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磊落故人

    《東欄梨花》的詩眼很明顯,就是第三句“惆悵東欄一株雪”中的“一株雪”三個字。

    這首詩為蘇軾在徐州所作,時年41歲。就在兩年前,他寫下了那首著名懷念亡妻的《江城子》。

    其中有“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兩年前已風霜染鬢,寫《東欄》時,恐怕頭髮都已經白了。

    後人解析“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兩句,一是感嘆年華易逝,人生還能看得到幾次“一株雪”(清明春景),二是柳絮落了全身,連作者都變成了“一株雪”。

    但是在下聯絡到那首《江城子》,恐怕作者不用柳絮,頭髮已經是雪白一片,變成“一株雪”了。(很自然的又想到白居易的《夢微之》中的名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但無論哪一種解釋,也不影響這首詩悽清惆悵的意境。對於一向樂觀知命、胸襟廣闊的東坡來說,這種悲傷的詩實屬少見,不可多得。

  • 2 # 遺郷墨客

    蘇軾的《東欄梨花》就是借景襯托人物,思緒萬千,這首詩很難理解嗎?!!!

    梨花淡白柳深清,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說白話就是一雪花少女憑欄而立,對人生的惆悵,梨花,柳絮,飛滿城,只是借景,真的有沒有梨花是另一回事,最後一句是主題

    人生看得幾清明,沒有景借景才是詩韻的高妙之處,

    何為一株雪,雪能用株嗎?一株雪怎麼會憑欄杆啊?這分明是一位少女!!!手法巧妙!

    現在的年輕人扒著字典也讀不懂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養殖業發展的趨勢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