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鑼山讀史

    呂禮只是秦國連橫策略一個代表,並不能誇大呂禮的作用,齊秦互帝活動的失敗表明秦國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凌駕於列國之上。

    呂禮入齊的背景:削弱三晉,拉攏齊國

    在羋八子入秦之後,秦楚的關係得到緩和,在頃襄王時期,迫於秦國的壓力與秦國結親,南線無戰事。秦國的側翼暫時沒有危險,開始猛攻三晉。

    本著先弱後強的原則,秦國對韓魏二國發動猛烈攻勢,韓魏被迫割地求和。韓魏削弱,下一步就是實力強大的魏國了。為了加大勝利的籌碼,秦國拉攏齊國入夥。

    齊國的優勢:兩代的積累

    齊國在經過齊威王和齊宣王兩代的勵精圖治,國力蒸蒸日上,尤其是在經過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後,齊國的實力開始引起了三晉的恐慌。

    齊宣王雖然吞併燕國的舉動雖然失敗,但是國力並沒有大的損傷,他興辦稷下學宮,大力籠絡人才,寬容待下,國力持續上升。

    齊秦利益的分歧導致聯盟破裂

    齊秦聯盟,為了加強兩國的溝通聯絡,呂禮出任齊國相國,秦昭王和齊閔王互相稱帝,相約攻打三晉。呂禮要做的就是要影響齊王,讓齊國與秦國一直行動,以保持秦國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國家利益的不同就註定了雙方的聯盟不可能長久。

    “夫約然與秦為帝,而天下獨尊秦而輕齊;齊釋帝,則天下愛齊而憎秦;伐趙不如伐宋之利。故臣願王明釋帝,以就天下;倍約儐秦,勿使爭重;而王以其間舉宋。夫有宋則衛之陽城危;有淮北則楚之東國危;有濟西則趙之河東危;有陰、平陸則梁門不啟。故釋帝而貳之以伐宋之事,則國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聽,此湯、武之舉也。”

    經過衡量以後,齊國發現齊秦互帝的做法並沒有讓齊國得到實際的利益,反而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於是齊閔王背棄與秦國的約定,去掉帝號,謀求攻宋。

    齊國的背約讓秦國很是尷尬,單獨稱帝過於招搖,必然刺激列國重新合縱攻秦,而在齊國卻放低姿態,秦國的獨角戲唱不下去了。

    齊國改變策略以後,呂禮也就沒有留在齊國的必要了,在回到秦國以後,秦國也就去掉了帝號。

    反思:秦國稱帝表明秦國的國力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單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自抗衡秦國,秦國的勝利讓秦昭王的國策開始變得激進起來了,而稱帝的失敗則表明秦國想要獨霸天下必須搞定齊國這個東方大國,秦國需要調整一下對外策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款馬自達2.5cx-5兩驅智尊版,落地多少錢?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