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洱海107758846
-
2 # 望風瑟瑟
此命題為偽命題!從未有任何野史,史書記載烏雅氏是被雍正逼死!這是現代人宮鬥劇看多了,產生的陰謀論!雖說史書有記載烏雅氏對雍正登基不滿,而且她明確不住寧壽宮,說白了就是因為溺愛小兒子,而大兒子登基後把小兒子軟禁起來!但是究其死因,據史書記載是氣管疾病,有生氣的成分在內!但是如果說是雍正逼死,那就沒有任何實在證據了!
-
3 # 老梁說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有過研究!
提起雍正皇帝,我們腦海中想起的第一個字:勤!這個絕對沒錯,雍正在位期間,向來以“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自喻。我們首先不談其有何功績,有何過失,單是的他勤政,就確確實實超過歷史以來絕大多數的帝王,有人說他只不過是在演戲而已,為的只是留下個好名聲罷了,可是我想說,有人在皇帝的位置上一演就是幾十年的光陰嗎?縱然他是演,老梁也是服,老梁也是敬,老梁也是愛!
歷史以來對於雍正的評價都是頗高,當然他也有很多的一些事蹟很氣憤,特別是文字獄的興盛,有多少漢室文人慘死甚至株連,這些我們暫且不談,近日就且來說一說雍正和親生母親德妃烏雅氏之間的事情,畢竟網上一直有種言論說是雍正生生逼死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不孝不尊。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且聽老梁一一分析:
生而不養,母子陌路烏雅氏其實出身非常低微,祖父曾做個膳房總管,所以說烏雅氏只是個家奴後人,在她14歲時,經過內務府的選拔,烏雅氏有幸成為了一名服侍乾隆的宮女,最後結果不言而喻,幾年之後就生下了皇子雍正,可是按照清朝的規矩當時烏雅氏不能養育,所以只能看著他抱給了佟貴妃。佟貴妃一生只生下了一個女兒,還過早夭折,於是佟貴妃對雍正是視若己出,將全部心血都花在了他的身上。
俗話說“生恩沒有養恩大”,再加上從小佟貴妃的疼愛,雍正很是感激,可惜,佟貴妃在雍正11歲時就走了,為此雍正還很悲傷。但是卻與生母德妃的關係不怎麼樣,德妃後來生下了二子三女,更加無暇顧及雍正,因此母子倆關係更加淡漠了。
九子奪嫡,親生兒子操戈相向華人一直有個現象就是更加寵溺小兒子,德妃也是如此,再加上本來與雍正就不親,所以這種症狀就更加明顯了,從小的雍正寡言少語也是有原因的,佟貴妃走後他就真的是疼愛少了許多。後來的“九子奪嫡”之戰中,德妃一直是不喜歡也是不希望四子雍正奪得皇位,而是更加希望自己戰功赫赫的小兒子老十四能夠成功。可惜,雍正棋高一招,因為他的隱忍與沉穩,他成功了(一說是他篡改詔書),並且後來他因為害怕十四弟影響,還專門把他派去守皇陵去了,你說這德妃氣不氣?簡直要氣死了。本來母子倆之間就有隔閡,現在這麼一整,德妃更加恨雍正了,覺得是他害的自己的小兒子如此下場。
兄弟相爭,骨肉相殘,最痛心的莫過於母親。丈夫新喪,幼子又被打壓,備受打擊的德妃心灰意冷,曾一度想不開,想以身殉死追隨康熙帝而去,後來被雍正多方勸阻才作罷。
形同陌路,再無母子後來發生的事情就更加尷尬了,德妃在雍正登基的時候給其難堪,拒絕接受皇帝的行禮,甚至還拒絕接受“仁壽”皇太后的尊號,也不肯從自己原先居住的永和宮移居到太后應住的寧壽宮去,如此種種讓雍正很是為難。可是她是母親,雍正就是官再大也只能盤著,有再大氣也只能忍著,其實這樣想想雍正也挺可憐的,從小沒有母愛,長大也不得母親歡心。
雍正與德妃之間的隔閡是越來越深,名為母子,實形同陌路,他們之間本就沒什麼話說,甚至大多數時候都是話不投機針鋒相對的,但是為了避免揹負不孝的罪名,雍正只能趕在每天五更,也就是凌晨三至五點這個時候去給母親請安。實際上就是走個過場,趕在母親尚未起身的時候前去“請安”,大家互不碰面才能免生尷尬。
後來德妃烏雅氏病倒之後,雍正焦急萬分,親自到永和宮,衣不解帶,晝夜侍奉。可是德妃積怨太久,心中悲痛欲絕,對雍正的成見太深,始終無法釋懷,最終帶著對小兒子的無盡牽掛,先以絕食相逼,然後在雍正給她請安的時候,突然撞柱自殺身亡,死在了雍正面前(一說的患痰疾而去世),後來,德妃死後十四子的結局更慘,近一生囚禁,終歸是親兄弟,雍正沒有殺他。
有時候想想,當個普通人挺好的,縱然我們沒有什麼錦衣玉食,也沒有高官厚祿,但是我們擁有就算是皇帝也一直渴望擁有的家庭幸福,所以我們其實比皇帝都更幸福,你覺得呢?
回覆列表
在康熙死的時候,烏雅氏曾公開對胤禛(雍正)表示:“欽命予子纘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見於《雍正朝起居注》。可以看出,烏雅氏並不希望胤禛(雍正)繼承大統,而是雍正的親弟弟禵胤繼承皇位。在雍正登基之後,烏雅氏一直不可接受太后的尊號。
根據《大義覺迷錄》的記載,德妃烏雅氏在康熙皇帝死後,加上幼子胤禵被雍正剝奪兵權,軟禁在康熙皇帝的景陵,因此德妃悲傷過度,一病不起。另外在《清實錄》也沒有記載德妃烏雅氏到底因何病而亡,只是說烏雅氏“積哀日久”,不久病逝。德妃烏雅氏病逝後,被雍正追封為《大義覺迷錄》,到了乾隆年間被列為禁書,而《清實錄》記錄不清晰,如今已經很難查證雍正生母德死因了。
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對歷史事件都有不同的觀點。不知各位看官對烏雅氏的死有什麼獨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