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劃分,我生活在一個三線城市。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在這裡集中佈局了各大型企業,光首屈一指號稱第一的就有十家,還有各科研院所等。所以從人員組成文化素質都是以企業職工為基調,在那個年代,這整個城市當然就代表著先進的精神氛圍,代表著共和國的欣欣向榮蒸蒸日上。說說我記得的七十年代的春節。
那會市場不如這會豐足但也決不是匱乏,商品包裝樸實無華。家家都有冬儲菜,大白菜蘿蔔集中入冬前買好樓下挖土坑埋起。市場上的蔬菜公司肉食公司土雜公司基本國營。說是商品憑票供應,其實主要指布票糧票油類。雞鴨魚肉基本與敞開供應無異,也可到附近農村集市採購。市場採購中排隊是一大特色,因沒有冰箱所以都集中在節前幾天購買。特別搶購豬腿印象深刻,早早排隊等汽車拉來,有要前腿有要後腿,人潮洶湧各取所需。那會的魚類基本就是黃花魚,帶魚,墨魚,其質優價廉可比現在實惠的多。華人淳樸,都願在春節裡用吃這種最直接最溫馨的形式來表達好客圓滿親情,用珍饈佳餚來濃郁喜慶;那時候春節放假都是五天,從小年這天就進入過年程式,雖然大人都還上班,但傳統的今天干這明天干那就開始羅列嘴上,不經意間儀式感隨節日臨近預兆隆重,繁瑣卻也有味道。大年二十九家裡饅頭棗花都蒸出來,油條糖糕乾果都油炸出來,肉類食材前期加工也都準備好,重要的還要一大盆餃子餡。大人一般都年三十這天放假,那時還沒有春晚,除了公家單位家裡沒電視。一桌子菜然後吃餃子是年三十重頭戲,平常大人吵小孩爭場面已沒有,就是吃,給大人敬酒祝賀一片祥和。十二點鐘聲開始炮火齊鳴,驅鬼招祥預兆新年進入。當孩子的吃飽喝足開始竄出家門,招朋納友炮火零仗,要麼聚到誰家熬夜守歲。大年初一早上給去世先人擺香敬上餃子,給父母拜年,小孩磕頭得壓歲錢。屋裡擺上果盤瓜子,大人的同事會結伴而來拜年,然後大人加入再去下家串門拜年。街上都有國旗彩旗燈籠佈置,服務單位並不放假,大人孩子都新衣新帽,三五成群拖逸嬉鬧。初二女兒回門招待女婿,初三姑姨上門,以後就開始走親訪友聚老鄉。華人實誠喜歡分享,一直到正月十五都認為是年,儘量延長著年的喜慶。我總感覺里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是最快活的一天,是年的結束也是年的高潮。如果說前面的年華人都主要以各家的形式在快樂,那麼元宵節就更有社會大家庭的意味,因為形式上大家都集聚在戶外大街廣場之上,氣氛更熱烈。七十年代我們這個城市這一天的晚上,華燈初上人們就湧大街,用人山人海來形容決不為過。樹上是彩燈,樹下是燈籠,天空花炮迸發著五顏六色引來歡呼。街邊有買炮的,拉炮摔炮砸炮可不像現在單一,那會的孩子更勇武。有小吃,甘蔗糖葫蘆粘糕等多類。小孩人手一燈籠,大人抱著拉著脖子上託著。各個大廠單位還展出了各自花車花燈,每年形態根據生肖不同而設計,因為廠礦不缺技術人員不缺材料,每年前一個月就抽調出來搞製作,所以做出來的花燈靜動結合尤其形態宏大,其生動華麗奇思妙想令人歎為觀止。年復一年精益求精,我們這的花燈成了全國都首屈一指的一絕,元宵後都會到全國城市展出。元宵這一天更還有我們城市裡的老城區,會推出各街區的長龍造型臨街舞動,有紫鬍子龍,紅鬍子龍,黃鬍子龍,白鬍子龍。一出動就是鐵統開炮,排鼓列陣。行進段就會表演鬥技,長龍飛舞左右騰挪看誰厲害。沿街遊行中還有高蹺隊,高杆人,各種花車造型,上面有各色民間故事的裝扮等等不一而足。那街上的人啊,可以說滿街筒子都是,群體聲勢所能營造出的那般火熱氛圍令人至今難忘。
沒有了,這一切都再也見不到。我們的傳統,我們的民俗民風都隨時間慢慢在消磨殆盡。人都只看錢,終日為一私蠅頭小利之得失而嚶嚶自哭或竊竊自喜。這是個人人被物質溺住了心智萬馬齊黯的時代。不說了。
