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就算司馬懿已經投靠了曹操,但是,作為一個有力的人物,司馬徽是不是也該提一下?莫非他不瞭解司馬懿?那麼司馬徽和司馬懿又是什麼關係?
5
回覆列表
  • 1 # 漂浮菌

    答案很簡單,古代也是講關係網的。司馬徽跟司馬懿沒任何關係,但是跟諸葛亮和龐統之間卻有著非常有意思的關係。

    司馬徽跟諸葛亮和龐統是什麼關係呢?

    司馬徽隱居在襄陽,是劉表的地盤。而諸葛亮年紀很小的時候他父親就死了,帶著家人投奔了他叔叔的朋友劉表,也來到了襄陽。

    在劉表的提攜下,當時很年輕的諸葛亮認識了當地的很多權貴與名士,並且娶了當地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黃月英的外公又是當地勢力最大的家族族長。有了這些關係的引薦,諸葛亮結識了兩個改變他命運的貴人。一個叫龐德公,諸葛亮後來當了他的學生。另一個就是司馬徽了。

    而龐統又跟司馬徽什麼關係呢?

    龐統年輕時候,聽說了司馬徽的名聲,就去拜訪他。然後兩人聊的非常投機,龐統的學識讓司馬徽非常的驚歎。當然了,單憑這些還不足以讓司馬徽對龐統另眼相看。

    司馬徽欣賞龐統,主要還是因為另一個人,就是諸葛亮的老師龐德公。

    這個人的聲望比司馬徽還要大很多,是東漢末年非常著名的隱士。他雖然比司馬徽年紀大很多,但兩人是關係非常好的朋友,司馬徽水鏡先生的名號就是龐德公給他起的。

    最關鍵的一點,龐統是龐德公的侄子,諸葛亮是龐德公的學生。也正是龐德公最先叫諸葛亮為臥龍,叫龐統為鳳雛的。

    看完這裡明白了吧,繞了一圈幾個人之間都有關係啊。古人也不是白幫人忙的。

  • 2 # 尋覓不止

    我覺得這是創作技巧的問題,沒那麼多為什麼。為了推動情節的發展,引出諸葛亮,為諸葛亮這個主角之一凸現逼格。即是小說中角色的語言並非是絕對的對與錯,而只是作者塑造角色、推動情節發展的方式之一,而在作者的構思裡,角色本身也有自己的認知,侷限和私心。與之相關的很典型的就是,劉備得臥龍鳳雛之一就能安天下。可是劉備得了臥龍鳳雛最終也不過是三足鼎立為其一呀。

    所以這事兒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司馬徽要把自己很欣賞也很有才能的兩個普通人推薦給當時的大人物,然後憑藉自己的名望在自己的圈子裡放出了這樣一句話。 恰好皇叔聽到了這句話,也求賢若渴,然後就去實地考察了一番,結果諸葛亮也抓住機會來了個極有戰略眼光的隆中對,一下子吸引住了當時一窮二白、缺兵少人的劉備,所以就趕緊請他出山了。

    至於司馬懿,可能司馬徽對他了解不多,也沒有把他推薦給當時大人物的想法。或者說,人司馬懿也不需要他的推薦,已經混的很好了。說白了,就是此時的情節不需要引出司馬懿這個人物出來,出來也沒他多少戲份,要給曹老闆讓出戲份。不如到需要重點刻畫這個人物的時候再引出來好了。不然一開始就引出司馬懿,然後蜀魏就變成兩位大佬你進我退,有來有回地鬥來鬥去,劇情就沒啥張力了。和其他一般的小說有什麼區別呢。而此時引出鳳雛,應該是為了以後的故事發展做下了鋪墊,也凸顯一下這個人物的逼格。

