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為2-3個月。
生長初期
生長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內不覓食,依靠從卵黃中帶來的營養維持生命,過早餵食反而導致其死亡。三天後蝌蚪的活動量明顯增加,兩鰓蓋完全形成時開始覓食,按每萬尾蝌蚪投餵一個蛋黃的標準定時投餵,並適當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類。剛孵出的蝌蚪,身體弱小,對外界環境敏感,特別是水溫、水質、光照。當水溫低於20℃或高於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於 8或低於6時都會影響小蝌蚪的生長,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質管理上要求:細水常流,清新無汙染,水溫保持在20~29℃,pH值6~8。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及時調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為好,每天換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內自然光或室外涼棚下漫射光即可,應避免Sunny直接照射,小蝌蚪經過10天的生長髮育,體長可長到1~1.5cm。
生長前期
生長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後,其食量增大,生長髮育加快,蝌蚪開始尋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強,此時飼養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飼養上必須補充餌料,以滿足其生長髮育的需要,主要以營養豐富的糊汁餌料為主,如蛋黃、玉米粉、4號粉,並輔以細嫩的藻類植物等。餌料投放時間白天或者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時。投飼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餵一個蛋黃。透過精心飼養,蝌蚪到20日齡時,體長可達2cm,體色變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紋,身體與尾部交界處有明顯的黑色V字型花紋。10~20日齡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潔,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換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為宜,同時池水應避免太Sunny直射。 一般蝌蚪生活在水裡。
生長中期
生長中期(20~50天):此時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斷增強,為促進蝌蚪消化道的儘快發育,適應兩棲類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齡後蝌蚪除投飼糊汁餌料外,應投餵植物性飼料和藻類植物,如浮萍。這一時期蝌蚪的飼養管理比較簡單,開始以植物性餌料為主,動物性餌料為輔,逐漸過渡到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動物性餌料的增加會加速蝌蚪的變態,植物性餌料則能促進其個體長大,故平時應混合飼餵。管理上要注意保證池水清潔,不受汙染,每天清除池內餌料殘渣。飼養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為宜,這樣蝌蚪就能正常生長髮育,到50日齡時,有些蝌蚪長出後腳。到這一時期蝌蚪成活率可達95%,如果水溫偏低,該期的時間將會更長。
生長後期
生長後期(50~78天):這一時期是蝌蚪轉化為幼蛙的關鍵時期,蝌蚪在此期要長出後肢和前肢,並且由水生轉化為水陸兩棲。50日齡左右,體長達4cm以上,長出後肢,後肢長出後約2周(65日齡)開始長前肢,前肢長出後,尾部開始被吸收,此時石蛙蝌蚪就停止覓食進入變態期。這一時期在飼養上除投飼足夠的飼料外,還要新增少量的動物性的活餌飼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級飼養,水淺清新(淺水區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陸各半,登陸方便,光線暗淡,環境幽靜。蝌蚪進入變態期到變態完成需10天左右,進入變態期的蝌蚪變態率可達95%左右。
一般為2-3個月。
生長初期
生長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內不覓食,依靠從卵黃中帶來的營養維持生命,過早餵食反而導致其死亡。三天後蝌蚪的活動量明顯增加,兩鰓蓋完全形成時開始覓食,按每萬尾蝌蚪投餵一個蛋黃的標準定時投餵,並適當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類。剛孵出的蝌蚪,身體弱小,對外界環境敏感,特別是水溫、水質、光照。當水溫低於20℃或高於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於 8或低於6時都會影響小蝌蚪的生長,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質管理上要求:細水常流,清新無汙染,水溫保持在20~29℃,pH值6~8。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及時調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為好,每天換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內自然光或室外涼棚下漫射光即可,應避免Sunny直接照射,小蝌蚪經過10天的生長髮育,體長可長到1~1.5cm。
生長前期
生長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後,其食量增大,生長髮育加快,蝌蚪開始尋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強,此時飼養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飼養上必須補充餌料,以滿足其生長髮育的需要,主要以營養豐富的糊汁餌料為主,如蛋黃、玉米粉、4號粉,並輔以細嫩的藻類植物等。餌料投放時間白天或者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時。投飼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餵一個蛋黃。透過精心飼養,蝌蚪到20日齡時,體長可達2cm,體色變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紋,身體與尾部交界處有明顯的黑色V字型花紋。10~20日齡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潔,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換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為宜,同時池水應避免太Sunny直射。 一般蝌蚪生活在水裡。
生長中期
生長中期(20~50天):此時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斷增強,為促進蝌蚪消化道的儘快發育,適應兩棲類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齡後蝌蚪除投飼糊汁餌料外,應投餵植物性飼料和藻類植物,如浮萍。這一時期蝌蚪的飼養管理比較簡單,開始以植物性餌料為主,動物性餌料為輔,逐漸過渡到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動物性餌料的增加會加速蝌蚪的變態,植物性餌料則能促進其個體長大,故平時應混合飼餵。管理上要注意保證池水清潔,不受汙染,每天清除池內餌料殘渣。飼養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為宜,這樣蝌蚪就能正常生長髮育,到50日齡時,有些蝌蚪長出後腳。到這一時期蝌蚪成活率可達95%,如果水溫偏低,該期的時間將會更長。
生長後期
生長後期(50~78天):這一時期是蝌蚪轉化為幼蛙的關鍵時期,蝌蚪在此期要長出後肢和前肢,並且由水生轉化為水陸兩棲。50日齡左右,體長達4cm以上,長出後肢,後肢長出後約2周(65日齡)開始長前肢,前肢長出後,尾部開始被吸收,此時石蛙蝌蚪就停止覓食進入變態期。這一時期在飼養上除投飼足夠的飼料外,還要新增少量的動物性的活餌飼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級飼養,水淺清新(淺水區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陸各半,登陸方便,光線暗淡,環境幽靜。蝌蚪進入變態期到變態完成需10天左右,進入變態期的蝌蚪變態率可達9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