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酒幹湯賣無
-
2 # 老街味道
問題:王安石的《元日》是七絕嗎?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除、蘇、符”在平水韻裡不是同一韻部)
前言舊體詩中的絕句,是指四句的詩,有五言、六言、七言幾種。同時,絕句也有符合格律的近體詩,也有不合格律詩要求的古體詩。
王安石的這首《元日》是一首標準的七言絕句,而且是近體詩。
一、首句借鄰韻題主問,“除、蘇、符”在平水韻裡不是同一韻部,還是七絕嗎?
爆竹聲中一歲除【除:六魚】 不押韻春風送暖入屠蘇【蘇:七虞】 押韻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符:七虞】 押韻
王安石的這首詩,是首句押韻的仄起平收七言絕句。首句押韻是可以借用鄰韻的。這首情況很常見。特別是七言律詩中,首句用鄰韻的名作甚多,這種方式叫做"孤雁出群格”。
明代的謝榛所著《四溟詩話》中說:
“七言絕、律,起句借韻,謂之‘孤雁出群’, 宋人多有之。
二、古人首句借韻名作使用孤雁出群格的絕句和五律、七律名作不少,例如林逋 的《山園小梅 》: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首句的妍,用【先】韻,後面的幾個韻腳都是【元】韻部。
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首句峰,用【冬】韻,後面的同、中,用【東】韻。
李白的五言律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首句韻腳“中”,用【東】韻,後面用【冬】韻。
三、絕句有古體近體之分從古人的絕句作品來看,五絕中,有大量的古體絕句。例如王維的《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是一首押仄韻的古體詩。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則是一首近體詩絕句: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七言絕句中,近體詩比較多,我們耳濡目染的名篇基本都是近體詩。例如李白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包括題主提到的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不過,七絕中也有一些古體詩,例如李白的《結襪子》:
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這首詩中吳門豪、輕鴻毛都是近體詩最忌諱的三平調,出現三平調的詩,一定是古體詩
唐朝孟郊的《洛橋晚望 》,是押仄韻的古體詩: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閒,月明直見嵩山雪。
結、絕、雪都是古韻中的入聲字。近體詩只能押平聲韻,因此出現仄韻,一定是古體詩。
結束語王安石的這首《元日》,是標準的七言近體絕句,也叫做律絕句。
雖然古絕句(古體絕句)和近體詩絕句都是絕句,但並不是四句的五言或者七言詩一定是絕句。
絕句最簡單的規則,是第二句和第四句一定要押韻,而且必須同聲。不可平仄韻混押,仄韻中,上去入也不能混押。
-
3 # LiUCHANGBAi方寸之間
這麼問,其實是問是不是近體詩。簡單判定方法,平仄關係是不是相符,其次,韻腳是否押平聲韻。因古體詩多押仄韻,所以很好判斷。
-
4 # 梧桐樹邊羽
七絕就是七言格律絕句的簡稱。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四句為絕,七字七言,所以《元日》是一首七言絕句。但是還不足以說是律絕,要檢驗平仄格律,才能確定是不是七絕。
“爆竹聲中一歲除”,“爆竹、一”都是入聲字,“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這是個標準的仄起平收律句。我們使用仄起入韻格式檢查平仄對應: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嚴合,沒有出律。
那麼就只有押韻的問題了,也是題主的問題關鍵所在。
格律詩對押韻的要求是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爆竹聲中一歲除【除:六魚】 出韻
春風送暖入屠蘇【蘇:七虞】 押韻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符:七虞】 押韻