  • 3 # 歷史簡單說

    司馬懿與司馬徽沒有關係,司馬懿是河內郡司馬氏,而司馬徽是潁川郡,也就是出了很多謀士的潁川,比如荀彧,荀攸,郭嘉等等。

    那麼為什麼司馬徽只告訴劉備龐統與諸葛亮呀,原因有兩個。

    一,司馬徽跟司馬懿不熟,司馬懿在建安六年的時候,曹操就想徵他入朝為官,但是司馬懿就裝病不去,曹操還專門派人去刺探,發現司馬懿好像真的不能行走,司馬懿那個時候就很出名了。

    司馬徽跟司馬懿非親帶故的,自然不會去推薦司馬懿,而為什麼要推薦龐統和諸葛亮呀,就是因為他們都是荊州的名士圈,他們關係很熟。

    司馬徽的水鏡先生,還是龐德公給取的呢,而龐德公是龐統的大伯,而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娶的是諸葛亮的二姐,龐統還專程去拜訪過司馬徽,兩人,一個在桑樹上,一個在樹下,談了大半天。

    二,司馬懿不在荊州呀,司馬徽要跟劉備推薦的是沒有出仕的,或者能夠投奔劉備的人,又不是向劉備講天下都有那些青年名俊,跟劉備講司馬懿也沒有用呀,他家在魏國那邊,曹操請司馬懿都不出來,更何況是劉備呢。

  • 4 # 每日趣評

    雖然司馬徽和司馬懿都屬於司馬氏,但確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司馬徽和諸葛亮、龐統屬於至交,有非常親密的關係。算是一個圈子裡的人,而司馬懿沒有圈子,司馬懿的圈子只有他爹司馬防。

    司馬防有八個孩子,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司馬馗、司馬恂、司馬進、司馬通、司馬敏。這八個孩子都繼承了司馬防的性格:低調。看一看司馬懿後來的表現就知道了,打死也不出頭,低調低調再低調。

    為什麼司馬懿這麼低調呢?其實跟他爹司馬防的教育有關,書上講司馬防對於自己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嚴格的:

    諸子雖冠成人,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父子之間肅如也

    換句話說,司馬懿及其兄弟七人是被司馬防嚴格按照古之禮儀教出來的好學生,亂世之中保平安,太平盛世齊家境。司馬防是當時的京兆尹,屬於文官,不隨曹操打打殺殺。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做個文官,不參與打打殺殺的事情,也就是說不掌兵。甚至連曹家內部爭鬥也不要參與,更別說去輔佐曹丕了。

    這樣說的話,司馬懿早期的表現就很好理解了,曹操如果給他一個州郡的小官來做司馬懿肯定高興,但是偏偏曹操徵召司馬懿入府做幕僚。這樣的事情太兇險,因此司馬懿打死也不去。至於後來去了,完全是曹操給逼的。

    因此司馬懿這種人跟司馬徽就不是一路人,司馬徽屬於閒雲野鶴計程車人,亂世之中避難到荊州,像司馬懿這種低調的學生類人物,他根本就不認識。

    相比司馬懿來說,諸葛亮和龐統就高調的多了。而且此二人和司馬徽有非常緊密的聯絡。諸葛亮和龐統都認識荊州名人龐德公。龐德公是荊州的排名第一名士。

    龐統是龐德公的侄子。龐德公的大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妹妹,因此龐統、龐德公、孔明其實是親戚關係。

    德公子山民,亦有令名,娶諸葛孔明小姊,為魏黃門吏部郎,早卒。子渙,字世文,晉太康中為牂牁太守。統,德公從子也,

    龐德公和司馬徽兩人是好友關係,龐德公比司馬徽年齡大,因此司馬徽稱龐德公為兄,龐德公稱司馬徽為弟,也尊稱為水鏡先生。

    因此司馬徽推薦諸葛亮和龐統兩人完全是出於私心,當然了諸葛亮和龐統確實有才華。司馬徽此舉叫舉賢不避親,大家不用太斤斤計較。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諸葛亮和龐統都是龐德公的親戚,而龐德公又和司馬徽是好友,因此他們四個屬於很緊密的朋友圈關係,所以司馬徽才極力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和龐統。而司馬懿在父親的教導下,基本是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好學生,也沒有什麼名氣,司馬徽不可能認識司馬懿。而司馬懿以後的飛黃騰達完全是曹操一腳硬踹出來的,算是歷史選擇了司馬懿,選擇了司馬門,這就是天意!

