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薯條寶寶

    日本皇室號稱“萬世一系”,這也是至今讓他們引以為傲的地方。相傳神道教中的最高神——天照大御神,派他的孫子瓊瓊杵尊下凡統治葦原中國(日本國土的美稱,類似於華人稱自己國家為神州、華夏),他下凡後與一位叫木花開耶姬的女子發生了一段不可描述的故事,生了3個孩子,其中老三和海神的女兒結婚,生了個兒子叫草茸不合尊。草茸不合尊有四個兒子,小兒子名叫若御毛沼命,就是日本歷史上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因此日本人堅信,天皇是天照大御神的後代,只有擁有皇室血統,也就是天照大御神的後代,才有資格做天皇,直到二戰結束,裕仁天皇發表人間宣言,日本皇室才正式向民眾宣佈,皇室也是普通人。重視血統的日本皇室,為了維持血統的純正,歷史上甚至屢次出現亂倫的情況。

    自古以來,皇帝昏庸或是子幼母弱都可能導致亡國,這種情況在日本歷史上也不可避免,但是因為血統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日本歷史上真正想要推翻天皇的人微乎其微,即使發生內亂,最後新上任的天皇也是皇室成員,因此在鎌倉幕府建立之前,日本歷史上更多的時候是外戚干政(藤原氏)。

    大化改新之前,日本是蘇我氏專政,後來中大兄皇子聯手中臣鐮足,推翻了蘇我氏,使實權重回天皇手中(蘇我氏滅亡後,實權掌握在中大兄皇子手中,他是後來的天智天皇)。中臣鐮足是大化改新前後天智天皇的心腹重臣,臨終前,天智天皇親自探病,受封大織冠,被任命為內大臣,受賜“藤原氏”之姓。

    中臣鐮足的兒子藤原不比等也是一代大政治家,他制定律令、編撰史書。他的女兒藤原宮子是文武天皇的妃子,外孫是聖武天皇,外孫女是稱德天皇。藤原不比等的構想是,天皇的權威不容挑戰,但是藤原氏可以握有權力,藤原氏透過世代將女兒送進宮中做皇后,再由外孫即位天皇,以此來保證家族長盛不衰。藤原氏就是透過無數政治謀略與聯姻,將國家的實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藤原家還將不少土地納入自己名下,以逃避交稅的義務,增加自己家族的財政收入,以便用此更好地控制皇室。

  • 2 # 達文有話說

    在中國唐朝的時候,日本進行了“大化改新”,主要內容是參考唐朝的制度,建立天皇統治下的中央集權。但是,日本天皇在歷史上大多數世界都是個擺設,真正的權力都被日本幕府手中把持。

    為什麼呢?對於統治者來說,什麼最重要?答案在於土地。所有的權力,本質上都是基於土地構建的。

    日本“大化改新”後的土地政策,造成了日本“公”、“武”家的崛起

    公元645年6月(中國唐代貞觀十九年),日本皇室中大兄皇子(後成為天智天皇)聯合了中臣鐮足(貴族)發動政變,刺殺了當時掌握朝政的權臣蘇我入鹿,奪取了政權。政變後,中大兄皇子等人擁立了孝德天皇。

    圖 | 大化改新前的政變

    孝德天皇即位後,定年號為大化。645年,即為大化元年。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頒佈《改新之詔》,正式開始對日本進行改革。改革的內容其實就是引進中國唐朝律令、制度等進行的改革,歷史上被稱為“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後,日本頒佈並實施了“班田制”——一套國有土地制度。後來,為增加耕地,在723年日本又頒佈一項《三世一身法》的墾田政策,其中規定了:

    新挖溝池開墾的土地准許三代(子、孫、曾孫)所有,利用原有溝池開墾的土地准許終身所有。

    ——《三世一身法》

    然而,《三世一身法》的墾田政策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所以,在743年日本又頒佈了一項《墾田永世私財法》,索性將“三世一身”的私有權繼續擴大為“永世”的私有權。

