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絲”與“思”zhi)
劉禹錫《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與“情”)
晉代樂府民歌《子夜歌(其一)》:“始欲識郞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絲”諧“思”
;“悟”諧“誤”)
《樂府詩集》之《西洲曲》:“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蓮子”諧“憐子”,“蓮心”諧“憐心”)
古典詩詞裡面使用雙關的例子很多,其中有一些很有代表性。
一、“芙蓉”和“夫容”,“蓮”和“憐”,“藕”和“偶”諧音雙關
這種雙關在南朝民歌吳歌中頻繁出現。例如:
“高山種芙蓉,復經黃檗塢。果得一蓮時,流離嬰辛苦。”(《子夜歌》)“思歡久,不愛獨枝蓮,只惜同心藕。”(《讀曲歌》)芙蓉即蓮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種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莖,這兩個例子利用“芙蓉”諧音“夫容”,“蓮”諧音“憐”,“藕”諧音“偶”而構成雙關,含蓄地表達出對戀人的思念之情。
二、“絲”和“思”諧音雙關
李商隱在《無題》一詩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絲”與“思”雙關,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實指堅貞的愛情。“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南朝民歌《作蠶絲》)此詩也巧妙地運用雙關隱語,表達了勞動婦女對愛情的渴求和執著。
三、“柳”和“留”諧音雙關
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楊柳相送,藉以表達戀戀不捨的心情,“柳”者,“留”也。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楊柳》曲,它屬於漢樂府古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李白聽著遠處的笛聲,不由自主地陷入了鄉思。又如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既是寫景,又暗寓“留”之意,顯示作者對朋友的留戀之情。
四、“期”和“棋”諧音雙關
《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歡別,合會在何時?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是“棋”的諧音,寓意“歡別”之後不知何時才能相見,真如一盤下不完的棋。其悽美、哀怨之情躍然紙上,入木三分。唐代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裡有:“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長行是古代博弈之一種,“圍棋”諧音“違期”,“莫圍棋”即“莫違期”,用得巧妙,寓意深刻。
五、“匹”語義雙關“布匹”和“匹偶”
《子夜歌》:“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詩歌中的“匹”既指布匹,同時雙關著“匹偶”。這位女子本指望兩情相悅,將會有個美滿的結局,沒料到男子負心,留給她的是一縷織不成匹的亂絲,表達了對男子背約負心的痛心譴責。南朝民歌《作蠶絲》:“績蠶初成繭,相思條女密。投身湯水中,貴得共成匹。”“匹”同樣蘊涵著兩情相悅的寓意,寄託了女子希望與戀人結為連理的美好願望。
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絲”與“思”zhi)
劉禹錫《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與“情”)
晉代樂府民歌《子夜歌(其一)》:“始欲識郞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絲”諧“思”
;“悟”諧“誤”)
《樂府詩集》之《西洲曲》:“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蓮子”諧“憐子”,“蓮心”諧“憐心”)
古典詩詞裡面使用雙關的例子很多,其中有一些很有代表性。
一、“芙蓉”和“夫容”,“蓮”和“憐”,“藕”和“偶”諧音雙關
這種雙關在南朝民歌吳歌中頻繁出現。例如:
“高山種芙蓉,復經黃檗塢。果得一蓮時,流離嬰辛苦。”(《子夜歌》)“思歡久,不愛獨枝蓮,只惜同心藕。”(《讀曲歌》)芙蓉即蓮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種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莖,這兩個例子利用“芙蓉”諧音“夫容”,“蓮”諧音“憐”,“藕”諧音“偶”而構成雙關,含蓄地表達出對戀人的思念之情。
二、“絲”和“思”諧音雙關
李商隱在《無題》一詩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絲”與“思”雙關,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實指堅貞的愛情。“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南朝民歌《作蠶絲》)此詩也巧妙地運用雙關隱語,表達了勞動婦女對愛情的渴求和執著。
三、“柳”和“留”諧音雙關
古代離別的時候,往往從路邊折楊柳相送,藉以表達戀戀不捨的心情,“柳”者,“留”也。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楊柳》曲,它屬於漢樂府古曲,抒寫離別行旅之苦。李白聽著遠處的笛聲,不由自主地陷入了鄉思。又如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既是寫景,又暗寓“留”之意,顯示作者對朋友的留戀之情。
四、“期”和“棋”諧音雙關
《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歡別,合會在何時?明燈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是“棋”的諧音,寓意“歡別”之後不知何時才能相見,真如一盤下不完的棋。其悽美、哀怨之情躍然紙上,入木三分。唐代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裡有:“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長行是古代博弈之一種,“圍棋”諧音“違期”,“莫圍棋”即“莫違期”,用得巧妙,寓意深刻。
五、“匹”語義雙關“布匹”和“匹偶”
《子夜歌》:“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詩歌中的“匹”既指布匹,同時雙關著“匹偶”。這位女子本指望兩情相悅,將會有個美滿的結局,沒料到男子負心,留給她的是一縷織不成匹的亂絲,表達了對男子背約負心的痛心譴責。南朝民歌《作蠶絲》:“績蠶初成繭,相思條女密。投身湯水中,貴得共成匹。”“匹”同樣蘊涵著兩情相悅的寓意,寄託了女子希望與戀人結為連理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