現在的劃分,我生活在一個三線城市。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在這裡集中佈局了各大型企業,光首屈一指號稱第一的就有十家,還有各科研院所等。所以從人員組成文化素質都是以企業職工為基調,在那個年代,這整個城市當然就代表著先進的精神氛圍,代表著共和國的欣欣向榮蒸蒸日上。說說我記得的七十年代的春節。
那會市場不如這會豐足但也決不是匱乏,商品包裝樸實無華。家家都有冬儲菜,大白菜蘿蔔集中入冬前買好樓下挖土坑埋起。市場上的蔬菜公司肉食公司土雜公司基本國營。說是商品憑票供應,其實主要指布票糧票油類。雞鴨魚肉基本與敞開供應無異,也可到附近農村集市採購。市場採購中排隊是一大特色,因沒有冰箱所以都集中在節前幾天購買。特別搶購豬腿印象深刻,早早排隊等汽車拉來,有要前腿有要後腿,人潮洶湧各取所需。那會的魚類基本就是黃花魚,帶魚,墨魚,其質優價廉可比現在實惠的多。華人淳樸,都願在春節裡用吃這種最直接最溫馨的形式來表達好客圓滿親情,用珍饈佳餚來濃郁喜慶;那時候春節放假都是五天,從小年這天就進入過年程式,雖然大人都還上班,但傳統的今天干這明天干那就開始羅列嘴上,不經意間儀式感隨節日臨近預兆隆重,繁瑣卻也有味道。大年二十九家裡饅頭棗花都蒸出來,油條糖糕乾果都油炸出來,肉類食材前期加工也都準備好,重要的還要一大盆餃子餡。大人一般都年三十這天放假,那時還沒有春晚,除了公家單位家裡沒電視。一桌子菜然後吃餃子是年三十重頭戲,平常大人吵小孩爭場面已沒有,就是吃,給大人敬酒祝賀一片祥和。十二點鐘聲開始炮火齊鳴,驅鬼招祥預兆新年進入。當孩子的吃飽喝足開始竄出家門,招朋納友炮火零仗,要麼聚到誰家熬夜守歲。大年初一早上給去世先人擺香敬上餃子,給父母拜年,小孩磕頭得壓歲錢。屋裡擺上果盤瓜子,大人的同事會結伴而來拜年,然後大人加入再去下家串門拜年。街上都有國旗彩旗燈籠佈置,服務單位並不放假,大人孩子都新衣新帽,三五成群拖逸嬉鬧。初二女兒回門招待女婿,初三姑姨上門,以後就開始走親訪友聚老鄉。華人實誠喜歡分享,一直到正月十五都認為是年,儘量延長著年的喜慶。我總感覺里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是最快活的一天,是年的結束也是年的高潮。如果說前面的年華人都主要以各家的形式在快樂,那麼元宵節就更有社會大家庭的意味,因為形式上大家都集聚在戶外大街廣場之上,氣氛更熱烈。七十年代我們這個城市這一天的晚上,華燈初上人們就湧大街,用人山人海來形容決不為過。樹上是彩燈,樹下是燈籠,天空花炮迸發著五顏六色引來歡呼。街邊有買炮的,拉炮摔炮砸炮可不像現在單一,那會的孩子更勇武。有小吃,甘蔗糖葫蘆粘糕等多類。小孩人手一燈籠,大人抱著拉著脖子上託著。各個大廠單位還展出了各自花車花燈,每年形態根據生肖不同而設計,因為廠礦不缺技術人員不缺材料,每年前一個月就抽調出來搞製作,所以做出來的花燈靜動結合尤其形態宏大,其生動華麗奇思妙想令人歎為觀止。年復一年精益求精,我們這的花燈成了全國都首屈一指的一絕,元宵後都會到全國城市展出。元宵這一天更還有我們城市裡的老城區,會推出各街區的長龍造型臨街舞動,有紫鬍子龍,紅鬍子龍,黃鬍子龍,白鬍子龍。一出動就是鐵統開炮,排鼓列陣。行進段就會表演鬥技,長龍飛舞左右騰挪看誰厲害。沿街遊行中還有高蹺隊,高杆人,各種花車造型,上面有各色民間故事的裝扮等等不一而足。那街上的人啊,可以說滿街筒子都是,群體聲勢所能營造出的那般火熱氛圍令人至今難忘。
沒有了,這一切都再也見不到。我們的傳統,我們的民俗民風都隨時間慢慢在消磨殆盡。人都只看錢,終日為一私蠅頭小利之得失而嚶嚶自哭或竊竊自喜。這是個人人被物質溺住了心智萬馬齊黯的時代。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