    這樣一來,“班田制”下的國有土地原則就被徹底撕破了。在《墾田永世私財法》頒佈後,社會各界的地方豪強紛紛進行墾田,將國有土地變為私有土地。那些有權有勢的貴族、官吏、豪強和寺院、神社等,憑藉著雄厚的財力、技術和權勢,佔領了大量的山林原野。他們向手下奴婢、附近班田農民、及逃亡來的無地農民等發放鐵製工具,瘋狂開墾、擴大私有土地,建立大型莊園。

    此後,有很多日本朝廷的公卿貴族,他們在日本歷史上被稱為“公家”,因為擁有大片莊園的土地,養了龐大的私人武裝,其實力逐漸膨脹,最後甚至架空了天皇。這種情況很像我們東晉時期出現的“門閥政治”,皇帝做什麼都要看門閥們的臉色。隨著公家崛起的,還有一群為公家看家護院的侍衛,這就是日本初期的武士階層。日本的武士是世代相傳的,父親們是武士,兒子們還是武士,這些世世代代為武士的家族,歷史上被稱為“武家”。

    日本的“武家”後來是如何取代“公家”,建立幕府的呢?

    日本的天皇呢,他當然不會情願自己受公家任意的擺佈。想要對付實力強大的公家,他必須找一個政治同盟。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日益強大的武家。

    到了平安時代,公家腐敗墮落,而武家卻長期習武,生機勃勃。1156年7月1日,鳥羽法皇病故後,當時的後白河天皇和崇德上皇之間因皇位繼承問題產生分歧,最終矛盾激化。後白河天皇為了對付崇德上皇和藤原父子為首的公家,拉攏了兩個武士集團:源氏和平氏武士集團。他利用這兩大武士集團,成功打擊了藤原氏等公家勢力。

    此後,日本武士階層崛起,並且設立了武士權力機構,這就是“幕府”的由來。源氏集團領袖源賴朝,建立了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個幕府——“鎌倉幕府”。

    圖 | 源賴朝的鎌倉幕府

    在鎌倉時代,武士成為了當時無可爭辯的統治階級。不過,公家也並不情願就此退出歷史舞臺。後醍醐天皇在消滅鎌倉幕府後, 進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復古,推行建武新政。

    但是王政復古沒有持續多久,由於武士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再加上獲得提拔的都是京都的公卿貴族,所以武士們心懷不滿。在曾經的倒幕大將足利尊氏為首的武士威脅下,後醍醐天皇被迫退位,並立持明院統之為光明天皇。光明天皇策封足利尊氏為徵夷大將軍,室町幕府時代開啟,歷史上稱為北朝。

    而原來的後醍醐天皇逃到了奈良,被公家擁護為天皇,日本歷史上被成為南朝。所以,日本的南北朝其實是公家和武家鬥爭下的結果。

    日本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只持續了56年,北朝最後消滅了南朝,這也標誌著武家最終贏得了對公家的勝利。但是日本改朝換代,卻不是更換天皇,而是幕府將軍。此後,直至江戶時代的倒幕運動後,明治天皇才透過“明治維新”的改革建立起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體制。

    結語

    日本的戰國時代,有點像我們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天皇和周天子一樣,都是名義上的天下君主,但是地方上的大名,諸侯擁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武裝,根本就不聽你君主的號令。

    那你大概要問了,周朝最後被秦朝給取代了啊,秦始皇成了新的天子,為什麼日本歷史上就沒有出現過秦始皇這樣的狠角色呢?

    這是因為在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大名能夠取得秦始皇這樣的壓倒性優勢。秦國的統一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很複雜的歷史條件。從商鞅變法開始,秦國內部不斷集權化,推出郡縣制的官僚系統。結果就是秦王大權獨攬,不用看貴族的臉色。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又把這種秩序推向全國,消滅了大大小小的貴族和地頭蛇。秦始皇能夠取代周天子,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在政治上取得了這種壓倒性的優勢。

    而日本從地理上看,主要分為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全國多山少地。農耕的地區大多規模小,而且多以盆地的方式散佈在全國,這樣就為武裝割據提供了天然的地理條件。因此,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天皇的勢力即使一時能夠強大到壓倒地方,但沒有類似中國商鞅變法式的改革,發展出控制全國的官僚隊伍,最後權力也會隨著地方勢力的崛起而逐漸旁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代著名的紫砂壺名家都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