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沬選蘀哋蕗

    1、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2、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3、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

    4、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北韓的權利;

    5、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

    6、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 2 # 潘海慶大頭

    李鴻章,治世之能臣,可惜生不逢時。他的洋務運動無疑是失敗的,但是與他同時代的伊藤博文在日本,俾斯麥在德國就獲得了成功,這是為什麼呢?很多問題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除了一部分中華民族自身所特有的劣性之外,清室的不信任、被動改革也是很主要的原因。俾斯麥得到了威廉一世,伊藤博文得到了明治天皇幾乎無條件的支援,而李鴻章,只有幹活的義務,沒有做主的權利,這就造成了很多事他做不了主的被動局面,世界上唯一一條靠人力拉動的出現在中國,真乃咄咄怪事!日本竭盡全力擴充海軍,北洋水師七年未添一艦一炮,甲午戰敗,李鴻章怒道“我北洋以一隅之力抗擊整個日本,豈有不敗之理?”雖有其推卸責任的成分,但也道出了原因,此中的心酸與無奈,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甲午戰敗,滿清讓李鴻章父子簽約、割地,用心何其歹毒?說白了就是把漢奸賣國賊的惡名全都推到了李鴻章父子頭上! 八國聯軍入侵,李鴻章東南互保,也是看清了滿清已是氣數已盡,無力迴天了。 傳說李鴻章在晚年曾經試圖聯絡孫中山,不知是滿清想招安孫中山還是李鴻章對滿清絕望……李鴻章是靠鎮壓太平天國起家的,剛剛平滅太平天國時,完全可以依靠所謂的長毛餘孽推翻滿清,使得洋務運動這樣的社會變革變為一場革命,李鴻章自詡裱糊匠,或許在他的生命快走到盡頭時,才想到把那間破屋子推倒重建吧。

  • 3 # 李子木家

    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2、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3、但後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

    4、1885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北韓的權利;

    5、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

    6、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 4 # 隨意-D

    李鴻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淮軍的創始人,是中國近代外交的著名人物。

    李鴻章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也是中國近代史上飽受爭議的一位人物。

    1,李鴻章作為一個封建政府的官員,本身具有時代和階級的烙印,這也是為什麼李鴻章無法挽救或者說無法使中國強盛的根本原因。例如,李鴻章作為洋務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但在創辦洋務運動的過程中,過於保護淮系的利益,毫無民族大局觀念,最終的結果導致北洋海軍在與日本的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

    2,李鴻章作為政府高階官員,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強感不足,在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過程中,過於保受,抵抗意識薄弱,一味求和,確實有損國家和民族利益,這也是被廣大人民所唾棄的一個重要原因。

    4,李鴻章創辦的一系列近代工業和近代軍隊,都為中國的近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直接促進了中國工業和軍事的近代化程序,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李鴻章的貢獻,中國的近代化肯定會推遲好幾年。

    綜上所述,李鴻章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應該是功過各佔一半,不應該過分苛責李鴻章,也不必過分推崇李鴻章,應該站在歷史的角度,公正的評判李鴻章的功過是非。

  • 5 # 伯樂公

    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一生中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

    李鴻章的一生是悲壯和淒涼的,他以外交能手自負,卻無法改變清朝被動外交,遭遇割地賠款的局面,最終,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他主辦的洋務中有500多箇中國第一,200多個亞洲第一。

    他是中國近現代電力、電訊、郵政、金融、外貿、鐵路、航運、冶金、造船、教育、翻譯、出版、海軍、兵器等多項事業的開山鼻祖。

    他培養出來的高階人才數不勝數。

    李鴻章一生有勇有謀,是晚清的頂樑柱,只可惜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當時的清朝積重難返,李鴻章扛起晚清半邊天,每次承擔的都是清朝最不堪之事。

    難怪梁啟超後來說:“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識,而悲李之遇。”

    李鴻章1901年11月7日去世後,11月8日出版的英國《泰晤士報》,用了足足兩個整版的篇幅,詳細介紹了李鴻章的生平。

    美國駐華使館降半旗表示致哀。

    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聽聞此訊息均“哭失聲”,

    慈禧感嘆說:“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

    他死後,清廷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諡文忠,賜北京建祠。清代漢人官員北京建祠者,僅李鴻章一人。

    作為晚清名臣,李鴻章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德國俾斯麥、美國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李鴻章的一生都是充滿抗爭、充滿爭議的,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他的民族氣節和他為之奮鬥強我中華的信仰。

    用“生不逢時”四個字來形容李鴻章的一生再合適不過。

    他若生於盛世,必流芳百世。

  • 6 # 鄉野真人

    李鴻章是改革維新派,就他而言訓練新軍還有建立海軍,都是想國家強勝不被欺負,但是無奈孤人難戰多人,所以清朝滅亡是眾多老臣提議議和賠償,是他籤的喪權辱國條約沒錯,但是那不是他的個人行為,而代表清王朝簽下的,要不是朝庭上下貪汙腐敗成風,也不會連軍隊購進武器的錢都沒有,所以被滅國是朝庭上下不能一心抵制外來侵略而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動車增程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