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辣雞2467

    乾隆時訪華馬戛爾尼在書中寫道:“到了這裡,我走遍了許多地方,無論是京城還是在舟山,我沒有看到一點富饒的景象,農民沒有想象中的富饒,恰恰相反,我看到的是一片貧困和落後,當時的中國從上至下都在貪汙,甚至連讀書人都喪失了最後的堅守。”你說這個盛世盛不盛

  • 2 # 善蓮養生養老養自己

    中國康熙時期則是透過武力解決了周邊很多少數民族叛亂的問題,這也是為後來的一段時期做了鋪墊。雍正時期的財政改革及整治吏治,乾隆時期之所以也可以繁榮,完全是因為當時的國內已經非常平定了,從而有時間有精力大肆發展經濟,也是造就了這樣的盛世景象。

    對於如此繁榮的一段時期,也是將西方人的目光吸引過來,在中國乾隆時期,有這樣的一夥人前來中國進行覲見,表面上是為乾隆皇帝過壽,其實還別有目的。

    著名的馬戛爾尼就是受到自己國王的使命,派出了工業革命當中的各種優秀人才,希望透過這次中國之旅,開啟中國的這片市場。

    這支慕名而來英國使團,為了這次造訪精心籌備了六百多箱禮物,同時攜帶了大量的科研人員,欲與他們心中強盛的中國“互通有無”。

    馬戛爾尼是這支700多人使團的團長,作為當時英國最頂尖的外交家,英國對他的這次出使寄予厚望

    83歲的乾隆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了使團。然而初次的接洽並不算愉快,因為馬戛爾尼拒絕雙膝下跪叩頭膜拜,只對乾陵行駛了英華人所用的單膝下跪的禮節,這在當時大清統治者的眼裡是非常大逆不道的。

    雖然開場不愉快,但是英國使團準備的禮物還是相當有誠意的。在六百件箱禮物當中,有包括蒸汽機、綿紡機、迫擊炮、連發手槍等當時英國最先進的科技產品。

    而清王朝還是以為老子天下第一,是天朝上國。乾隆送了英國使團回家,還寫了敕諭帶給英國國王。請注意,不是寫信,而是敕諭。信是兩個平等的人之間寫的,敕諭是天朝皇帝給你海外藩國的聖旨。

    馬戛爾尼總結道:“中國是一個神權專制帝國,它翻來覆去只是一座雄偉的廢墟。人們生活在最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懼之中。他們給婦女裹腳,殘殺嬰兒,統治者殘酷卻膽怯。中國最終將重新墮落到野蠻和貧困的狀態。”

    從康熙和同時期的彼得大帝,都是科學愛好者,康熙只是作為個人愛好,而彼得大帝用科技提供了生產力,並開疆拓土。到了乾隆期間更是夜郎自大,無視西方傳播過來的先進技術。

    長期天朝上國的思維和閉關鎖國導致大清王朝自以為是;而長期的美化宣傳。以訛傳訛又讓西方人以為大清王朝十分富強。

    只有真實經歷這一切的人才明白。

  • 3 # 野百合也特孃的有春天

    什麼叫幸福,唐朝初期,天下初定百姓都很窮,但是百姓都很幸福提起自己的國家都是一臉驕傲,李世民跟匈奴欠賠款協議,回來後落淚對百姓說咱們國家不富裕沒有錢更沒有糧草支援百姓,百姓知道後捶胸頓足自願自己帶吃的自己帶武器去打匈奴,那時候的百姓雖然窮,但是他們自豪雖然他們一天只有兩頓飯,他們還要省出口糧支援國家打仗,宋朝的百姓呢?一天三頓飯,半夜有夜宵,吃的是精米,喝著事米酒,但是提起國家的無能軟弱,那是一片哀嚎和唾罵,憤恨,辱罵朝廷,哪個朝代幸福,讓大家來評論,

  • 4 # bombface

    非漢族統治時期領導的盛世能叫盛世嗎?那不打臉嗎!必須不盛世啊!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是不行,行也…

