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河北平原 抗日根據地的道溝地道戰,是這種形式的前身,但當時還不普遍,也不完善。1942年敵人大掃蕩以後,鬥爭環境異常殘酷。為了便於我軍民堅持平原對敵鬥爭,黨根據幾年來開展道溝地道戰的經驗,在廣大平原地區領導軍民進一步開展了地道戰。
初期的地道主要是為了我地方幹部隱蔽鬥爭,在一些黨員或“堡壘戶”的住宅院內,挖掘能容納一、二人的小地洞。 雖然這種地道在反“掃蕩”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靈活,一旦被敵人發覺,沒法躲避。
為了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就逐漸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兩層,或修兩個洞口,或把兩個洞連線挖通。這樣,雖有了一定的靈活性,但它只能作為臨時藏身躲險的處所。 地道的分佈範圍大概是北起北京南郊,西到保定中部偏南,東到滄州以西廊坊偏南,南至石家莊北部及衡水中北部地區。
面積大概是以保定中東部為中心方圓直徑為130公里。 從1943年開始,地道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的陣地。
地道戰開始後,敵人也曾費盡心機,採用尋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辦法進行破壞。 但是,黨領導群眾不斷改進地道,使其更加完善。為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除對群眾進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還把洞口巧妙地隱蔽起來,用牆壁、鍋臺、水井、土炕做掩護;為使敵人不敢進入洞內,在洞口修築陷阱、埋設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內挖掘縱橫交錯的“棋盤路”;為了防止敵人用水、火、毒破壞地道,還在洞內設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門,或者將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細、並且設有直通村外的突圍口。
這樣,地道便成了進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壘。
1941年,河北平原 抗日根據地的道溝地道戰,是這種形式的前身,但當時還不普遍,也不完善。1942年敵人大掃蕩以後,鬥爭環境異常殘酷。為了便於我軍民堅持平原對敵鬥爭,黨根據幾年來開展道溝地道戰的經驗,在廣大平原地區領導軍民進一步開展了地道戰。
初期的地道主要是為了我地方幹部隱蔽鬥爭,在一些黨員或“堡壘戶”的住宅院內,挖掘能容納一、二人的小地洞。 雖然這種地道在反“掃蕩”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靈活,一旦被敵人發覺,沒法躲避。
為了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就逐漸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兩層,或修兩個洞口,或把兩個洞連線挖通。這樣,雖有了一定的靈活性,但它只能作為臨時藏身躲險的處所。 地道的分佈範圍大概是北起北京南郊,西到保定中部偏南,東到滄州以西廊坊偏南,南至石家莊北部及衡水中北部地區。
面積大概是以保定中東部為中心方圓直徑為130公里。 從1943年開始,地道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的陣地。
地道戰開始後,敵人也曾費盡心機,採用尋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辦法進行破壞。 但是,黨領導群眾不斷改進地道,使其更加完善。為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除對群眾進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還把洞口巧妙地隱蔽起來,用牆壁、鍋臺、水井、土炕做掩護;為使敵人不敢進入洞內,在洞口修築陷阱、埋設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內挖掘縱橫交錯的“棋盤路”;為了防止敵人用水、火、毒破壞地道,還在洞內設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門,或者將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細、並且設有直通村外的突圍口。
這樣,地道便成了進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