  • 5 # 泊圖泊途

    雖然這麼說很多人會不同意,但是在《三國演義》中,輔佐正統劉備的人就是“安天下”,而幫襯曹操的人就是“亂天下” 。立場不一樣,劉備就是這麼得天獨厚。

    而且書中司馬懿的能力確實比諸葛亮差很多,羅貫中先生及盡美化諸葛亮之能,把諸葛亮每次敗仗都歸於他人和天意,而且輸還能輸的漂亮。

    就比如馬謖失街亭,諸葛亮被迫撤退,弄出個空城計,反正就是表現諸葛亮比司馬懿強,還有上方谷燒司馬家三人,更是把諸葛亮的悲劇描繪到了極點,諸葛亮死後,依然用假人震懾司馬懿,《三國演義》中這三處諸葛亮敗是真敗,勝是無關緊要的小勝還是假勝。

    龐統的能力想必諸葛亮稍微差那麼一點,但似乎還是比司馬懿強,只是死的早而已。

    而且水鏡先生和司馬懿也不熟。沒看出他的能力。

  • 6 # 澤中朽木

    不請自來。

    我認為是這樣的,司馬微,司馬懿,能看出點兒什麼來嗎?對了,是司馬家族成員,司馬微老謀深算,把司馬懿隱藏起來,讓什麼臥龍鳳雛去滿世界折騰吧,等到你們折騰得精疲力盡了,我司馬家族出來收拾殘局,這才是高明手段吶!

  • 7 # 汐水柔情

    司馬微是三國的著名隱士,其最大的成就是向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亮。

    司馬微向劉備推薦了臥龍諸葛亮以及鳳雛龐統,對劉備說臥龍鳳雛第一可安天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臥龍和鳳雛都是他的徒弟,至於為什麼不提司馬懿,因為他們八輩子扯不上關係,司馬懿的名氣遠遠比諸葛亮響,從曹操請司馬懿就可以看得出,但是司馬懿的名氣大隻是在中原,在荊州這一塊並不行有諸葛亮鳳雛的名氣大,因為臥龍鳳雛只是在荊州這一塊有名氣,所以遠在北伐的曹操並不知道臥龍鳳雛。

    當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時,司馬微說: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其實司馬懿說這句話也是根據當時的天下形式得出來的,我相信諸葛亮也知道,自己只能輔佐劉備三分天下。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劉備沒有立足之地,想要立足必須奪取荊州,再取益州,形成三分天下,這是諸葛亮隆中對所說的。形成三分天下比較容易,因為荊州,益州離曹操管轄的地方比較遠,所以曹操如果攻荊州是疲憊之師,並不一定能取勝,至於東吳聯盟,對付曹操就能解決,而益州的劉璋又無能,所以對諸葛亮來說,三分天下比較容易,但是一統天下就得等機會。

    諸葛亮隆中對說的很清楚,三分天下後,等魏國有變,這變是指內亂,政權,政治混亂,民心變等,蜀國就是一統最好時機,然而反觀魏國,在曹操一統北方後,曹操把北伐治理的很好,得民心,政權經歷四代政權都非常的穩定,直到司馬家族造反,這也說明曹家的人都比較有才能,再加上魏華人才濟濟,根本不具備滅國的條件,所以即使劉備健在,荊州也在,諸葛亮在有生之年,也很難一統,因為魏國沒有發生政變,就難以實現一統。更何況劉備去世,荊州已經失去呢。

