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容易回答的: 1.真空本身可以理解成空間不含有任何非彌散性的質量(場),而絕對不含任何非彌散質量的情況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為了衡量實際情況有多麼接近這種理想情況,提出真空度的概念. 2.真空度的定義就是絕對的氣體壓強,而壓強的微觀決定式告訴我們,壓強取決於氣體分子的數密度和熱運動的平均速度,這剛好可以體現體系內究竟"真空"到什麼程度.真空度越高,絕對壓強越低. 3.樓主舉的例子中,我們無法得到絕對真空,同時真空度也會隨時變化.具體原因如下: 原因之一: 雖然在液體內和液體與針管壁我們看不到氣泡,但是仍舊有肉眼不可見的氣泡在其中,這些氣泡會隨著密封體系內壓強的逐漸漸小而進入液體封住的空間,其中的氣體分子因此阻礙真空度的上升. 原因之二: 任何液體都具有或大或小的揮發性,也就是說表層分子擺脫液體內部的分子作用力,而遊離到空間中,這可以理解為一種物理平衡. 當密封體系內的壓強逐漸減小,這種平衡將逐漸像揮發的方向移動,更多的水會發生平衡相變,從液態氣化,變為水蒸氣(注意水蒸氣本身是氣體,我們是不可看見的),水蒸氣會使得密封空間內不再空無一物,從而限制了真空度. 總結:我們可以透過這種方法得到稀薄的氣體,但是距離"真空",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容易回答的: 1.真空本身可以理解成空間不含有任何非彌散性的質量(場),而絕對不含任何非彌散質量的情況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為了衡量實際情況有多麼接近這種理想情況,提出真空度的概念. 2.真空度的定義就是絕對的氣體壓強,而壓強的微觀決定式告訴我們,壓強取決於氣體分子的數密度和熱運動的平均速度,這剛好可以體現體系內究竟"真空"到什麼程度.真空度越高,絕對壓強越低. 3.樓主舉的例子中,我們無法得到絕對真空,同時真空度也會隨時變化.具體原因如下: 原因之一: 雖然在液體內和液體與針管壁我們看不到氣泡,但是仍舊有肉眼不可見的氣泡在其中,這些氣泡會隨著密封體系內壓強的逐漸漸小而進入液體封住的空間,其中的氣體分子因此阻礙真空度的上升. 原因之二: 任何液體都具有或大或小的揮發性,也就是說表層分子擺脫液體內部的分子作用力,而遊離到空間中,這可以理解為一種物理平衡. 當密封體系內的壓強逐漸減小,這種平衡將逐漸像揮發的方向移動,更多的水會發生平衡相變,從液態氣化,變為水蒸氣(注意水蒸氣本身是氣體,我們是不可看見的),水蒸氣會使得密封空間內不再空無一物,從而限制了真空度. 總結:我們可以透過這種方法得到稀薄的氣體,但是距離"真空",還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