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昌國7504

    記得第一次讀柳永詞《雨霖鈴》中的那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便被詞中的意境及語言美迷倒;過後又讀《八聲甘州》“誤幾會,天際識歸舟”,作者不說他想佳人,反過來說“想佳人妝樓顒望”,這樣的寫作技巧,也只有高手才用得出來。從此以後,柳永詞便與我結下不解之緣了。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文壇,人才輩出,湧現了很多有名的作家和詩人。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與戴望舒的《雨巷》獨領詩壇風騷:“輕輕的我去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戴望舒的《雨巷》“在雨的哀曲中,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她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愁悵”;你看看,什麼叫寫作高手?戴望舒寫《雨巷》,他先將消散一詞分開來寫;然後又合起來寫“消散了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愁悵”。這樣的寫作技巧,應是我輩努力學習的。

  • 2 # o小寒o

    深有感觸的詩?這麼多年來我讀過的有很多。所謂感觸,我理解為:思想深受震動。要選一首最深有感觸的詩,哪麼我只能選擇揭示人性與關懷生命的詩,才足夠震動人的思想,情愛類,田園類的小我抒情詩是達不到這種效果的。記憶中,洛夫的詩裡有不少這類詩,印象最深刻的是這首:

    《剔 牙》

    中午

    全世界的人都在剔牙

    以潔白的牙籤

    安詳地在

    剔他們

    潔白的牙齒

    依索匹亞的一群兀鷹

    從一堆屍體中

    飛起

    排排蹲在

    疏朗的枯樹上

    也在剔牙

    以一根根瘦小的

    肋骨

    這首詩不長,但冷峻的語境如一把雖短、卻是寒光閃爍的匕首,剖開了殘酷的現實:六十年代的非洲,塞拉西皇帝統治時期的衣索比亞。之所以要交代清楚這首詩當時的寫作背景,是為了更好更深地理解洛夫的詩外之意:六十年代的衣索比亞,全國土地全部集中在教會和大貴族手裡(這群人,正是詩中用潔白牙籤剔牙的代表)。而剩下的人,就是揹負著勞役與重稅,承受著暴亂與鎮壓,忍受著瘧疾傷寒與肺結核的平民——也就是詩中堆積的“屍體”。在飢餓,疾病,重壓下遲早被兀鷹吃的屍體。

    荒野暴屍,瘦小的肋骨揭示了飢餓與疾病的嚴重性,揭示了生存狀況的極度惡劣。而作為詩中安排的對比:是神態安祥,用肋骨一般白的牙籤剔牙的人。我們在內心震動的同時,思想也會劇烈地翻騰:就算是哪群劊子手兀鷹,也未必比哪群剔牙的人更黑!

    牙籤與肋骨兩個極度相似的意像,在強烈的比照中又無縫地重疊,產生了牙籤即肋骨,肋骨即牙籤的殘酷暗示。而哪群高高在上,冷漠殘忍的人,與蹲在高高枯株上的兀鷹,又何嘗不是人即是鷹,鷹即是人的現實寫照?

    詩人冷峻簡潔的語境,如無情的手術刀一般切開這片血腥殘暴的大地,展示了人性冷酷無情的一面,又暗含著悲天憫人的詩人胸懷。冷峻背後,充滿著深深的現實主義與批判意味。與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如出一轍,只是洛夫詩中吃人的意像更加的冰涼與駭人,對讀者情感和思想的震撼也更加的強烈!

    詩歌,原來也可以寫得如此的衝擊力十足。這,就是使我感觸最深的一首詩。

  • 3 # 詩詞有記

    既然說是深有感觸的詩歌!我當然想到了汪國真,他可謂是中國詩歌最後的輝煌,也整整影響一代人,特別是我們80年代的人。早想借此緬懷一下他了!!!

    我就摘抄他的一首《熱愛生命》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有人說他的詩歌太過於白話,不夠於含蓄。可我覺得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詩歌感動過我,激勵過我,撫慰過我。難道這些還不夠嗎?起碼我永遠會記得汪國真是個偉大的詩人,其他人卻如過眼雲煙。就連我們習主席也引用過他的詩句“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 4 # 中國晴

    《叩門》

    我站在你的門口

    想要叩門

    但猶豫了很久

    轉身就走

  • 5 # 沙河槐青意最濃

    黑暗中的堅持(詩抄)