    司馬懿看到了東吳和魏國的君主有能,政治穩定,政權穩定,人才濟濟,這個兩國都不具備滅國的條件,如果兩國沒有大的政變,根本不具備滅國的條件,所以說諸葛亮得其主,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華,但是不逢時,不具備一統天下的天時地利。這也點應該毫無疑問諸葛亮也應該看到了,不然也不會有隆中對,哪句等魏有變,派兩路大軍同時進攻,如果沒有變呢,那就等咯,等到什麼時候,等到魏國有變的時候,等魏國有變,諸葛亮都可以老死了。

  • 8 # 朱曉風

    司馬徽,字德操,道號“水鏡先生”,穎川名士,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為人大度謙和、廣交良友,世稱“好好先生”,有知人之明,說直白一點,他是位人才鑑賞家,能分辨人才的優點與特長,知曉“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懂得如何合理的舉薦人才。他是一代名士,年歲蒼老,隱居於山林鄉野之間,他與龐統的叔父龐德公、以及徐庶等,均是好友。

    司馬懿,字仲達,曹魏謀士、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也是個野心家、陰謀家,他為人奸詐狡猾、城府極深,善於隱忍,深知兵法謀略,手段高明,曹魏後期,他與兩個兒子,共同掌控了魏國的軍政大權,可謂隻手遮天、呼風喚雨,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高平陵政變,裝病騙了大將軍曹爽,誅殺了曹爽滿門,又藉機殺了許多大臣、曹魏部將。多年以後,孫子司馬炎篡魏自立,稱晉武帝,奉祖父司馬懿為晉宣帝。司馬炎死後,其子侄叔父,為奪皇位,大舉刀兵,同室操戈,互相殘殺,這就是歷史上的“八王之亂”,緊接著,這場禍亂,造成了晉朝國力空虛、守備衰弱,致使,北方胡人的五個少數民族(匈奴、羯、氐、羌、鮮卑),兵分幾路,躍馬提刀,大肆侵略中原,殺燒淫掠,大量屠殺漢族百姓。我華夏大地,屍骨如山,血流成河。這便是大家都知曉的“五胡亂華”。司馬一家,是千古罪人!

    再者,我要糾正一下,司馬徽與司馬懿,兩人之間,並無任何親友關係,素不相識,況且,司馬懿,也只是後生晚輩,與諸葛亮的年齡相仿。

    “臥龍、鳳雛,得一人者可安天下”,司馬徽,雖說過這句話,但是,他又說了另外一句話,被大家忽略了。司馬徽說,“孔明,雖得其主,未得其時” 。意思就是:諸葛亮,雖然幸逢明主劉備的賞識與重用,但是,天下大亂、時局動盪,軍閥割據,群雄逐鹿(北有曹操,江東有孫氏,這些都是英雄豪傑,都有曠世之才,他們的部下更是猛將如雲、謀士眾多,佔據一方,有山川地勢之險、人才濟濟之優勢,是很難被打敗的)而漢室衰微敗亡的趨勢,是無法扭轉的。總歸就是四個字:生不逢時。

    劉備,也曾請司馬徽出山輔佐,但司馬徽自稱年事已高,無心政事,委婉的拒絕了,並在他的家中,對劉備,最早說出了“臥龍”、“鳳雛”這兩大頂尖謀士的重要性,又向劉備舉薦了謀士徐庶。

    司馬徽,才智過人,談吐不凡,清幽高雅,通曉天文地理、陰陽術數、五行八卦,好談時政,未出家門、已知天下大勢,這才是真正的世外高人、賢良隱士!

  • 9 # 閣下可知司馬懿

    因為司馬徽和司馬懿雖然都姓司馬,但是兩個人從歷史記載上,沒有任何的親戚關係。司馬徽家族來自潁川,是荊襄的名士,而司馬懿的家族來自於溫縣,司馬懿是殷王司馬卬的後代,而司馬徽祖先不可考。以雙方的社交圈來看,司馬徽是不是認識司馬懿都很難說,談何推薦呢?