  • 5 # 錢文祥593

    到清未中國所有的王朝從沒走出,先屠殺到繁榮,再衰落,再屠殺,而財富一直異主,華人就象海邊沙灘上的蟻窩,一個大潮過來一切歸零,

  • 6 # 鬼山楓語

    1793年,英國政治家馬戛爾尼帶領使團出使中國,他和多個同伴寫了關於這次出訪的經歷。

    馬戛爾尼

    1、勞動婦女不裹腳,也不漂亮,顯老但不憔悴;男子健壯有力(碼頭工人),幹活有秩序,也很有精神;人民勤儉誠實,和英國一樣(去熱河的路上看到)。

    2、皇帝生活奢侈,遠勝英國。

    3、 歐洲有常駐大使,中國官員說他們沒有,使臣都是臨時的。安育德神父說:華人把他國使臣看作裝飾太平的東西,國家沒有慶典,使臣可以不用來,來了也不能久留,中國向來閉關自守,不知道世界大事,也不與他國締結條約、相互通商。

    4、與官員交談,官員說陪同我們從北京前往珠山,每天要花費五千兩,而我們在北京每天花費一千五百兩。一兩大概是六先令八便士,花這麼多錢,我絕不能相信,這是皇帝優待我們,但有很多人在貪汙。

    5、我介紹歐洲的發明,這件事其他人聽了肯定高興,和中堂不但冷漠,而且還持否定態度。康熙大帝重視科學(康熙對西洋東西非常感興趣),但他死後繼承者竟然不能繼續。中國政府不重視科學,而且對西洋的進步一概抹殺。

    6、清兵寬衣大袖,沒有受過軍事教育,武器不過是刀槍弓箭,如果西方來攻,他們真的能抵抗嗎?

    他的同伴安德生

    縴夫窮苦不堪,給他們剩下的肉或者殘食,他們當成珍饈,我們棄而不用的茶葉,他們拿過去重新煮過喝。他們的生活程度低於歐洲乞丐。

    他的同伴約翰·巴羅

    1、不管是舟山還是在沿著白河去京城的三天裡,我沒有看到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

    2、華人比古希臘人或矇昧時代的歐洲人更加竭力地強迫婦女溫順,對她們橫加約束。他們剝奪她們運用四肢的能力,還將婦女拋頭露面定位為道德犯罪。下等女人要帶著孩子幹活,而他們的丈夫則可能在玩樂或者無事遊蕩。

    3、華人相聚,是為了賭博,吃飯、喝茶或者抽菸(鴉片)。

    4、華人生性和平、順從和膽小,社會狀況和法律的濫用把他們變得冷漠、麻木甚至殘酷。

    5、中國商人在和歐洲人交易時奸猾狡詐,和自己人做生意時詭計多端。

    6、中國文明在2000年前已經達到了和當前一樣的高度,然後再也沒有發展。

    7、大部分中國軍隊充其量只是民兵。

    約翰·巴羅書中的大部分內容是後來經過學習編寫的,根本不是親眼所見,所以有很多偏見,從人文藝術一章舉例:

    1、 漢字的發明儘管是天才的創造,但比起字母的創造來,卻只需極淺的智力。

    2、已故的乾隆皇帝被認為是當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

    3、詩歌不可能成為華人最熱烈的愛好,或者說沒有培育出這種愛好,除了語言本身的缺陷,還有一個原因,這個社會完全排斥愛情。

    4、華人對繪畫一竅不通。

    (感謝閱讀,敬請一讚)

  • 7 # 窮奢極侈

    我認為康乾盛世是一個笑話!不要不服!

    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帝制社會的最後一個盛世。也是封建社會結束前的迴光返照。

    首先,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時期是滿清改革最多,社會最穩定,國力最強,經濟發展最快,人口增長最快,疆域最為遼闊的時代。在這一百三十多年的時間裡,達到了滿清統治的最高點。

    但是站在當時的世界角度去看,你會覺得清粉引以為傲的康乾盛世就是一個笑話!

