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誠
-
2 # 馬火蟻
首先得對地域文化有深入瞭解,爛熟於心,這樣設計時才能成竹在胸。其次多走訪當地的有特色的設計,從中尋找靈感。第三,走訪民間多聽一聽當地的民間傳說,流傳的故事,也可以讀一讀當地的《地方誌》。一些學者專家的知識有時也來自於民間的長者,老者,還是要多到民間,與老者做朋友,和他們聊天。最後把自己所學和當地實際相結合,從而設計出有自己特色風格的作品來。
地域文化作為藝術設計的要素,"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地理結構等因素的影響下,歷經持久的社會發展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獨特的文化歷史傳承與審美積澱的文化。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城市設計傳統,是世界東方城市設計的典範,與西方城市設計有著明顯的區別。在中國幾乎所有的歷史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城市設計傳統,是現代城市規劃的寶庫。沒有不變的傳統,沒有嶄新的現代。設計師要表現的不是生搬硬套再現傳統,而是要在設計師所處時代中用當時特有的觀念對傳統的反應。現代都是在原有的傳統上一步步發展的,多少留有傳統的歷史地域文化的印記。因此一個優秀的現代建築規劃設計師,一定要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來把握現代城市規劃建設,把傳統元素、地城文化融入到現代城市規劃建設之中。
大家知道,建築設計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建築物質和建築精神財富的總和。建築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是一個社會的重要反映。作為人與自然中介的建築設計,同樣要受到各種地域文化的制約,為適應不同的地域氣候,必須針對氣候進行建築設計,於是產生了熱帶雨林建築及其建築文化,溫帶建築及其建築文化,高寒、荒漠、極地等不同氣候環境的建築及其建築文化。因此,為了適應不同地域文化的要求,在建築設計中,自然就必須考慮地域文化的要求,將各種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到建築設計中,並最終形成了建築文化的地域性。建築是一個地區的產物,世界上沒有抽象的建築,只有具體的地區的建築,它總是紮根於具體的環境之中,受到當地的地域文化的影響,這是造就一個建築形式和風格的基本特點。在不同的地域之間,由於社會發展的不平衡,自然條件的不同,因而出現地域建築文化的差異。
1 建築文化地域性的形成及其表現
建築的地域性從廣義的角度來講,它首先受地理的氣候,區域的影響比如南方地區,炎熱地區跟北方寒冷地區建築顯然是不同的。同樣,川西地區傳統的養身休閒文化,使人們樂於找尋並享用幽雅的生態環境,成都人潛意識中大多具有盆地意識,安逸自在,喜歡循規蹈矩的生活,因此,在建築設計中就要注重這一區域中人們的生活風情和文化習俗。
建築的地域性從狹義的角度來講,主要是指建築地段的具體的地形、地貌條件和城市周圍建築的環境。
建築的地域性還表現在地區的歷史,人文的環境之中,這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人們長期生活決定的歷史文化傳統。
2 建築設計與地域文化融合的途徑與方式
在建築設計時,應該把當地的人文、風俗、生活習慣、地域特色等軟文化與建築設計進行有機融合。比如廣東這個地方,它屬於亞熱帶海洋氣候,日照時間長,高溫多雨潮溼,四季長青,所以人們往往崇尚自然,形成一種喜愛室外活動的習慣。建築設計就應該在通風,遮陽,隔熱,防潮上做著重處理,從而逐漸形成了輕巧通透、淡雅明快,樸實自然的建築風格。
在建築設計時要充分的考慮當地環境和當地材料等硬體性物質文化對建設計的影響與要求。最早在建造房屋中使用鋼結構的國家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末的英國,一百年後法國工程師埃菲爾建造了舉世聞名的埃菲爾鐵塔,人們也在鋼結構建築中悟出了“結構的形體,構件,節點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並制約著建築的形象”這個道理。建築和結構的設計和功能只有做到一體化,才能使建築更富有功能化,以便隨後的各個設計環節進行下去,創造出技術和藝術融為一體的鋼結構。北京2008 年奧運會國家體育場投標方案中有許多方案都體現了鋼結構建築的這一特徵。例如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的可開合式方案,在體育場大屋面的中心設定兩個半圓型的玻璃頂面,同時相對旋轉、平行滑動完成大屋面的開合;又如中國建築設計探究院場館方案外觀即為建築的結構,形象完美純淨,功能和結構達到了完美的統一;還有日本朱式會設建築事務所設計的摺疊式方案,屋頂由懸臂的鋼架結構支承,可在30分鐘內完成開閉的動作,確保全年比賽的及活動不受天氣影響。同時,鋼結構建築能夠滿足超高度和超跨度的要求。
建築的地域性還表現在當地的歷史,人文的環境之中,這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人們在長期的生活習慣下決定的歷史文化傳統。建築師應該到地區的傳統中來尋根,發掘有益的“基因”,與現代科技文化相結合,使現代建築地域化,地域建築現代化,這才是建築師真正廣闊的創作空間,也是建築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例如“南越王墓博物館”這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建築作品。它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把兩千年來的漢代文化這個特徵,與嶺南地區特有的地域環境相結合,用一個現代建築的手法把它表現出來。所以它充分的體現出建築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的相互統一,有人把它理解為是一個“新的地域主義的建築”。漢墓是在原有石頭底下建造的,這個是完全的保護性措施,把漢墓蓋起來就含有很高的文化品味,表現了西漢文化的一種特有的特徵和作為一個紀念建築的一種共性的特點。
