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肥仔農經

    所謂“烏米”,其實就是玉米的一種病害,種植過玉米的朋友都很清楚,每年種植的玉米多少都會出現“烏米”現象。然而據說“烏米”一時間也受到許多人的追捧,食用起來不僅味道鮮美,而且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價格當然也是水漲船高。照這樣說,“烏米”應該受到農民的喜愛,其實不然,反而對農民朋友來說更是一種常見的病害,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那麼,種植玉米該如何防治玉米出現“烏米”現象呢?

    玉米出現“烏米”現象的原因首先大面積連茬種植或秸稈還田所造成,而且在這種情況下更會加重病害的發生。因為秸稈隨收割、粉碎還田,這時“烏米”上的孢子菌會在田間擴散,從而增加土壤中的菌源數量,導致“烏米”現象的發生。有機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是造成“烏米”發生的重要因素。例如施用未充分腐熟的牛糞、豬糞等有機肥料,造成了病菌傳播,從而引起“烏米”。使用未消毒或未處理的種子,也會加重病害的發生。此病害一旦發生,幾乎沒有治療的好辦法,所以只能提前預防,使此病害不發生或少發生 。如何預防“烏米”現象的發生嚴重地塊可輪茬種植:對於上年“烏米”發生嚴重的地塊,如果有條件,可種植玉米以外的其它作物進行輪茬種植,這種情況儘量不要進行秸稈還田,可避免或減少病菌源的傳播,從而使“烏米”現象少發生或不發生。有機肥料要充分腐熟:有機肥好處固然多,但是在使用有機肥前,一定要充分腐熟才能使用,因為透過高溫發酵方能清除病菌孢子,這樣可從病菌源頭抓起,減少病菌源,減少“烏米”現象。種子包衣或拌種消毒:播種玉米時,要選用含有戊唑醇成分的種衣劑,同時進行包衣處理的玉米種,這樣不僅可以清除種子上攜帶的病菌,而且在播後還可以形成一層保護層,可預防土壤中病菌的侵害,從而起到預防“烏米”的現象。發現病症應及時清除:玉米在6—7葉期,如果出現矮化,莖基膨大,下粗上細,節間縮短,葉片密集等現象,甚至有的重病株還會分櫱增多而簇生,這也是早期發病的症狀。這時可結合人工定苗或鏟地,將顯出上述症狀的病苗拔出或剷掉,一定要採取及時發現,及時除掉病株的措施。

    總之,“烏米”現象好防不好治,所以我們在預防前,應當在玉米撥節後進行人工排查,一定要趁“烏米”還未散粉前,割掉病株以減少菌源的發生,這樣才能起到預防“烏米”現象的發生。

  • 2 # 農村王小霞

    玉米棒子上的“烏米”,它又稱高粱黑粉,它是生長在玉米棒頂部的一種真菌,一般為黑色或灰色。“烏米”可以食用,並且它的味道還比較不錯,其營養價值比較高,富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真菌多糖等營養物質,還有具有鍵脾胃、利肝膽、安神的作用。

    “烏米”原因

    首先,出現玉米出現“烏米”多是由玉米種子帶菌的原因,再者玉米密度過大,氮肥使用過多這種情況下玉米的“烏米”病症也易發生。

    再者,如果為玉米施灑的有機肥未完全腐熟,並且帶有這種病菌的話,玉米也易產生“烏米”病症。還有如果玉米種植過早,苗期低溫多雨,成株期高溫高溼或者長期御於連陰雨天氣中,也易產生“烏米”病症。“烏米”防治

    首先選擇一些高抗性的玉米種子且用專用包衣劑處理,在種植前將玉米田的雜草一起剷除並燒燬處理。

    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量,特別是在玉米的中後期,並且一定要使用腐熟的肥料施用。合理密植,一般情況下每畝4000株左右玉米即可,切勿密度過大。及時防治玉米電的害蟲,比如灰飛蝨、玉米螟以杜絕害蟲傳播病菌。合理為玉米灌溉並及時排澇,降低玉米田的溼度。

  • 3 # 家在南鄉

    玉米出現“烏米”,是受到了玉米黑粉菌的侵蝕感染。

    小時候在農村的玉米地裡經常看見,那時候調皮的孩子們,會剝下來幾個孩子分著吃,吃到嘴裡是玉米的鮮嫩味道。或者兩個孩子比賽,看看誰的眼神尖,發現的“烏米”多,對方會把自己抓的一串螞蚱獎勵對方。

    現在想想童年真是無憂的時光,一點體會不到大人的心情。因為只要地裡出現“烏米”,這就意味玉米的產量要受到影響,並且玉米黑粉菌極易傳播,“烏米”成熟後形成的灰包會散開,裡面的黑粉隨風飄落,落到其它植株上繼續感染,或者落到泥土裡會在低溫下越冬,第二年繼續侵蝕玉米形成“烏米”。

    當時的大人們為清理“烏米”費透了腦筋,採取的辦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清除烏米或患病植株。

    只要發現“烏米”,大人們都會小心的掰下來,放到筐子裡小心的揹出去。或者用小钁刨掉整棵患病植株,帶出去餵豬喂牛或者堆放在場院的邊上曬乾燒火。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在搬運的過程中即使再小心,在同一地塊裡,依然會在其它植株上發現“烏米”。玉米黑粉菌的孢子傳播,真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感覺。

    二、高溫高溼高密度易形成“烏米”。

    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發現在高溫高溼的氣候下,如果玉米種植密度過高,玉米起身長高葉子伸展開,整塊地密不透風,這樣的情況下“烏米”現象會增多。天氣是否高溫高溼,這不是人力所能決定的,但玉米的種植密度要合理,密度過高促進玉米黑粉病的爆發,反而會影響到產量下降,大雨過後要及時排澇,或者秋季玉米收穫後深翻土地,把散落在地表上的菌源,深埋地下,而自家漚制的農家肥要充分腐熟。

    三、可與其它作物換薦耕種。

    在“烏米”易發地塊,可與大豆、花生等其它作物倒茬種植三年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地塊不能用來種植高粱、黍子,因為這兩種作物也容易受到玉米黑粉菌的感染,長出外白內黑的孢子堆,形成烏米。

    四、培育抗病優良品種。

    要想從根源上徹底解決玉米黑粉菌,培育抗病品種,推廣抗病良種,才是重中之重。現在的農村玉米種植,極少出現烏米現象,就是因為抗病良種的廣泛推廣,玉米種植密度合理,地塊通風,排澇方便,並且施肥要氮磷鉀相結合,不要偏施氮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Word文件快速更換證件照背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