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漁破船
-
2 # 七追風
我來簡單回答這個問題吧,我們來看看影視劇之外的真實丐幫是什麼樣的。
(電影裡的丐幫幫主)
關於丐幫的文字記錄其實不多,大多數都是野史小說中誇張出來的。所以一般人對丐幫的理解,總是停留在武俠小說的層面。
實際上,古代從來沒有形成過大規模的“丐幫”。
非戰亂時期,乞丐都有自己的地盤。一般集中在鄉鎮城市當中(農村幾乎沒有),一城一夥,互不干擾。乞丐中的老大,名叫“丐頭”,管理自己所在城鎮的所有乞丐。
丐頭怎麼來的?
第二種是街頭惡霸。乞丐的數量龐大,又屬於毫無地位的人,所以經常和街頭混混糾纏在一起,小偷小摸的事情時有發生。一些街頭惡霸就會憑藉拳頭當上丐頭,指揮手下的乞丐偷盜勒索,甚至把乞丐打傷打殘送到街上乞討。
第三種是落魄公子哥。這個可能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再落魄的人,也不可能去當乞丐頭吧?其實,一般的丐頭是不會出去乞討的,他們大多都有家有院,有老婆有孩子,日子過得很不錯。有些落魄的公子哥,雖然沒錢,但是有人脈有朋友。他們透過乞丐掙錢,也透過乞丐辦一些一般人不願出面的事兒。
不管是哪一種丐頭,都必須得到當地官府的認可。乞丐是每個城市最頭疼的事情,他們不僅人數多,而且居無定所,不懼生死,是官府眼中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官府會和丐頭保持聯絡,讓他幫忙穩定乞丐的秩序,不鬧事兒才行。實際上,丐頭算是半官方屬性的,有些丐頭還能拿到官府的補貼。
一旦取得了官府的認可,丐頭就可以透過乞丐賺錢了。
某人要是淪落為乞丐,必須先到當地丐頭那裡“入幫”,不然會被其他乞丐欺負的。這種入幫儀式各地都不一樣,複雜一些的,不僅丐頭要到場,介紹人以及很多相關乞丐都要到場。“司儀人”安排丐頭入座,新入幫乞丐要燒香磕頭拜祖師(傳說丐幫祖師是範丹),然後拜丐頭。之後丐頭講解幫規,違反了什麼規矩受什麼處罰。講完之後,儀式結束,大夥一起吃吃喝喝,然後散夥去安排好的地方乞討去吧。
遇到沒這麼講究的,丐頭會直接給新入幫的安排任務。比如三天之內要討到多少錢,然後上交。交的越多,以後地位越高,要是啥都沒討到,可能會被趕出這個地盤。
丐頭雖然很少參與乞討,但是“工作”也很忙。首先是對所在地盤的乞丐劃分區域,不能都擠在富裕的鬧市中。劃分區域之後定期調整,讓所有乞丐心服口服才行。
如果遇到違規的乞丐,那就要懲罰。這個要看當地丐幫的規矩,輕的打一頓,重的驅逐出去,被活活打死的乞丐也不少,反正也沒人管。
丐頭還要照顧手下的乞丐,一些大的節日發一些“福利”,或者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生病的乞丐也要照顧,死了還要負責埋葬。平時若是手下的乞丐無故受到了毆打欺負,丐頭還要查明事實,甚至帶領乞丐幫忙出頭。
那丐頭怎麼掙錢呢?(朱元璋也當過乞丐)
首先就是手下乞丐的孝敬,但這不是主要的。丐頭早已和城中的沿街店鋪交涉過,店鋪老闆定期給丐頭交錢,換一張畫了符號的紙貼在門上,這樣所有的乞丐都不能去影響別人做生意了。
遇到有些不懂規矩的老闆,不願意給錢的。丐頭就會組織乞丐去“搗亂”,也不是打砸搶,就是一群人蹲門口,讓你做不成生意,必須給錢才行。
如果說這種“保護費”算是合法收入的話,丐頭自然還有一些非法收入。不要受電視劇的影響,覺得乞丐都是可憐的善良的人,有時候還會伸張正義打抱不平……實際上,乞丐是偷盜等違法行為的主力軍,他們偷的東西也必須孝敬一部分給丐頭。
丐頭要小心翼翼的維護一種平衡,要讓乞丐們聽話,要讓自己能撈到錢,更關鍵的是不能給官府找太多麻煩。你只要能讓這些乞丐不影響整體社會秩序,就是一個好丐頭。
-
3 # 替鯨照顧海