    那外華人是如何看待康乾盛世的呢?

    舉例一下:

    1、乾隆皇帝80大壽時英國曾派人進行訪問,意在試探這個所謂"天朝物產豐富,啥都不缺的國家"。英華人將大量死豬扔到海里,結果引來大批民眾海撈回家進行醃製。

    2、英華人來中國後看到的都是房屋破敗不堪、百姓衣不遮體、食不果腹這樣如此驚人的貧困。和毫無人道與關懷的統治。

    3、英華人還帶來了先進的洋槍洋炮、望遠鏡、鐘錶等先進的產物尋求與清政府合作。結果乾隆說大清啥都不缺,還搞了一場軍事演戲秀肌肉。

    還有……等等!

    了不起的康乾盛世都是被韃子吹出來的!

    最後補充一下,乾隆時期的其他國家都在幹什麼?

    1、英國工業革命,蒸汽機,珍妮機。

    2、美國獨立,頒佈《人權法案》。

    3、法國大革命,路易十六上斷頭臺。

    很難想象十全老人和華盛頓是同代人。

  • 8 # 農民更瘋狂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四大原生文明”中唯一從沒有中斷的文明,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期間出現過多次所謂的“盛世”:“文景之治”、“漢武中興”“開元盛世”“貞觀之治”......、“康乾盛世”,所謂“xx之治”“xx盛世”,是指中國歷史上某個比較安穩的時間段,天下政治穩定無戰事,老百姓安居樂業。這些朝代(時間段),朝廷受到周邊國家的進貢,軍事實力很強,所向披靡,國泰民安,我們理應為之驕傲與自豪。

    漢朝奠定了現在中國的疆域基礎;大唐時期,經濟、文化發達,國力強盛,萬國來朝。 漢唐的繁榮興盛,應該誰都沒有疑義。對於所謂的“康乾盛世”,歷史教科書上也表示贊成,但確實也有很多學者懷疑是否屬實,“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第一要知道“康乾盛世”的時間段,第二需要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客觀的看待“康乾盛世”,所以,小編蒐集了當時外華人眼中的“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是中國封建清王朝前期統治下的赤貧千里的剩世。起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亂,止於嘉慶元年(1796年)川陝楚白蓮教起義爆發,持續時間長達115年

    在18世紀60年代(請注意,正是‘康乾盛世’這個時間段),英國發生工業革命,資本主義處於上升階段,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英國迫切需要開闢新的市場和廣闊的原料產地。因此,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國派遣馬戛爾尼訪華使節團到中國訪問。那個時代歐洲有許多中國迷,他們認為要向中國學習,馬戛爾尼就是這樣的中國迷之一,他們的理想就是:去中國。

    登陸中國後,英國使團震驚的是這個外表繁榮富庶的大國難以想象的貧窮:只要是肉,華人就吃:“狗肉是他們慣用的食物。生活在水上的悲慘華人一向處於半飢半飽的狀態,樂於以任何食物為食,即使是腐爛了的也不放過。”

    更令他們驚訝的是隨處可見的棄嬰:道路兩旁、河道中央、垃圾堆上,隨時都有可能露出一隻蒼白的小手。棄嬰在基督教國家中是不可饒恕的大罪,但是華人卻視為平常,“在京城一地每年就有近9000棄嬰……我曾經看見過一個死嬰的屍體,身上沒有系葫蘆,漂流在珠江的船隻當中。人們對此熟視無睹,彷彿那只是一條狗的屍體。而事實上如果真的是一條狗的話,也許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食物)。”

    《人口論》用中國作為典型例子來論證人口無限制增長的可怕後果:在這樣的國家一定曾有這樣一些時期:人口不斷增長,而生活資料卻毫無增加,人們習慣了靠儘可能少的食品生存,在這種境況下的國家必然會面臨饑荒。“極端的貧窮,連年不斷的饑荒,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悲慘景象,恐怕更有可能影響到那些感情脆弱的人,並導致這一為習俗所鼓勵、又不為法律所禁止的慘無人道的罪行。”

