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湯問》的作者是列禦寇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相傳是戰國前期的道家人物,鄭華人,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來看,可能是晉人所作,是東晉人蒐集有關的古代資料編成的,晉張湛註釋並作序。 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縱橫七百里,高萬丈。它們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進進出出曲折繞遠。於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和你們用盡全力剷平險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意見。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幾個,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搬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剛剛開始換牙才七八),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只有冬夏換季,才回家一次。 河曲有一個聰明的老頭笑著阻止愚公說:“你真是太不聰明瞭。憑你這麼大的歲數和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頭又怎麼樣呢?”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小孩子。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何必愁挖不平呢?”河曲那個聰明的老頭無言而對。 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了兩座山。一座放在東部,一座放在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沒有高大的山阻隔了
《列子·湯問》的作者是列禦寇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相傳是戰國前期的道家人物,鄭華人,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來看,可能是晉人所作,是東晉人蒐集有關的古代資料編成的,晉張湛註釋並作序。 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縱橫七百里,高萬丈。它們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進進出出曲折繞遠。於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和你們用盡全力剷平險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意見。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愚公於是帶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幾個,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搬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剛剛開始換牙才七八),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只有冬夏換季,才回家一次。 河曲有一個聰明的老頭笑著阻止愚公說:“你真是太不聰明瞭。憑你這麼大的歲數和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頭又怎麼樣呢?”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小孩子。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何必愁挖不平呢?”河曲那個聰明的老頭無言而對。 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揹走了兩座山。一座放在東部,一座放在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沒有高大的山阻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