丐幫幫主是管理者,從古到今,但凡只要是管理者,生活都不會太差。
隨著管理的人越來越多,管理者的付出越來越大,管理者能夠獲得的收益也會越來越多。
在中國古代其實沒有明確的丐幫界定。只是說在一個鄉,一個鎮或者一座城市裡面,所有乞丐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保障自己不被人欺負,所以就自發組織起來,形成了丐幫。
有了確定的組織之後,他們就會透過推選或者是各種方式來選一個首領,也就是所謂的丐幫幫主。
而成為丐幫幫主的人,就要負責整個丐幫對外的業務交涉,比如說收取保護費。還要負責所有乞丐的人員分配,比如說哪個乞丐去哪塊兒地盤兒。
還要負責跟官方進行交涉。因為乞丐在古代是社會不安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很多時候地方官員就會安排丐幫幫主來幫忙管理乞丐。很多時候都會給予一定的補貼資助。
我們來看看丐幫幫主的主要收入來源吧。首先是乞丐們給丐幫幫主定期上交的錢,這一部分的錢,根據丐幫幫主的人選,或者是當時的情況來決定。比如說這位幫主寬宏大量,體恤他的下屬,那麼他就會收的比較少,誘惑者當時正處於天災人禍的階段,丐幫沒有什麼大的收入,這個時候就需要適當的降低收取的錢。
除此之外,還有整塊地盤的保護費。在丐幫的地盤上有很多的店家,商戶,這些店家商戶為了讓丐幫能夠不來騷擾自己生意,所以他們也會定期的給丐幫幫主一筆保護費。這筆保護費,根據丐幫幫主安排而定。
喜錢,丐幫幫主手下是有這麼大的一批人,他經常帶著人去幫別人做事,做喜事,做喪事。在別人家裡辦喜事,辦喪事的時候,他就帶人過去參加。辦事的人家對於這些乞丐,為了安撫他們往往,會給一筆錢,直接打發走。或許還會帶點飯菜。
而丐幫幫主需要承擔的義務,主要在於整個丐幫的管理以及對外的利益維護,雖然丐幫是最末等的下九流,但是丐幫幫主怎麼說都是一個管理者,生活絕不會太差。
我們可以想象,在古代的街頭巷尾丐幫幫主後面帶著一幫乞丐在街頭上橫行霸道。在路過一家小吃店的時候,直接帶著眾多乞丐把店裡的東西吃光,然後走掉,原因就是因為這家店鋪沒有交保護費。
之前在網路上有流傳,有的乞丐開賓士開寶馬用蘋果。如果丐幫幫主能夠穿越到現代來,領導眾多乞丐,相信他一定是一個身價百萬以上的富翁。
-
4 # 秉燭讀春秋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慣乞兒懶做官”,意思是說過慣了不勞而獲的乞討生活不願當官。
這話不靠譜,明朝有個乞丐皇帝朱元璋,無獨有偶,清光緒年間也出了一個乞丐皇帝,他就是“乞兒皇帝”陳起鳳。
陳起鳳,河南人,18歲時到嵩山少林寺出家做了頭陀,拜少林寺東堂主空隱禪師為師,習得一路少林達摩棍法和伏虎金剛拳。
5年師滿下山,回老家後,由於陳為人仗義,加之喜為朋好友,於是在他身邊逐漸聚集了一些窮苦哥們。
有一年,北方鬧蝗災,他老家的莊稼被蝗蟲啃成了光桿,百姓因吃不上飯流離失所。此時陳起鳳帶上200多個窮哥們南下廣州謀生。
到了廣州後,陳起鳳等人混跡丐幫,先是以乞討為生。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發現丐幫各有自己的勢力地盤,涇渭分明,互不侵犯。
陳是個聰明人,透過觀察和踩點,最終帶著眾兄弟選擇了在西關落腳。
陳功夫在身,有“北喬峰”之派頭,加上善於籠絡人,西關附近的乞丐紛紛歸附,他的乞丐隊伍一天天壯大起來。
陳不是一個只有功夫的莽夫,他有一套嚴格的制度,丐幫內部層次分明,換言之,陳是以經營組織的方式經營丐幫。
比如他制定了乞討策略和“分成”方案,儘量做到公平分配食物和錢財。
說真古代丐幫是個龐大而神秘的組織,裡面等級分明。
乞丐又分“淨衣”和“汙衣”兩派。“淨衣”就是穿著體面去行乞。“汙衣”就是穿著破破爛爛去行乞。總之一句話,“豬往前拱,雞往後刨”各有各的食路。