    中產階級的興起,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推動力:“近代世界的許多變革,如英國的清教徒革命,法國大革命與19世紀的民主改革等,都與中產階級的要求密切相關。”隨著他們力量的壯大,國王和貴族都不得不向他們低頭。但中國的貧富差距之大,是他們見過的國家中最厲害的。“中國有一句名言:‘富者甲第連雲,貧者無立錐之地’這句話在其他國家並不適用。”

    在中國,所有的富人幾乎同時都是權力的所有者,華人的財富積累主要是靠權力來豪奪。中國的專制是超經濟的,經濟永遠屈居於政治之下,一旦沒有權力做靠山,財富也很容易化為烏有。“在中國,貧困(無權)者處在封建專制的淫威之下,他們沒有任何訴苦申冤的機會。”

    “康乾盛世”是人口暴增而導致的虛假的繁榮,不被餓死就是幸運兒。西方倡導的人權在這裡就是海市蜃樓!

    中國清朝故步自封,自認為“天朝上國”,夜郎自大,對於外面已經天翻地覆的世界充耳不聞,不瞭解世界發展的趨勢,所以就在馬戛爾尼訪華使節團來華後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英國就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西方堅船利炮的攻擊下,開啟中國的大門,也開始了近代百年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

  • 9 # 士說新語

    從各個視角,看到的康乾盛世是不同的。

    1793年英國使團訪華時,馬戛爾尼曾這樣說過:“在整個路途中,我沒有見到一塊土地不是用無限的辛勞來加以耕作,來生產它能夠生長的每一種糧食和蔬菜。”

    使團中另外一位英國紳士巴羅估計了大清帝國的糧食收入,他認為:“在中國麥子的收穫率為15:1,而在歐洲居首位的英國為10:1。”清國的產量高於英國。

    而使節斯當東說,他在大清國所見到的房子,只有兩種,一種是大富之家,一種是貧寒之家,英華人很容易地瞭解到,在大清國,所有的富人幾乎同時都是權力的所有者,也就是說,大清華人的財富累積主要是靠權力來豪奪。清朝的專制是超經濟的,經濟永遠屈居與政治之下,也就是說,財富永遠受權力的支配,一旦沒有權力做靠山,財富也很容易化為烏有。

    “在中國,窮而無告的人處在官吏的淫威之下,他們沒有任何訴苦伸冤的機會。”

    –––––斯當東《英使謁見乾隆紀實》

    對於斯當東眼中,大清國的貧富差距之大,是他們所見過的國家之中最厲害的,這片土地上沒有中產階級,只有富人和窮人。然而,對於社會的強烈兩極分化,“中國”人幾千年早已經習慣了。

    馬戛爾尼使團所見的清國,擊碎了馬可波羅以來一直流行在歐洲的東方大國富強說,西方對“中國”經濟的判斷從此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誠然,這是一個“飢餓的盛世”,貧富差距之大,使得整個社會結構相當脆弱,在短暫的“盛世”之後,就是崩潰之時。

    可中國歷史上哪一個王朝的“盛世”不是如此呢?何況是到了盛世的末期。如果以商業為主的當時西方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經濟一塌糊塗,農業上的產出,無法養活龐大的人口,大部分人掙扎在貧困線上,掌握著權力的人擁有著帝國絕大部分的財富。

    但如果不論人民生活水平,那麼“康乾盛世”卻也沒有這麼糟糕。畢竟,如果以人民生活水平來論,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初現的王朝盛世,對於民生方面的作為都是有限的,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中產階級,只有掌握權力或者依附權力的富人和窮人。

    如果沒有世界風雲變幻,大時代的來臨,閉門造車的大清國那一百多年的盛世,或許也能算是一個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峰,但遺憾的是,在橫向上,已經跨越了封建時代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把建立在龐大人口和耕地上的農業中國遠遠甩在了身後。

