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在學歷史
-
2 # 我恨喜洋洋
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大致共性,基本是爆發突然性較強、擴充套件迅速、成規模後內部派系矛盾日漸尖銳盲目運作多、覆滅快、覆滅後傳說多等特點。
爆發突然性強是因為,歷史上老百姓一般都是很能忍辱負重的。他們不到萬不得已,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是不會挑戰皇權的。所以能造反,基本都是生活上水深火熱或是到了生死存的地步。
擴充套件迅速是在被壓迫到一定時候,有人挑頭,勞苦大眾迅速參與。很大一部分人是自己不敢造反,但有一個造反的他敢跟著乾的。尤其是規模較大後,奪權皇權的可能性變大參與的人會更多,更勇躍。
成規模後。農民起義當權者手中的權力巨大、各種資源豐富。沒有經過文化雕琢過的意識。和長期底層生活形成的,沒有經過知識開拓過的心理。始領導層不能夠正確合理的駕馭這些資源。他們更關心的是怎麼瓜分和享用。領導層之間相互猜忌抵制,甚至迫害殘殺。
覆滅快。本身起義軍中整體素質偏低。在領導層自身出現問題後,影響擴散迅速。推翻皇權的運動,逐漸向內部鬥爭轉變。在老牌皇權的分化收買和軍事打壓下很快瓦解。
覆滅後傳說多。因為參與人數多,社會影響面大。殘餘勢力和組織分散廣,影響時間長。而且農民起義領袖和將領在民間都被英雄化。說書的老百姓在世道不好時也樂於念道念道。也算是種心理安慰,各大戲種也都有這類題材。
-
3 # 史料未記
據瞭解,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大大小小上百起,除了我們熟知的劉邦,朱元璋最終逆襲成為正統之外,其它大多以失敗告終。
主要原因有四:
一、目的
農民起義始於壓迫,打著“替天行道”的口號,但暗地裡卻追逐於私利,其根本目的並非是推翻殘暴的統治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是為了謀求私利,稱王稱帝。
二、戰力
由一群農民組成的軍隊,沒文化,素質低,再加上經過專業的軍事訓練,這樣的軍隊實際上和土匪差不多,戰鬥力便可想而知,在與正規軍大規模正面作戰的時候自然是少有勝算。
三、民生
由於階級原因,大多數的起義軍素質低下,起義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不得民心。這直接導致了起義軍的規模難以壯大,戰爭所需的大量的財力物力的供給無法得到保障。
四、侷限
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其它階級的有識之士難以進入起義軍的領導層,註定起義軍的眼光、戰略、謀劃始終停留在初級階段,以至於起義難成氣候。
中國農民起義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在歷史長河中,農民起義一次次“揭竿而起”又一次次倒下,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違背歷史真理:“得民心者的天下”。
回覆列表
歷史上確實有許多甚至說是全部的農民起義是字失敗告終。如果說成功的例子的話,明太祖朱元璋算一個,漢太祖劉邦算半個,然後就沒有了。
農民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格局太低,沒有整治綱領,基本都為生活而鋌而走險,打一處,劫掠一處,然後就走了,沒有長期治理的想法,基本上也不會長期治理。這種行為一般被史書稱之為“流寇”。
農民起義或以設神道以愚民,例如黃巾軍到白蓮教;或以劫掠四方為生,例如黃巢、李自成之類,他們開始都是和將士們同甘共苦,但取得一些成就後就開始貪汙腐化,所以儘管能夠喧囂一時,最後還是會被鎮壓。
反之,成功的農民起義都會吸取讀書人,例如朱元璋就有李善長給他出主意“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劉邦也有張良給他出主意“先定關中,再平天下”。只有這些讀書人的參與,有著對天下大勢精準得判斷,才會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