    ——向孤獨清冷中堅守創作的人致敬

    ……

    漂流至荒島

    我精疲力竭

    獨立寒風

    遙望天邊的星辰

    被孤獨包圍

    漆黑的夜使我欲哭無淚

    ……

    渺小如沙粒

    我不想被吞噬埋沒和大風吹走

    自信要我強大

    要做自已的聖鬥士

    戰勝自我就是戰勝一切

    沒有什麼可以擊垮我的堅韌

    哪怕承受著難以承受的委屈

    也要堅守到天明

    直至黎明太陽的高高升起

    ……

    (河南嵖岈山風景:山以石名,石為山神)

  • 6 # 喬良親子閱讀

    乞丐互換了位置,鞭子依舊揚起。

    《光輝的一天》葉芝

    詩人、有時候我認為其最大的魔力便是,用幾句話把現實寫的極其深刻。就像這句

    卑鄙是卑鄙這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社會不如科學那般嚴肅,但卻比科學更殘酷。乞丐互換了位置,鞭子依舊揚起,這便是社會人們不停的追尋,你放唱罷,我登場,但改變不了的便是壓迫。

    而北島這兩句,更是把社會的黑白顛倒寫到了極致,卑鄙可以作為活著的通行證,而高尚只是死去的墓誌銘。

    一切毫無辦法,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我們只能淡然面對和接受。這不是我們甘願融入其中,這是我們無法超越的客觀條件。

  • 7 # 火柴0rz

    離思五首·其四

    唐 ·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 8 # 棲哈丶

    春天,一年一季的美麗,匆匆之間,就是連夜風聲連夜雨,草滿池塘水滿陂。

    季節如此,人的青春之年華,也是稍縱即逝啊!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懂得珍惜。

    春天來了,頌春惜春,嘆春傷春,都是一種美好的情愫。唯有不負春光,心意便無悵惘。歲月過半,追夢的腳步不停,人生四季有春光。

    一首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與大家分享!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春天的美夢,永遠眷顧有所追求的人們!

  • 9 # 楚天大地

    作為一個老媒體人,我想說的是,其實很多新聞工作者在從事新聞工作之前就很有文學情懷,包括我在內,骨子裡都流淌著“文學的血液”!

    說到我的文學情懷,要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那時,酷愛文學的我在課餘都會拿上筆,撰寫一些詩歌,比如《我的夢想》、《16歲的最後一天》等。我還記得,在初中畢業時,我還給四川的《星星詩刊》投稿並發表過兩篇小作品。在當時,很多雜誌的扉頁或者每一個頁碼的下部都會有類似於“詩歌欣賞”的小版面。比如,武漢的《知音》雜誌,該雜誌就在每一篇文章的最下面都有一首小詩。還有武漢的《幸福》雜誌,陝西的《女友》雜誌等都有詩歌作品。

    回到主題,在我印象中,最為深刻的詩歌作品,我認為除了毛主席的詩詞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風靡一時的“席慕蓉詩歌”了!相信很多如今在四十歲左右的人肯定都會記憶猶新!

    如今的社會是物質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很多經典的詩歌並不會遠去,但願我們都在生活之餘能拿起書籍,好好誦讀幾首詩歌吧,因為生活本身就離不開詩歌!

  • 10 # 風剪雲2018

    詩歌都會有所感觸,但最有感觸的就是黛玉的《詠白海棠》了。

    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看《紅樓夢》時,最喜歡看他們對詩的場面,黛玉平時病病歪歪的,寫起詩來,眼睛裡都透露著靈氣。

    這首《詠白海棠》,是紅樓夢37回,大觀園成立了海棠詩社,有寶玉、黛玉、寶釵、探春、史湘雲幾人,李紈為社長,而這首《詠白海棠》是開社的第一首詩,因前兩天有人送來兩盆海棠花,就以花為題,大家依次抽籤確定韻率,分別是門、盆、魂、痕、昏幾個字。

    每個人都在構思,只見黛玉心不在焉的樣子,大家都完成了作品,問黛玉好了沒有,否則就算輸了,黛玉拿起筆來,第一句,半卷湘簾半掩門,立刻覺得意境真的唯美,開頭不先寫花,卻寫看花的人,可謂構思精巧。

    然而最打動我的卻是“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這一句,寫出了海棠花的潔白、孤傲、堅貞的品格,詩句裡把黛玉的孤傲、高潔、清麗的性格和氣質表現的淋漓盡致,整首詩說的黛玉超凡脫俗、空靈飄逸、幽怨哀愁的性格,以花喻人,以詩寫人,意境和語句都堪稱完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克蘭軍方系統密碼為何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