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有企業的經營領域應有所限定,即控制國有經濟的規模,壓縮國有企業陣線。改變過去一談公有制為主體,國有企業就應該在所有領域裡經營,否則就是對公有制地位的動搖。應該透過立法,限定國有企業的經營範圍,使國有企業退出一定的經營領域,國有企業主要經營公益性和關係國計民生的領域,即使在這些領域也應允許其他經濟成分的經營,以防壟斷。在國有企業要退出的領域,對現在國有企業採取國有民營和拍賣的做法。
2、對絕大部分國有企業實行公司化、法律適用於商事化,使其真正成為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即對國有企業進行嚴格的分類,國有國營和公司法人企業嚴格限定。改變過去凡是國有企業必須單一所有制的模式,對絕大部分的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制。國有企業的概念應該嚴格限定,除非企業資金國家完全所有或國家控股比例50%以上可稱國有企業。
3、對國有企業的考核要強調營利性,改變過去天然擔負實現國家政策和計劃使命,重在其完成國家和社會目標的習慣做法,激發國有企業的競爭和營利意識。
4、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職業化,改變過去官員化和政治化的做法,強調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必須從經營實體的優秀人員中產生,不得從國家機構人員中產生。同時進行有關經理人員的立法,對其待遇和責任進行法律規定,從而使其樹立責任感和義務感。
5、職工民主管理實際化,改變過去走形式、擺樣子的做法。一是採取職工持股,實際參與管理;二是加強立法,透過勞動法、工會法、企業職工代表會法和職工參與民主管理法等,為職工參加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提供法律依據。
6、對國有企業的管理由政府部門直接管理轉變為以間接管理為主。減少中央政府控制的國有企業,擴大國家控制企業集團公司的數量,擴大國家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的規模,擴大地方政府的國有企業。
7、國家對國有經濟的管理由實物形態的管理向價值形態的管理轉變。國有經濟的實物化管理的觀念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的管理應貨幣化,這樣有利於國有資產的有效管理和增殖。
8、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從重視籌資功能向重視經營機制轉變,從重視股權分散化向重視法人持股的方向轉變。在一些地方熱衷於搞股份制,主要目的是為了籌集資金,使得股份制改造很不規範。還有的地方一談股份制就想到發行公眾股票、上市,認為只有股權分散化才是方向。在中國,對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重在機制的轉換。而股權結構應以法人持股為主。
9、國有企業的經營方式的政策性調整向企業制度的創新轉變。過去國有企業的改革一直是沿著放權讓利、搞經營方式改革的路子走的,事實證明國有企業難以大面積搞活。為此,國有企業的深層次的改革必須進行制度創新。
10、國有企業由數量上佔主導向在素質、質量、重要戰線上佔主導轉變。過去一提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人們的觀念就是國有企業應該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現在搞市場經濟,使我們看到國有企業應該在素質、質量和重要戰線占主導地位。
1
相關問題全部
1.國有企業的經營領域應有所限定,即控制國有經濟的規模,壓縮國有企業陣線。改變過去一談公有制為主體,國有企業就應該在所有領域裡經營,否則就是對公有制地位的動搖。應該透過立法,限定國有企業的經營範圍,使國有企業退出一定的經營領域,國有企業主要經營公益性和關係國計民生的領域,即使在這些領域也應允許其他經濟成分的經營,以防壟斷。在國有企業要退出的領域,對現在國有企業採取國有民營和拍賣的做法。
2、對絕大部分國有企業實行公司化、法律適用於商事化,使其真正成為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即對國有企業進行嚴格的分類,國有國營和公司法人企業嚴格限定。改變過去凡是國有企業必須單一所有制的模式,對絕大部分的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制。國有企業的概念應該嚴格限定,除非企業資金國家完全所有或國家控股比例50%以上可稱國有企業。
3、對國有企業的考核要強調營利性,改變過去天然擔負實現國家政策和計劃使命,重在其完成國家和社會目標的習慣做法,激發國有企業的競爭和營利意識。
4、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職業化,改變過去官員化和政治化的做法,強調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必須從經營實體的優秀人員中產生,不得從國家機構人員中產生。同時進行有關經理人員的立法,對其待遇和責任進行法律規定,從而使其樹立責任感和義務感。
5、職工民主管理實際化,改變過去走形式、擺樣子的做法。一是採取職工持股,實際參與管理;二是加強立法,透過勞動法、工會法、企業職工代表會法和職工參與民主管理法等,為職工參加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提供法律依據。
6、對國有企業的管理由政府部門直接管理轉變為以間接管理為主。減少中央政府控制的國有企業,擴大國家控制企業集團公司的數量,擴大國家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的規模,擴大地方政府的國有企業。
7、國家對國有經濟的管理由實物形態的管理向價值形態的管理轉變。國有經濟的實物化管理的觀念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的管理應貨幣化,這樣有利於國有資產的有效管理和增殖。
8、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從重視籌資功能向重視經營機制轉變,從重視股權分散化向重視法人持股的方向轉變。在一些地方熱衷於搞股份制,主要目的是為了籌集資金,使得股份制改造很不規範。還有的地方一談股份制就想到發行公眾股票、上市,認為只有股權分散化才是方向。在中國,對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重在機制的轉換。而股權結構應以法人持股為主。
9、國有企業的經營方式的政策性調整向企業制度的創新轉變。過去國有企業的改革一直是沿著放權讓利、搞經營方式改革的路子走的,事實證明國有企業難以大面積搞活。為此,國有企業的深層次的改革必須進行制度創新。
10、國有企業由數量上佔主導向在素質、質量、重要戰線上佔主導轉變。過去一提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人們的觀念就是國有企業應該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現在搞市場經濟,使我們看到國有企業應該在素質、質量和重要戰線占主導地位。
1
相關問題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