別小看乞丐的力量,每天透過各種手段聚斂的錢物不是小數目,這引起陳起鳳想成為南方丐幫幫主的野心。
經過長時間的謀劃,陳帶領手下武力奪取了廣州最大丐幫在華林寺的總部。原來的丐幫幫主吳幫主被他殺死,吳幫主的兒子被驅除廣州。陳起鳳成了廣州丐王。
陳起鳳的名聲隨之聲名鵲起。當地的商家每逢開業都要向他敬奉一筆可觀的紅包,否則開業那天會有穿著破破爛爛的乞丐砸場子,隨地大小便,把住門口不讓客人進入……
每逢婚喪嫁娶,除了敬奉紅包,主家還高價僱傭他的手下充當哭喪的,乞丐對哭喪門清,哭的鼻涕橫流,主家自然打賞。
乞丐上交的錢財越來越多,陳起鳳過上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他在西關附近置辦了三處豪宅,除老家帶來的原配外,在廣州又娶了一位當地姑娘,後來又納了三個小妾。
每戶豪宅都配備了奴婢和管家,陳平時出門穿著杭州產的絲綢衫褲,脖子上戴著大金鍊子,手指上戴著12克拉的鑽戒,褲子上掛著許多寶石,左手拿水菸袋,右手提著鳥籠。一步三搖,身邊還跟著狗腿子。
陳起鳳很會享受生活,每逢單日去聚仙樓打牌,每逢雙日去妓院嫖娼。陳起鳳儼然以“乞兒皇帝”自居
皇帝可不是人人都能當的,“乞兒皇帝”也是如此。
有許多人眼紅他的驕奢淫逸的生活,想取而代之。這和奪帝位沒區別。但陳比這些人手腕都高。
比如陳每逢去吃筵席,他總是吃一口菜,喝一口酒,然後讓手下打包帶回去,讓手下的乞丐們分享一下美食。
還有陳和官府的關係搞的很好。每逢過年過節,他總要包紅包孝敬官員。有這些權貴罩著,陳起鳳有恃無恐。
比如當地有個兒子在官府為官的老爺子過壽,老爺子自認為兒子很牛逼,過壽時沒給陳包紅包。
陳一怒之下,調兵遣將讓乞丐們前去砸場子。最後警察來了也無濟於事,老爺子只好乖乖的包了兩個大紅包。還把前來鬧事的乞丐一番招待。
最後老爺子換來了陳起鳳一塊長方形的木牌,只見上面寫著“廣州花子陳起鳳”七個字,只要把木牌掛在門前。所有乞丐就不再來乞討和搗亂了,這和皇帝的金牌都好使。
陳起鳳做了八年的“乞兒皇帝”後,在他40歲時不幸染病去世。他死後,“華帝廳”丐幫群龍無首,加之他又沒有培養接班人,只好被其他丐幫吞併,屬於陳起鳳的時代過去了。
回覆列表
說到丐幫幫主,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朱元璋,這也難怪,重八在做皇帝前曾經有過八年乞丐生活的經歷,只是“重八”之八與乞討八年之八有沒有天命暗合之數,只有天知道了。歷史上的丐幫的確是真實的存在過,其創始人的智慧勇敢,堪比軍事家和經濟學家。丐幫祖師爺的傳說,除了朱元璋說,還有伍子胥說,甚至還有武松,秦瓊之說。事實上的丐幫祖師爺應該尊為範丹。在從事乞討行前,範丹是東漢大臣,在東漢反宦官亂政的黨錮之禍中蒙冤被罷免,當官時範丹就以清廉著稱。因這位丐幫祖師爺曾經救過孔老夫子與飢寒交迫之中,感恩的孔子為了還範丹人情,於是就和範丹有了這個約定:孔子欠範丹的人情,由他的弟子們來還,因天人的讀書人都是孔子的弟子,同樣天下的乞丐都是範丹的弟子,富裕人家向乞丐施捨是天經地義的事。由此可見,丐幫祖師爺的“範丹說”還是比較靠譜的。老漁以為不論“範丹說”,還是“伍子胥”“朱元璋”說,這些傳說中的祖師爺們都曾經有過權傾一方的故事和朝廷權貴的經歷。祖師爺傳說的流傳也是丐幫的驕傲。日月穿梭,具體到以後各地的丐幫幫主的日常生活,那過得可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錦衣玉食,妻妾成群,出行車馬,前呼後擁,和當年的官僚一樣,大戶人家辦喜事都以請到丐幫幫主為榮。最甚時的丐幫可以說是“黑白道通吃”…… 篇幅所限,老漁只能按題回答一些“古代丐幫幫主的真實生活”,以後有機會了,再聊聊丐幫別的故事。(圖片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