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蜂鳥視角

    事先說好的三五個人出去外拍,結果集合的時候來了十幾個,而且大多是器材控,對攝影一竅不通,拍照的時候一個問題要解釋好幾遍,過一會又來問你同樣的問題,毀了一天的好心情。

  • 2 # 行雲138672480

    圈子文化,權威定式。作品的評價標準是認人(有沒有頭銜)、認地(拍是不是著名的風景名勝),不認作品(沒頭銜)沒戲。

  • 3 # 墨濃茗香

    凡是有傷生物、破壞環境、為了所謂的“藝術”而有違真實的擺拍、偷拍、不顧場景及自身形象而有傷他人的行為……都難以容忍。

  • 4 # 攝影自學班

    你最接受不了的“攝影規則”是什麼呢?能不能說說呢?

    【文末有,黑金夜景教程】很多攝影規則和技巧,可以幫我們拍出漂亮的照片。

    但有些所謂規則,真的就沒什麼用。不只沒有用,而且容易誤導大家的思路。

    明確目的再拍攝,可加可減可變化。

    (1)一些朋友說,攝影是加法,因為照片要有色彩、有構圖、講角度、講時間,要在畫面上,加很多東西。比如,上面的一些示例圖。

    (2)一些朋友說,攝影是減法,要精簡畫面,簡約才好看,要從所見景物裡,取一部分,取區域性。比如這幾張示例圖。

    (2)有的時候需要加,那就加,有的時候需要減,那就減。有的時候不需要考慮加減,那就別想跑偏。

    (3)比如,拍剪影,就考慮時間,傍晚或者清晨;

    (4)拍橋等引導線,就考慮角度,要順著引導線拍;

    (5)拍耶穌光,需要選擇天氣。等等。

    3、下面,再透過例項來說,攝影不是加減法的事:

    把夜景照片拍美,說攝影是加法的人,會說,要在照片里加光線、加色彩等等。

    說是減法的朋友,會說,要在照片裡,拍出掉多餘的景物,為了統一,不要照多餘的建築等等。

    (4)選擇紅色、綠色,把飽和度,調為-100。

    (6)最後,選擇色調分離,S,是調整照片暗部區域的,色相調為59附近(這裡是黃色),適當增加飽和度。照片的暗部區域,也趨近於金黃色了。調節完畢,儲存,哦了。

    這後期修成黑金夜景效果,有需要加色也有需要減色的,所以,別再說,攝影是加法還是減法了。(最後一張圖,同理,調出的橙紅統一顏色效果)

    數學的事,還給數學,藝術的事,該研究,怎麼能更漂亮。

  • 5 # 好色之圖

    很榮幸來參與回答這個話題,攝影規則有很多種,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正面而又積極的,必須接受和學習,負面的規則,就摒棄不用。我最接受不了的攝影規則,是器材決定論!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身邊很多的攝影人,好多都在追求器材的完美,用他們的理解,就好像好照片必須是好器材拍出來一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我懂,但是我更想知道的是,這些人的技術與器材相匹配嗎?錢多的無所謂,可是好多人生活水平很一般,也在無腦的去購買那些昂貴的器材。真不明白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器材黨”了吧。什麼叫攝影窮三代,我是真理解了。

    以前參與過幾個攝影社團,一起外出搞攝影採風。本來是很好的技術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但是我看到更多的,不是問某張好照片當時拍攝的想法是什麼,取景角度、構圖方法、引數設定等等問題。而是:“又買新鏡頭了,多少錢入手的”,“換新相機了”等等等等。每次想靠近交流的時候,高檔器材攝影師們,總是一臉鄙夷的看著我和我的D90……人家經濟條件好,這沒啥說的,但是回過頭再看看高檔裝置的照片拍的咋樣吧,結果是一塌糊塗,慘不忍睹。

    我見過最誇張的事情,某企業老總,帶著自己的司機,去參加活動。下車了,司機提著兩個類似密碼箱的東西,開啟一看,尼康相機加大三元放一個箱子,佳能相機加大三元,放另一個箱子。拍照的時候,吩咐一聲,司機就給換鏡頭,然後伸手接過相機,咔嚓幾張,再換相機鏡頭。派頭很是震撼。不過很遺憾的是,我沒有機會親眼目睹一下大師的作品。

    我不仇富,也不嫉妒,我自己也走過這樣的誤區,照片拍的不好看,再對比別人的照片,總覺得自己照片有問題。那時不會反思自己的基礎知識掌握的是否牢靠,總是覺得,會不會是自己的相機不夠好,鏡頭不夠牛?於是也挖空心思的去找適合自己的器材,鏡頭倒是沒少換,高中低檔都用過了,到最後不得不哀嘆一聲,和器材無關啊!是我自己對於攝影的基礎知識就沒學好,欣賞成熟作品也不夠多,連模仿都做不到。

    於是痛定思痛,把這些買來的器材統統出手,就留兩個自己用著順手的鏡頭,從基本構圖開始學起,每天上網看知識,做學習筆記。看一些關於色彩的書籍,大概知道在攝影中如何運用色彩。經過一段時間的用心學習,明顯能感覺到自己拍照水平有了點長進,這時候就更懂得了基礎知識和想法在攝影中的重要性,從此就再也不追求器材了。

    我自己攝影本來就是個興趣愛好,從來沒想過要去參賽獲獎,拍出來的照片也不需要放大和印刷,一個自娛自樂的興趣而已,所以我想明白了,裝置對於我來說,夠我用的就行了。所以要堅決摒棄“器材決定論”,學好自己的技術才是正道,當有一天,真的是裝置限制了技術的時候,再去考慮更換器材吧。我的老D90,還能再戰10年,因為我的技術很長時間不長進了,哈哈。

  • 6 # 行攝無疆xp

    規則一:“不要輕易提高感光度,感光度越低照片噪點越少”。個人以為在光線相對充足的環境下,為了滿足拍攝快門速度,大膽提高感光度所產生的噪點絕對是可以接受的,弱光環境下使用高感拍攝所產生的噪點也是可以透過其他技術手段後期修正的,畢竟低感光度超過1分鐘的長曝光同樣也會產生熱噪,更會因為環境光線的變化和風吹草動而大大降低成功率。近幾年隨著技術的革新,高感產生的噪點的問題更是得到了大突破。所以,只要是拍攝需要的,別排斥提高感光度拍攝。

    規則二:“全手動M檔拍攝才專業”。專業人士為了更大的創作空間,會經常使用M檔拍攝,但也會為了拍攝方便使用光圈優先和快門優先拍攝。

    規則三:“很多不可思議的照片都是PS合成的”。自己沒想到的不代表別人想不到,很多不可思議的攝影作品都是深思熟慮精心策劃的產物!哪怕經過適度的後期也是拍攝前就已經形成的創作方案,攝影是一門創作藝術,後期同樣也是一門創作藝術。如果通過後期透過調整修改色彩、明暗、對比、色溫,運用接片、堆疊技術增加照片美感都不能被接受,那麼修改相機白平衡、運用HDR、多重曝光拍攝也難道都輸歪門邪道?

  • 7 # 南攝

    廠家的無恥,擠牙膏的方式,總是讓你有一點不滿意而又欲罷不能,我更欣賞老牌的廠家最初的風格,要麼玩不起,要玩得起,器材都是沒活說的,那時才是拍的照片好不好就看你的水平了,那樣才能讓你更好的鑽研攝影技術,而不是照片拍的不好只關心器材不到位,淪為器材的奴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蛋白粉的作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