓臺的姿態與鶯鶯為鄰,以便探聽鶯鶯的行蹤。張生從法本和尚和紅娘的口中得知: “老夫人治家嚴肅。”張生自知: “夫人太慮過,小生空妄想。”深知對鶯鶯的追求難以如願。雖然如此,他並沒有為此而退縮。他又借鶯鶯在花園內夜燒香之機,與她隔牆聯吟,知道了對方的心意,從此,“一天好事從今定,一首詩分明照證。”張生又以追薦先人為由,參加已故崔相國的法事,得以再見鶯鶯,尋機表現自己,吸引鶯鶯的注意。張生的連番行動皆出自於對鶯鶯的愛慕,是自己真情的流露。
不久,孫飛虎兵圍普救寺,欲搶鶯鶯為“壓寨夫人”,老夫“壓寨夫人”,老夫人當眾許婚,這就給本來無望的愛情帶來了轉機。張生為了鶯鶯自告奮勇,寫信給杜確,請他領兵解圍。張生憑著他的“滅寇功,舉將能”,進一步贏得鶯鶯的傾心,更使他們向愛情婚姻接近了一步。解圍退賊後,正當張生歡天喜地地準備成其好事時,老夫人卻背信棄義,以鶯鶯已有婚約為由,變卦賴婚。這無疑是當頭一棒,拆散了大好姻緣。在講究“父母之命,不可違抗”的封建社會,婚姻由父母包辦。儘管張生和鶯鶯彼此鍾情,已有愛情基礎,但得不到老夫人的允許,希望只好落空。這是他們追求愛情婚姻道路上遇到的又一道極大的障礙。
張生並沒有因此而退縮,在極度的失望痛苦之餘,他沒有離開普救寺,而是跪了下來請求紅娘的幫 助:
一、概述
作者王實甫在《西廂記》中,精心塑造了一個溫文爾雅、執著志誠、略帶傻氣的張生。劇中張生雖是一介白衣書生,但又是文章魁首。他憑著自己的英俊瀟灑和聰明機智深深地吸引著字鶯鶯,並且熱情而執著地追求著鶯鶯。在追求自由愛情婚姻的道路上,張生甘願放棄功名,面對困難仍不屈不撓、毫不退縮。故此,在追求鶯鶯的過程中,許多地方都可見其志誠的一面。同時,由於對鶯鶯的刻骨相思,又使張生變成一個“傻角”、一個“銀樣錙槍頭”,使張生的形象更具生氣和活力,為本劇增添了多喜劇色彩,不斷給觀眾、讀者以輕鬆舒暢的感受。在王實甫精心塑造下,張生的形象更加豐滿、完整,成為一個典型的正喜劇形象。
二、“文章魁首”張生
張生英俊瀟灑、才華出眾且富有膽略,這是崔張愛情故事產生髮展的必要條件。
首先,張生便以他的風流儒雅、才思敏捷而吸引住鶯鶯。
在佛殿初逢,彼此眼角留意之時,鶯鶯因張生的英俊而產生好感。’隨後,張生又在鶯鶯燒香時,於太湖石畔牆角吟詩:“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此詩即景寄情,抒發了張生內心的寂寞、孤獨的情懷,寄託了自己的相思之情。既描寫了眼前月色,又是試探鶯鶯。全詩字句清新,情景交融,意境清幽典雅,具有濃郁的詩情畫意,為他們之間的愛情增添了浪漫的氣氛。他的風流儒雅,給鶯鶯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讓她念念不忘他的詩和人:
[鵲踏枝]吟得句兒勻,念得字兒真,詠月新詩,煞強似織錦回文。誰肯把針兒將線引,向東鄰通個殷勤。
[寄生草]想著文章士,旖旎人:他臉兒清秀身兒俊,性兒溫克情兒順,不由人口兒裡作念心兒裡印。學得來“一天星斗煥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無人間”。(第二本第一折)
更重要的是,張生並非繡花枕頭,在他把才學用於危難之時,更充分顯示了他過人的智謀和膽略,以他的機智和真情贏得鶯鶯的愛情。
在孫飛虎兵圍普救寺的緊急關頭,眾人慌亂無計。張生待老夫人許下婚姻承諾後,自告奮勇、獻計獻策。張生先是使用緩兵之計,請法本長老穩住賊兵三日,爭取更多的時間。緊接著就修書一封,請武藝高強、見義勇為的惠明和尚送信給故人白馬將軍杜確,請杜確領兵解圍相救。張生的“筆尖兒橫掃了五千人”、“半萬賊兵,卷浮雲片時掃淨”。這一情節,既表現了孫飛虎之流的卑劣與可恥,又表現了張生的不畏強暴、處事鎮靜、從容不迫、膽識過人,更顯出張生的才學與本領,以及他對鶯鶯的一片真情。經過這一段波折,更加深了鶯鶯對張生的認識,更令鶯鶯傾心相許。 此外,張生的才學並不僅限於此。他還多才多藝,精通音律。例如:在鶯鶯夜聽琴中,張生以琴音訴心曲。憑藉他高超的琴技,隨心而奏:
[禿廝兒]其聲壯,似鐵騎刀槍冗冗;其聲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聲高,似風清月朗鶴唳空;其聲低,似聽兒女語,小窗中,喁喁。(第二本第四折)
張生在琴聲中傾注了心中的愁緒,傾訴著自己的情意。更以一曲《鳳求凰》博得知音情重。
在以後的筆墨傳情中,張生又常以文思敏捷、揮筆而就得到紅娘的讚揚:
後庭花]我只道拂花箋打稿兒,原來他染霜毫不構思。先寫下幾句寒溫序,後提著五言八句詩。不移時,把花箋錦字,疊做個同心方勝兒。成聰明,成敬思,成風流,成浪子。雖然是假意兒,小可的難到此。(第三本第一折)
最後,張生“一舉及第,得了頭名狀元”,更加證實了他的才學與本領。
張生正是以他的胸中才學換得“文章魁首”的稱頌,贏得了鶯鶯的青睞。
三、“志誠種”張生
張生性格中的“志誠”,是建立愛情、婚姻的關鍵。
張生對鶯鶯的追求,可謂一波三折,困難重重,然而他卻不屈不撓、毫不退縮。他對愛情的執著追求,不愧被稱之為“志誠種”。
張生和鶯鶯的社會地位懸殊,單就這一點來說,這在當時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的封建社會里,社會、家庭都不可能允許這種愛情婚姻的存在。這是立在張生面前的一道無形障礙。
張生在上京赴考途中,路經河中府,遊於普救寺,巧遇了相國千金鶯鶯,便“魂靈兒飛在半天”,被鶯鶯的美貌深深吸引住了,開始了楔而不捨的愛情攻勢。然而,這種追求的希望卻是十分渺茫。原因是張生的父母皆亡,“只留下四海一空囊”,且;書劍飄零,功名未遂,遊於四方”。然而,張生卻不顧世俗觀念,堅決地追求著鴛茸。初見鶯鶯後,就當即決定“小生便不往京師去應考也罷”,將愛情置於功名之上,可見他對鶯鶯追求的願望是何等的強烈,是何等的堅決。
隨即,追求的願望便被張生付之於具體的行動當中。他首先以“早晚溫習經史”為名,提出了借住寺中的請求,以近水樓臺的姿態與鶯鶯為鄰,以便探聽鶯鶯的行蹤。張生從法本和尚和紅娘的口中得知: “老夫人治家嚴肅。”張生自知: “夫人太慮過,小生空妄想。”深知對鶯鶯的追求難以如願。雖然如此,他並沒有為此而退縮。他又借鶯鶯在花園內夜燒香之機,與她隔牆聯吟,知道了對方的心意,從此,“一天好事從今定,一首詩分明照證。”張生又以追薦先人為由,參加已故崔相國的法事,得以再見鶯鶯,尋機表現自己,吸引鶯鶯的注意。張生的連番行動皆出自於對鶯鶯的愛慕,是自己真情的流露。
不久,孫飛虎兵圍普救寺,欲搶鶯鶯為“壓寨夫人”,老夫“壓寨夫人”,老夫人當眾許婚,這就給本來無望的愛情帶來了轉機。張生為了鶯鶯自告奮勇,寫信給杜確,請他領兵解圍。張生憑著他的“滅寇功,舉將能”,進一步贏得鶯鶯的傾心,更使他們向愛情婚姻接近了一步。解圍退賊後,正當張生歡天喜地地準備成其好事時,老夫人卻背信棄義,以鶯鶯已有婚約為由,變卦賴婚。這無疑是當頭一棒,拆散了大好姻緣。在講究“父母之命,不可違抗”的封建社會,婚姻由父母包辦。儘管張生和鶯鶯彼此鍾情,已有愛情基礎,但得不到老夫人的允許,希望只好落空。這是他們追求愛情婚姻道路上遇到的又一道極大的障礙。
張生並沒有因此而退縮,在極度的失望痛苦之餘,他沒有離開普救寺,而是跪了下來請求紅娘的幫 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