    其次,建安六年,司馬懿就在河內溫縣,當時屬於曹操的地盤,而劉備當時在劉表的地盤荊州,兩邊距離一百多公里,屬於敵國,劉備就算是知道司馬懿大名,也根本無法前去拜會,更不用提招攬了。

    再次,臥龍和鳳雛在襄陽一代,可以說是眾望所歸的名士。

    而司馬懿在河內溫縣,並沒有太大的名氣,從時間上說,諸葛亮出仕是建安六年,而司馬懿出仕是建安十三年。在建安六年的時候,司馬家兄弟八個人,並稱「司馬八達」,司馬懿入仕之後,才得到了一些名士,比如尚書崔琰等人的誇獎。像崔琰對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說:

    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但是司馬懿本人在早期並沒表現出超出自己哥哥司馬朗、弟弟司馬孚的才華。

    所以司馬徽第一可能根本就不認識或者不熟悉司馬懿,第二司馬懿本人也沒有足夠的名氣,第三,當時的河內溫縣也不在劉表的治下,劉備就是想招攬也根本沒有辦法去。有這三點,司馬徽怎麼會推薦司馬懿呢?

  • 10 # 石頭說歷史

    話說劉備為躲避蔡瑁的追殺,被迫騎著的盧躍馬過檀溪,逃過一劫。驚魂未定的劉備在鄉間小道上前行,看著靜怡的景緻,心情逐漸平復下來。走了不久看見一牧童,牧童盯著劉備看了一陣子說,閣下想必就是劉皇叔吧。

    劉備一驚,你小小年紀何以得知?牧童說,我師傅司馬徽,人稱水鏡先生,這幾天和客人交談,說近日荊州有劉皇叔長得雙耳垂肩,雙臂過膝,乃當世英雄。我恰巧聽到此言,今碰到您如此模樣,想必就是劉皇叔了。

    劉備趕忙讓牧童帶路引見。到莊上後,劉備見這司馬徽長得仙風道骨,一看就是世外高人,劉備趕忙報上姓名。司馬徽問他為何如此落魄?劉備說自己時運不濟。司馬徽笑著說,不是時運,而是將軍身邊沒有人才。

    劉備有點不同意,說武有關羽、張飛、趙雲,文有糜竺、孫乾、簡雍,也都是可用之人。司馬徽說這些人倒是不差,但還缺少兩位奇才相助,之後向劉備推薦“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於是引出了後來的故事,司馬徽的這句話也就成了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名言。

    那麼回到問題,為何司馬徽不向劉備推薦同為本家的司馬懿呢?

    先來簡單瞭解一下司馬徽。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隱士、人物鑑賞家。他不僅博通文史,熟讀兵書,還精通奇門遁甲之術,是個奇才,因此被龐德公稱為水鏡。

    而他之所以不向劉備推薦司馬懿,並不是因為司馬懿沒有才能,而是二人之間根本沒有交集。

    首先,司馬徽和司馬懿雖然都姓司馬,但這兩匹司馬在東漢時期並不是一家人,不敢說絕對沒有親緣關係,但一定是支系比較遠的。司馬徽是潁川陽翟人,屬於豫州;司馬懿是河內溫縣人,屬於司隸地區,在東漢時期他們並不是老鄉(現在來說都是河南人)。

    其次,兩人的生活圈子不同。司馬徽雖然是豫州人,但很早就去了荊州隱居,常年和荊州士人打交道,在荊州很廣的人脈關係。龐德公、諸葛亮、龐統、徐庶這些人都和司馬徽關係密切。而司馬懿則一直在溫縣生活,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甚至多次拒絕曹操的徵辟,在早年沒什麼名氣。可見二人的生活圈子不同,沒有交集,不認識。

    所以,司馬徽不向劉備推薦司馬懿就理所應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雅尼比較好聽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