    無論哪個時代的“盛世”放在18世紀的世界,都會黯然失色不少,畢竟這已經是兩個不同的時代了。

    如果除去時代偉力的影響,康乾盛世,實際上也能算是一個“中規中矩”的盛世,它是一個封建王朝發展到頂點的必然,但也充滿了自己的特色。倘若歷史不曾走上大航海時代,依然停留在15世紀以前的狀態,康乾盛世之後,大清王朝一樣走向衰落,最終迎來毀滅。

    而關於康乾盛世,實際上,它的爭議最大的地方就在於時間跨度上。這134年的盛世,水分太大了。這種強行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拼合成一個盛世是不合理的。舉個例子,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114年的時間裡,按照”康乾盛世”這種提法的邏輯,其實也可以算是一個強大的“大唐盛世”。

    康熙後期,其實已經開始出現大幅度的衰退,而雍正的改革,止住了這種頹勢,並再次迎來了發展,然而到了乾隆35年左右,大清帝國的兩極分化已經造成了社會動盪,大面積腐敗的出現,早就動搖了帝國的統治基礎。

    所以,筆者是不太認同這種按照皇帝在位時間來強行劃分的盛世時代的,畢竟太過牽強。只是因為康熙乾隆兩個人活得久在位時間長,就把這一時期歸為一個盛世,那就真的是說不過去了。

    從西漢文帝,到漢宣帝的一百五十年時間裡,其實也可以算是大漢盛世,以帝王在位時間來衡量一個時代,那麼,對於其他王朝而言是不公平的。

  • 10 # 飛哥講歷史

    “康乾盛世”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

    題主所問“外華人怎麼看”應該是指1792年英國馬戛爾尼外交使團馬戛爾尼使團訪華

    此次訪華,並沒有建交成功,原因是清政府自恃清高不懈於英國建交,對於英國來說,雖然沒有建交,但他們的根本目的達到了(評估中國軍事是實力)

    馬戛爾尼認為清朝已經衰落,並留下以下觀點

    馬戛爾尼來到當時的清朝,給他的一個印象就是軍備廢弛。當使團到鎮江時,清軍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歡迎操演。可馬戛爾尼卻發現,清方城牆瀕臨坍塌,士卒衣冠不整,隊伍的主要裝備還是弓、箭、戟、矛、劍之類的冷兵器。寥寥幾支落後的火槍,也已破爛不堪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他們馬上發現了觸目驚心的貧困。華人一見使團丟掉一些死豬死雞,爭先恐後跳下海,去撈英華人的棄物。 而接到使團的殘羹剩飯,對他們用過的茶葉,華人總是貪婪地爭搶,都要千恩萬謝,然後煮水泡著喝 馬戛爾尼曾邀請清軍將領福康安檢閱英國使團衛隊演習新式武器操練,福康安竟拒絕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作,諒來沒有什麼稀奇。” 在中國所見到的房子,只有兩種,一種是大富之家,一種是貧寒人家,“所經過的地方以及河的兩岸,大多數房子都是土牆草頂的草舍。也有很少一些高大、油漆裝飾的房子,可能是富有者的住所。很少看到中等人家的房子”。馬戛爾尼副使斯當東認為中國的貧富差距之大,是他們見過的國家中最厲害的

    還有很多,大體意思都差不多,儘管小編不否認“康乾盛世”,但不得不說,外華人的看法是事實

    1792年,是乾隆五十七年,還有三年,乾隆就要退位了,也就是說,馬戛爾尼來中國的時候正是“康乾盛世”尾巴,儘管 康熙、雍正、乾隆,都曾實行過有利於民生的政策,但時過境遷,沒有任何一項政策能夠一直符合國情,而且乾隆晚年好大喜功,任用奸臣,致使政治弊端越發暴露嚴重,卻得不到治理,再加上以“封關鎖國”對比英國正在進行的工業革命

    “外華人”看到的只能是貧窮、飢餓、嚴重的貧富差距、民變、兵禍,和整個國家的愚昧無知,從而斷定“中國社會已經被卡住無法前進”,“它的繁榮已經結束”,“在這裡可以輕而易舉地登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戒賭戒不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