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宇錄良言
-
2 # 螞蟻娛樂早知道
在《明史》的記載中,沈萬三最終的結局依然和朱元璋有關。朱元璋統一天下之後,決定修建南京的城牆。但由於當時天下初定,嚴重的軍費開支,導致國庫空虛,朱元璋竟然一時間拿不出那麼多錢。
江南鉅富沈萬三在得知訊息後,主動拿出了上百萬兩白銀,幫助朱元璋修築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牆。當然,沈萬三這麼做,也是有目的的。由於他之前曾出資幫助張士誠,因此朱元璋對他並沒有什麼好感。現今天下大定,沈萬三肯定要主動示好新皇,彌補兩人之間的關係裂縫,這樣才能保證日子過得舒暢。
不過沈萬三在出資建城以後,仍然覺得不夠,於是他主動向朱元璋請命,表示願意再次出錢犒賞三軍將士。朱元璋得知訊息以後,大怒,他認為沈萬三僅僅是一介匹夫,竟然敢說犒賞天子軍隊這樣的話,顯然是有奪權的想法。這種人,必須得殺。
馬皇后聽說這件事以後,勸解朱元璋說:“法律是用來處置不法之徒的,不應該處置沈萬三這樣的不祥之人,不祥之人自有天收,陛下你不用殺他。”
最終朱元璋放過了沈萬三,但卻沒收了他的家產,並將他流放到了雲南。
關於沈萬三的結局,在歷史上還有一種說法。
清代史料《吳江縣誌》記載:“張士誠據吳時萬三已死,二子茂、旺秘從海道運米至燕京。”這個史料是說,早在1356年,張士誠佔領吳會的時候,沈萬三就已經死去了,而朱元璋建立明朝是在1368年,因此沈萬三根本沒有可能為朱元璋修南京城牆,更加不可能被流放的雲南。
由於《吳江縣誌》的史料是源自明朝莫旦編撰的《吳江志》,而莫家與沈家又是有姻親的兩個家族,因此這個說法雖然與《明史》相悖,但卻依然有一定的依據。
當然了,也許當時沈萬三確實已經去世,不過,當時沈萬三的家產還在。朱元璋從沈萬三後代那裡獲取財產,也是有可能的。總之,有一點是肯定的,朱元璋建國以後,確實憑藉他的權勢,不勞而獲沒收了沈萬三的鉅額財產,這是不爭的事實。
回覆列表
他常常望著遮掩住家鄉的十萬群山。山頂,正一片晚雲秋。 看著那燦爛的山光,他想著山後在江南的麗娘和茂兒、旺兒,也不知他們此時如何?王信、四龍他們,樹倒後現在又在哪裡?還有那遠在海國的曉雲,那已在天國的禇氏、晴兒…… 朦朧中,禇氏和晴兒向他走來,他頹然倒在那萬里外的異鄉土地上。 …… 沈萬三死後,他的靈柩被悄然運回了周莊。 怕明廷嗅出味道,故里的鄉親們把他的棺木葬在了一處叫做銀子浜的水底,鄉人呼為水冢。 還有一些記載中說起沈萬三既至滇,遇歷宋元明三代的真人張三丰傳丹法,於是從之而煉天元大藥而服之。後來,沈萬三也得了道,與張三丰一起隱顯度世,敕封宏願真人,或隱天目,或隱武當,皆無定所。甚至有些記載記述到,隔了整整一個明代後的康熙初年,為了一個蘇州女子陳圓圓而沖天一怒以降滿清的吳三桂,至滇而又謀逆時,一個唱戲的戲子,中途失侶,於亂山中見一大宅,乃叩門借宿。傾之,一蒼髯古貌的老人出,當得知這本是揚州人的戲子也來自江南時,老人高興地說,我和你是同鄉,你知道當年那個沈萬三嗎?我就是啊! 這個戲子後來遇到他的同伴時說起此事。雍正年間時,海鹽陳別駕的一個表親俞某曾遇到這個戲子,親耳聽他說起,陳別駕撰述了下來。 這些記載無論是出自訛傳還是編造,雖然有些“神”的意味,但其目的都是希望給這位頗有悲劇色彩的商界鉅子添些亮色而已。相比之下,倒是沈萬三的故鄉——周莊至今執著的傳說更具有傳奇的凝重色彩同時也更富於現實的“人”的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