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品公寓

    一、弄明白申論作文考試什麼。

    二、熟悉申論作文主要形式:政論、策論。

    三、熟悉時事政治和考前三年內的大政方針。

    四、在熟悉以上三個方面的基礎上回顧自己高中階段學習的議論文作法。申論作文字質上就是議論文。

    如果把以上四方面弄懂了,還是無從下筆,那就只能怪自己語文基礎太差了!

  • 2 # 公務員事業單位之家

    申論無處下筆確實是個問題,考生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寫作框架。

    申論不同於一般的寫作,它至少有這兩個特點;第一、它有著豐富的材料做支撐。在前面已經給了你將近8000字的材料,這個都可以成為寫作申論的重要素材,這些素材在申論寫作當中既是幫手也是束縛,最主要是看考生怎麼用。

    第二、申論是一種議論性的文體,而語言的表達方式更接近於黨政期刊報紙的文章的表達手法。

    申論實際上,只要有了寫作框架,下筆還是很容易的,至少第一段來說,好些考生覺得只要寫好第一段,那麼後面就很好寫了。我們如何去寫第一段呢?

    剛才說申論有點像黨政期刊報紙類的文章的寫作風格,實際上也不完全正確,因為黨政期刊報紙類的文章開頭第一段,很大一部分還是為了吸引讀者,會先舉一個現象,從小處著手,然後呢?再引出社會熱點。而申論文章呢,它的閱讀的主體是閱卷老師。閱卷老師都有其固定的評分規則,所以呢,這種開篇方式可以用,但也不是必須的 。

    申論開篇第一段。我們需要結合申論題目的要求,點出中心論點,有的申論題目,直接把中心論點給了你,有些申論題目的只是給了一個引子,中心論點的還是需要你自己進行個總結歸納推匯出來。

    把中心點出來以後,後面的就比較容易了,基本上是,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證,如何去踐行中心論點去。

  • 3 # 高中作文幫

    無從下筆,其實是腦中無干貨!

    申論無從下筆的尷尬主要存在於大作文中!如果說前三道大題,你不會做?那說明自己的概括總結能力確實不過關,需要好好練習。

    對於大作文,千里馬談談自己的認識:

    1.學會聯想很關鍵。

    圍繞給出的材料,大腦一定要學會聯想,比如要求寫文明之類的文章,就要聯想與其有關的內容,從古到今,從外國到中國,從城市到鄉村,其實身邊的例子運用得法,同樣可以作為支撐材料。

    2.羅列提綱很重要。

    無從下筆,那就先從列提綱開始。比如你要採取總分總的模式寫文章,那就要列出第一段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第二三段落如何圍繞論點召開論述,第四段如何概括總結和昇華中心。當提綱出來後,你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整個文章謀篇佈局就會了然於胸。

    3.博採眾長很有效。

    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說有本事誰來抄。當你感覺存貨不足的時候,就要放開手腳地去泛讀和抄摘抄,特別是一定要做讀書筆記。時間一久,感性思維就會跟上來,內心的想法就會多起來,思維的泉水就會活起來。當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你就會有思路。

    總之,申論寫作一定要勤動手,勤動腦,勤練習,勤背誦,日積月累,終可突破。

  • 4 # 黑龍江中公招警考試網

    一、材料主題——五位一體。

    申論考察的主題範疇往往離不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五位一體,此外,政治性話題考察較少一些,多考察文化,社會,生態領域較多。如2016年材料華人走出國門產生不文明行為、“不學禮,無以立”等考察社會、文化領域;2017年材料中城市水系建設,水生態+扶貧,水的智慧等考察社會、文化、生態三個領域;2018年材料中城市建設、老子的“有”與“無”等考察政治、社會、文化領域。廣大考生在日常積累中也應注意這幾個領域的積累,不僅在閱讀材料時能夠加快閱讀速度,在大作文論證時也能隨時應用,充實文章,贏得考官的青睞。

    二、材料特點——消極、辯證、非敏感

    申論材料並不是沒有其自身特色的,其往往呈現出消極性、辯證性和非敏感性。具體來看,消極性體現在會談論一些問題,由社會所關注或所引發的一些熱點問題出發,圍繞問題展開,例如2016年華人旅遊的不文明現象即體現出了消極性;辯證性體現在材料在敘述爭議性話題時,常呈現出正反兩方面觀點,例如2016年國考副省級真題第二題;新技術的使用能否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談談你的看法。此題呈現正反兩方面觀點;一方面,網路新技術的確有助於彌補農民工和資訊壟斷者之間的鴻溝,促進社會公平,平等。另一方面,利用網路新技術的能力不同擴大了社會兩級分化,其引發的馬太效應甚至強化了社會結構的屏障作用;非敏感性是申論考試遵循的規律,即申論題材不會是高度敏感性的話題,如涉及政治敏感性話題的相關資料、關於人權、軍事、國際關係重要敏感性問題等。因此考生備考時需要有側重性,如平時多積累文化方面的素材:核心價值觀、文化產業、文化自信、傳統文化等。例如2017年國考副省級真題中以水喻道,學習中國傳統文化。2018年國考地市級真題中引用中國古代哲人老子的話來談“有”與“無”。

    三、材料出處

    1、中國哲學思想。如在2016年國考申論副省級試卷中引用《論語》中的“不學禮,無以立”,2017年國考申論地市級材料中引用老子的《道德經》等。

    2、新聞報紙雜誌。如2017年國考申論副省級中提到的我們只有透過“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的體味到“儒”之“柔”,這篇材料的內容來自於2010年12月9日的齊魯晚報。

    3、國家大政方針。如2013年國考副省級的主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這些都是這兩年黨和政府在文化領域強調和著重解決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後面一句,和你永相隨,是快四曲,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