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一般情況下一鉤到底、一鉤懸底比較好,此乃臺釣法基本狀態,需要事先調整好浮漂與鉤墜;

    不過在水庫也不一定要絕對達到這種狀態。因為與魚池相比,水庫面積大、水情、漁情都比較複雜,水底也不象魚池那樣平坦,有的地方有亂石、雜草、浮萍、樹枝甚至有時候灌溉呈現流動等;還有漁情也比較複雜,不僅種類多而且大小有懸殊;還有即使在家調得多好,但水庫釣魚隨時要更換釣餌和釣位,餌料重量、水底凹凸深淺都有變化;

    因此從理論上說釣鯽魚最好是如所述狀態,但由於水庫有異於魚池,也不一定非得達到,可多準備幾副鉤組,包括線徑、長短不一的,釣鯽魚一般是小鉤細線,但因為水庫隨時都有鯉魚、草魚、鯿魚等光顧且有大有小,因此需適當大一點的線組,比如2#主線、1.5#子線等搭配,也可單鉤釣,大漂、重墜尤其是釣遠,還可以長杆短線;

    同時帶幾隻海竿有助於漁獲,爆炸鉤、串鉤都使上;

    相對來說如果開口比較好上魚比較快鈍一點也可以,如果釣滑魚可靈一點,還有的時候根據天氣隨時調整,比如氣溫、氣壓、風速、晴雨天等。

    ------------------------------------------------------------------------------------------------

  • 2 # 小青年釣魚人

    雙鉤之間的調釣,鉤餌在水底的狀態,雙鉤之間的距離都會影響到魚口和中魚率。而且不同的水情,不同的目標魚,雙鉤距離對漁獲的影響確實挺大的。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來聊聊雙鉤之間的距離,怎樣提高中魚率和提高雙尾的機會。

    1,正常釣底目標魚是鯽魚之類的小個體魚。對於這種魚,我們講究的不多,一般距離控制在2個鉤距左右。因為這種底層魚,一般在底層覓食,不會上浮,如果鉤距太大反而會造成魚層混亂。而且因為個體不大,即使魚兒搶食,2個鉤距左右的距離也足夠了,不會出現擋口的現象。如果是釣鯉魚,那麼鉤距就要適當大一些,比如說2-3個鉤距,同時子線的長度也要大一些。因為鯉魚的個體比較大,警惕性強,長子線承受的拉力更強,釣鈍一點讓鉤餌在水底更自然一些,鯉魚咬鉤的機率會更高。

    2,釣浮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釣浮,但是釣浮是需要搜尋魚層的,比如說釣鰱鱅的時候。一般來講我們釣鰱鱅的時候鉤距都會很大,比如說我就習慣在5釐米以上,有時候甚至10釐米。其實不僅是釣鰱鱅這些大個體魚種,哪怕在釣浮的時候你抽白條,小鯿魚,加大鉤距也能明顯提高中魚率和雙尾的機率。不信你試試,如果你抽白條的時候鉤距2釐米,然後你加大到5釐米,中雙尾機率至少提高30%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透過調整鉤距來實現中魚率?比如說天氣不好,魚兒很容易出現上浮或者水層不固定。那麼這時候我們可以釣浮,也可以釣飛鉛來兼顧底層和中小層水域,也可以直接加大鉤距來兼顧更多的水層。比如說在釣草魚的時候,你無法判斷它們是離底了還是沉底,這時候可以用超長子線,加大鉤距,有時候鉤距甚至超過30釐米。一鉤離底,一鉤觸底,這樣中魚的機率會明顯高很多。尤其是在掛玉米作釣的時候,上鉤的玉米還會隨著水流左右晃來晃去的,魚兒很容易發現餌料的存在,能明顯提高中魚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昨天和前女友徹底說拜拜了,你們和前女友分手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