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奔跑吧阿泡
-
2 # 職慧天下
題話:文章有些長,可是絕對值得身在職場的我們耐心閱讀。
80後已經動了心思跳槽、已經在跳槽路上的人,或在職場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基本上可以分為二類:
一類是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和能力基礎,在職場上已經有了一定級別,至少是總監級或副總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在20-50萬之間。
另一類是從職場新手做起,工作多年,但在公司依然處於一個相對低的位置,往往每隔一兩年換方向,從來沒有在某一個方向上深入積累下去,無論是職位和物質,還是個人的價值感,均無法得到比較高的認同。
相較於第一類人,或許第二類人更需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職場生涯,反省自己之前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需要重新調整,甚至重新規劃,因為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當然如果你還是職場新手,剛進入工作,那麼提早的職場規劃會對你更有益處。
職場厚度會決定我們未來發展的高度,那麼首先我們要學會積累我們的職業厚度。我們或許已經在一個方向上深入積累,但這種積累屬於重複勞動式的,並沒有得到昇華,致使職業發展原地踏步。
從30歲到35歲,我們應該學習大自然中的微小生命,多積累一些職場厚度,以便讓我們下半生的職業生涯不會在“假如一切能夠重來”的悔恨和遺憾中度過。
(一)明確我們的啟明星
積累職場厚度的第一步就是需要確定一個“啟明星”,明確我們的職場目標,可以是一天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三年的目標、甚至是五年的目標、十年的目標,都是有必要的。
只有有了足夠清晰的目標,才可以讓我們的職業成長圍繞著一個點去積累經驗,而這種日積月累的經驗積累,也就是我們日後升職加薪的籌碼。
關於如何確定目標,以及確定什麼樣的目標,什麼樣的目標才是適合自己的,增加自己的執行力,這些都是我們在確定目標時候需要考慮(後續解答)。
(二)核心力
積累職場厚度的第二步就是找到我們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第一步有了方向,第二步有了重點,這樣我們哪怕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彎路的人走得快。
因為我們明確我們的目標,我們一直在朝著我們的目標前進,那麼我們就是在走直線,走捷徑,不走彎路。
現實生活中或許有人5年換了6家公司。按照通常的理解,大家往往會認為這個人的職業發展很糟糕,其實不是。那麼為什麼頻繁跳槽的一個人,會有這樣的職業發展水平呢?有些人會覺得他很幸運,運氣比別人好而已。其實不是,觀察他的成長經歷,我們發現,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每一次跳槽,他都沒有偏離既定的方向。
(三)專業度
一份工作,往往堅持不了幾個月,覺得看不到希望,工資無法提升,往往就選擇跳槽。但實際上,跳槽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專業能力的積累,源自於在一個方向上的長期堅持。
既便是那些看起來令人很羨慕的成功者們,也少不了日積月累的修煉與成長。調查顯示只有我們在一個方向上堅持至少5年以上,才有可能得到回報,而且這種回報會對我們以後的職業發展產生一個相對長期的影響。
專業度同樣需要積累,可是專業度不僅僅是指我們在學校學習的專業課程成績的好壞,更是指我們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
因為專業度會直接影響我們能力匹配,知識結構,因為在職場中,招聘單位會十分關注一個人的年齡與能力匹配度以及應聘者的知識結構與高度。
我們都熟知10000小時定律,持續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良好的專業度,是很多優秀人士身上必備的成功素質。
(四)品牌力
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會為我們以後的職業發展增加更多有價值的籌碼。
什麼是我們自己的品牌?怎樣打造自己的獨特品牌?我記得我以前一個領導跟我說過,自己的品牌就是職場中只要提到這個的姓名,那麼大家對你有一個統一、高度的評價:專業,值得信賴。
如何構建我們自己的個人品牌。30歲以後,頻繁跳槽,最大的不利,就是我們的專業知識成長,永遠只是停留在一個相對低的層次上,而這又會影響你職位的晉升與薪水的增長。
提升我們的品牌形象,有許多方面,重點集中在你的知識結構上與在行業內的影響力。
知識結構要脫離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問題,把你看待問題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遠一些,成為一個具有“遠見卓識”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
行業影響力就是樹立自己在行業內的影響力。每一個行業的優秀人才,都有自己聚集的圈子。首先在小圈子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然後向外擴張。
你要想成為優秀的職場人士,也必須像那些最優秀的人看齊,樹立在這個行業內的影響力,用你的思想去影響別人。
(五)協調性
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除了那些對於技術十分熱衷的人,如果我們要想在職場上獲得更多的空間,職位上的晉升必不可少。
我們25歲的時候,可以做一名基礎員工;30歲的時候,也可以做一名基礎員工;但我們到了35歲以上的時候,你如果還只想著做一名基礎員工,那就不太現實了。
走上了管理者崗位,是我們職業成長的關鍵一步。以後的發展空間,都與此次的晉升密不可分。但這個位子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坐穩。
除了協調好自己的強大的內心,對於外界家庭與工作的協調,與同事客戶的人際關係協調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與你的上司的關係,以及與你的同事的關係,如果你與上司的關係不好,基本上也就意味著你在這個公司的職業生涯就此終結。
身在職場,無非要做兩件事:一是做事,二是做人。
回覆列表
30歲很重要,規劃好了,說不定開啟了下一個黃金十年。
一般來說至少在職場上打拼了5年,甚至更久,這時候對職場已經是非常熟悉。所說的規劃無非是考慮下面幾個維度:
1,走技術還是走管理路線。 技術上繼續深耕還是轉向團隊管理或者技術管理?我在30歲以前就是做技術崗,當時和德國的專家一起合作,聽說德國有同事寧願做工程師也不願意做經理,非常不解,當時我的理解是做管理工資高又清閒,待到自己轉到管理,才發現完全是兩個世界!做技術的真做到牛逼了,高工資根本就不是事,老闆還要哄著你!
2,待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外企還是民企!這是雞頭和鳳尾的選擇。大企業穩定和成熟,穩紮穩打,拿到股票了說不定就可以開始養老模式了。小企業不成熟,但是有做大的機會,順利的話幾年上市後就財務自由了。
3,繼續在原軌道上深耕還是切換航道!特別是大企業中,輪崗機會多!之前我所在的製造業中,做技術的可以轉去做人事,做產品的也可以去搞質量。這樣的好處是多領域複合,將來適應面廣。但更多的也見到始終保持在垂直領域做相同的事情一路向上,職業領域越來越精!
個人具體如何選擇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喜好和優劣勢,如自己是喜歡技術還是更喜歡非技術類,喜歡冒險還是保守,這些都得綜合考慮!把上面的大方向考慮清楚了,相信再做細的規劃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