這裡就出現了問題,首句的韻字和後面的不同部,其實《元日》的這種押韻情況是宋朝的格律詩變格——“孤雁出群格”。
指格律詩的第一句如果入韻的話,允許使用鄰韻,就好像一隻孤單的白雁帶著一群黑雁振翅高飛。相對的,還有最後一句,也可以使用鄰韻,叫作“孤雁入群格”。
但是這兩種情況是不相存的,也就是說有“孤雁出群”,就不能“孤雁入群”。一首近體詩如果首句用鄰韻,末句又用鄰韻,那就是出律了。
很顯然,《元日》就是孤雁出群的狀態,這被稱為格律詩的變格,是律詩規則所允許的。
所以《元日》是一首七絕。
-
5 # 文史社群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絕句應該分古風絕句和律詩絕句,古絕只要雙句壓同韻即可,律絕除壓平聲同韻之外,詩句中的平仄也有嚴格規定。
律絕總共有四式:
1 首句平起入韻式
2 首句平起不入韻式
3 首句仄起入韻式
4 首句仄起不入韻式
分類為四種格式,實際上分兩大類,即平起類與仄起類,每類兩式,第一句不一樣,後面三句相同。
平仄以片語為單位,兩個字或三個字一組,單字平仄一般在最後。單句稱出句,雙句謂對句,出句與對句片語平仄相反。出句、對句為一組,上一組後句與下一組前句要相粘連。所謂相粘,就是第一組對句中第二字,與下一組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須相同,如此平仄語音就形成連綿變化,增進歌詠的起伏。
王安石這首《元日》,是律詩絕句,平仄格式如下:
首句仄起入韻式(括號裡平仄皆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從《元日》這首詩看,平仄格律完全符合“首句仄起入韻”的格式,這是正宗的七言律絕。關於韻腳,第一句詩的“除”字屬於上平聲六魚,後面的“蘇”與“符”是上平聲七虞。題中所講,不在同一韻部,但是近體詩的第一句詩,可以用鄰韻。
什麼是鄰韻,就是音韻相近的字。由於古今語音變化很大,我們今天運用漢語拼音來拼讀,既簡單又方便,已經習慣了。至於古音怎麼拼讀,很多人都難以說清。當今學寫近體詩的人,大部分都遵從平水韻與新韻。
新韻與漢語拼音基本相同,平水韻有很多字與現在讀法不一致,最簡便還是查詢平水韻表。
平水韻中的平聲韻總共三十個韻部:
上平聲: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從以上韻表排列來看,鄰韻有相鄰的,也有隔開的,鄰韻意思指讀音相近。由於平水韻一百零六韻是從原來的二百多韻合併而來,因此有的鄰韻已經變成單韻,例如:歌、麻、蒸等韻,也有上平聲十三“元”韻,分屬於兩個韻部。
以下為平聲字鄰韻分類:
平聲鄰韻:
1 上平一東、二冬
2 上平三江、下平七陽
3 上平四支、五微、八齊
4 上平六魚、七虞
5 上平九佳、十灰
6 上平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7 上平十四寒、十五刪、下平一先、上平十三元(半)
8 下平二蕭、三餚、四豪
9 下平五歌
10 下平六麻
11 下平八庚、九真
12 下平十蒸
13 下平十一尤
14 下平十二侵
15 下平十三覃、十四鹽、十五鹹
回覆列表
其實絕句也有古絕和律絕之分,古絕在南北朝時期就有,律絕在唐朝就形成了,實際上又叫近體詩,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絕句還有六個字的,不過非常少,古絕七言的比較少,大多數是五言的。七言絕句在格律上有嚴格的規定,比如押平韻,一句之中一三五字不論,二四六字分明,句與句之間,一二句偶字相對,二三句偶字相黏,三四句偶字相對,避免孤平,三平,三仄等等。
絕句創作在唐朝時期達到了高峰,成為後世的楷模,有不少傳唱千古的名作,像王維的,李白的。到了宋朝,蘇軾的,王安石的絕句,不僅寫景抒情,而且有哲理,給人啟示。像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還有王安石的《破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那種依依不捨的心情躍然紙上,讓人感同身受。
王安石的《元日》立意清新,文情並茂,一派除舊佈新,迎春接福的喜氣景象,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堪稱完美。這首詩也是標準的七言絕句,絕句的規則都遵守了。王安石不僅是一個政治家,而且非常講究詩詞的韻律和文詞的美感,他寫的詩詞都比較規範,畢竟他是唐宋八大家,也是文壇宿將,寫出來的東西讓人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