以雄安新區的開發建設為例,雄安新區的建設是中國的"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其現代城市設計與建設中對地區文化的延續尤為重要。透過對雄安新區的現狀進行調研與分析,並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分別由白洋淀文化和傳統遺蹟建築入手,對雄安地區的文化做了挖掘和提取。在此基礎上,展開了對雄安新區未來城市與區域的規劃設計工作,深入瞭解地域文化綜合體的歷史演變過程。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實現延續的歷史文脈,以現代東方規劃建設設計理念來彰顯“中國特色”。
從自然景觀上看,雄安地區自然地理的主體成分是華北平原,是由海河各支流沖積物組成,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勢平緩,坡降1/6000-1/10000。雄安地區位於華北平原中部的凹陷帶內,凹陷帶的海拔高程4-9米,為華北平原最低的地區,拒馬河、易水、瀑河、漕河、府河、唐河、沙河、滹沱河匯入其中。凹陷帶北部主要為永定河沖積扇,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凹陷帶南部主要為滹沱河沖積扇,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勢低窪,湖泊眾多,是雄安新區自然景觀的基本特點。
雄安地區文化景觀的歷史演變過程,就在這樣的特殊自然景觀基礎上展開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演變階段有三段,即先秦時期的燕趙分界線,北宋時期的宋遼分界線,明清時期的西澱與千里長堤。與此相應,雄安地區的歷史文化景觀遺存也可以分為三大型別:軍事—交通曆史文化景觀遺存,塘泊—堤閘歷史文化景觀遺存,西澱—千里長堤歷史文化景觀遺存。
雄安地區與軍事相關的歷史文化景觀遺存,主要有先秦時期的燕下都、容城南陽遺址,以及大體上呈東西向分佈的燕南長城;北宋時期的瓦橋關(雄州)、益津關(霸州)、莫金口、淤口關(信安),以及白溝、界河(巨馬河)等邊界河流。與交通驛道有關的歷史文化景觀遺存,主要有先秦時期的飛狐道,明代的紫荊關,北宋時期的白溝驛、雄州、趙北口、鄚州等。
五代後周顯徳年間,世宗為加強防禦,置雄州於瓦橋關、霸州於益津關。北宋時期,雄州、霸州一線成為宋遼分界線,北宋在此修建塘濼,以御遼兵。將易、瀑、漕、滱、泒、滋、滹沱諸水匯為一區,形成橫貫整個華北平原中部、東西分佈的大湖泊群,從靠近海岸的黑龍港一直蔓延到保州(保定)。與北宋塘泊相關的歷史文化景觀遺存,主要有白洋淀、燒車澱、藻雜澱、邊吳澱等澱泊,趙北口、趙口、七級、九級、石塚口、閘板口等堤閘,以及雞距泉、一畝泉等泉源。
雄安地區的水系格局古今變化很大。根據北魏時期的《水經注》記載,當時的永定河、琉璃河、白溝、拒馬河等河流都是東流入海河,不入冀中凹陷帶。明清時期,永定河沖積扇迅速南擴,永定河奪佔琉璃河、白溝、拒馬河河道,淤積大清河河道,導致冀中凹陷帶內水流不暢,洪水氾濫。修堤治水,疏浚河道成為明清時期的特點。圍繞西澱、東澱修建的千里長堤,以及位於雄州正南,白洋淀東緣的趙北口十二連橋,成為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觀。
系統分析雄安地域文化綜合體的演變過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時期的典型文化景觀的特點,以及地域文化發展變化的基本脈絡。以此為基礎,在未來城市與區域的規劃發展中,充分把握好地域文化綜合體的特徵,把歷史文化景觀遺存有機地融入到現代城市與區域的發展中,才能真正實現“延續歷史文脈,彰顯中國特色”的發展理念和目標。
好的現代化建築設計是要實事求是,配合現今的國情,不可盲目抄襲,要對地方氣候、風土人情、周圍環境及業主的要求有適當的交待。其實現代化傳統設計只是一個代號,其真正的名稱應該是現代化建築設計。因為傳統建築是根據當時的生活方式、建造材料及技術和地方氣候而產生的,現代的建築設計也是根據這些因素來構成。這些因素經過時間的考驗,大部份已脫胎換骨,但小部份例如居民的生活習慣及地方氣候可能仍會留下一些傳統的精神,這裡就體現出與地域文化的融合,所以現代建築設計如果能夠充分地表達到地方風格,便能反映到傳統的精神。在借鑑和吸收西方文化的基礎上,將西方文化元素融入到地域文化中,並體現在建築設計中,最終在建築設計中體現對地域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要保持建築文化的民族性,繼承發揚優秀的地域文化傳統,就存在一個正確對待西方文化的問題。西方文化是在當前網路資訊時代無法迴避的文化環境,它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模式和思維模式。因此,建築設計與地域文化的融合,並不代表我們要排斥外來的優秀文化。相反,在建築設計中建築設計師要有意識地吸取西方先進文化的精神、利用它的科技性,使地域文化更上一個臺階,發出新枝新芽,即在發揚自己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又利用地域文化優勢吸收外域文化的精華,滋養自己,使地域建築文化在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的同時,又不失自己的精華之處。
地域文化融入現代城市規劃建設,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文化自信” ,而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樹文化自信鑄中國靈魂,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脈,建好現代城市,講好
中國故事,同時把地域文化有機融入現代城市規劃建設設計之中,也是對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承和保護,才能使城市建設發展和文化傳承保護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