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嚴格地講,所謂哲學,那是需要一套縝密的邏輯推理理論體系的。而所謂的"東方哲學",其不過是一些與宗教、宗法關聯的倫理說教或思想智慧而已,它最多是屬於感性認知,是沒有哲學意義上的理性思考的。
4
回覆列表
  • 1 # 翕張文章耕耘者

    哲學是一門無聊的學問,研究者都是一幫無聊的人。中國幾千年來除了老子,大多數人都忙於實務,忙於農耕,忙於打仗,哪有無聊的時間去研究無聊的哲學。

    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奧古斯汀、阿奎那 、培根、霍布斯、洛克、貝克萊、休謨、斯賓塞、羅素、維特根斯坦;、笛卡爾、萊布尼茲、帕斯卡、斯賓洛莎、伏爾太等這幫無聊的人竟把哲學搞得精彩起來,卻令偌大中國的學界有點汗顏了。中國確實沒有像樣的哲學家,唯王陽明有點像。

  • 2 # 漫隨天下雲捲雲舒

    哲學在東方不但存在,而且是世界主流哲學最主要的發源地之一。

    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在全世界範圍內老子的道德經刊印併發行最多的,不是中國大陸而是歐洲!所以說老子的道德經已經浸潤了歐洲不下三百年之久,所謂大名鼎鼎的辯證法,實際上發源於中國的陰陽學說。老子的陰極生陽,陽極生陰就是矛盾論的核心!但由於十九世紀中國積貧積弱,中國很多的文化精髓都被西方所竊取了!現在還在發生的例子,比如《孫子兵法》還在被全世界所研究!

    有些人會說,中國為什麼沒有誕生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哲學和科學體系?是中國封建王朝的繼續及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並不是文化本身!中國全部文化的精髓,均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是那時的百家爭鳴,造就了中華文明文化和思想的主體!所以建國後毛澤東同志所提的百花齊放,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剛才還看到了一篇文章,意思是說哲學必須有嚴密的邏輯體系。但我們不要忘了,現代哲學是哲學和邏輯學共同形成的一個體系,我們不能拿今天的眼光去否定古代的哲學!如果我們拿今天的軍事理論去否定巜孫子兵法》,顯然是愚蠢的!

    總之,這個提問很奇怪,也就是說,在中國古代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哲學!就好比說在中國古代,設有現代意義上的軍事理論!

  • 3 # 使用者清風細雨2020

    哲學在東方是存在的,相傳,周文王創作了“周易”,這是一部有較豐富的哲學的辯證法思想的著作,它認為世界萬物具有陰陽二性,兩性相互遠動是世界變化的源泉,在宗教迷信中,帶有唯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思想,並提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思想,也提出“待機而動,自強不息”等積極思想,但它帶有神密主義色彩。但在後來春秋未期,老子的出現把中國的哲學思想推以高峰,老子打破了人們當時普通認為“神”創造世上萬物的一統天下的思想,他認為“道”是創造和養育了“天地萬物”,他認為構成天地四大因素是:人、地、天、道,他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說: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取法於自然。老子的這些思想是哲學唯物主義思想。老子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在向他自身相反方向運動,事物的薄弱部分則是轉化發生的地方,他講: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還認識到事物存在著相互依存又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例如:進和退、美和醜、前和後、強與弱、榮和辱、智與愚、生與死、困難與容易。等等辨證法思想。老子還講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機生,難易相成,學知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這就是說有了困難,才懂得容易,感到容易就知道困難。長與短,互相比較才能體現,高與下,互相對照才有比較,等等。老子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木強則折”“物壯則老”。老子唯物主義辯證法的思想廣泛而深入地運用到各個領域。從治國,人民生活中,用兵之道無處不在。所以說東方早就有哲學思想。

  • 4 # 六味樟腦丸

    首先說,哲學這個概念很廣泛。

    按照當代人的觀點,凡是可以稱學的,都必須有自己系統的理論骨架,還要有各種論點,還要自洽。不如此不足以稱之為——學。

    至於這個學是對是錯,還真是不重要。人類發展至今,都是依靠各種錯誤的理論引領。只不過,這些錯誤的理論相對來說更加正確一些。

    馬克思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就已經說了,真理,也是要不斷髮展的。

    而且,很多我們覺得極其正確的理論,不過是與真理近似而已。但是,這就足夠讓人類邁出前進的步伐了。

    牛頓的定律,不就是更接近真相的近似嗎?直到今天,我們不是還離不開他嗎?使用更正確的理論,得出更精確的答案,我們的腦容量不嫌太小嗎?放不下啊!

    所以說,一個理論,能自洽,有點錯誤很正常了。這都不算啥。

    所以,有錯誤的哲學,也是哲學啊!何不食肉糜,並不是值得推崇的態度。

    況乎,一件事情的四種境界,要這樣區分: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親而譽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這四種之外,就是,大家夥兒都不知道之;以及,大家夥兒把它扔垃圾堆裡棄之不顧之。

    真理必然位於探索者的前方。能找到的話,就不用探索了。

    找到的,說下僅知之,那都是抬舉我們這些下里巴人了。大機率,我們還沒聽說呢。還不知之呢。

    至於親而譽之的,那就是大家夥兒能大概知道一些的了。所以親切,所以讚譽。所以,那就代表,這事兒也就不怎麼樣了,也就那麼回事兒吧。

    畏之的,我舉個例子說明吧。你小時候怕考試不?這就是知道鍋是鐵打的了。怕了怕了……

    侮之,就是大家夥兒都覺得他low爆了。

    大家都棄之不顧的,也許就是垃圾,比如大清的辮子。也許,就是深埋於泥土的黃金鑽石,等待挖礦人的出現。

    要不然,辯證唯物主義怎麼會說,事物是螺旋形,拐著彎轉著圈的發展呢?當然是因為馬克思看明白了這些事情。

    以上,是大概說一下——學。再說——哲。

    成系統的,是哲學。但是,不成系統的,也有一些,被大家親而譽之,歸類到哲學裡邊了。甚至,像

    酒是穿腸毒藥,氣是惹禍根苗……

    這也能歸類為哲學。

    要這麼說的話,那我們的哲學可就多了去了。不過,這有點說不過去了。

    我個人覺得,必須是成系統的,能自洽的,有論點的,探索天地之間大道的,才算得上能拿出手的哲學。

    如果按這種標準遴選的話,《易經》,能算哲學。不要管它好不好對不對,它符合標準!

    《道德經》,這個是哲學。這不是我說的;華人也這麼說,外華人也這麼說;我這人又隨和,也就這麼跟著說唄。

    其實我覺得,中國哲學並不是沒有發展,朱熹和陸九淵,就狠狠地抬過一次槓。這就說明,中國古代,哲學在發展。而且,陸九淵很厲害啊,絕對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但是很可惜,陸九淵的哲學,輸給了朱熹的名氣,以及腐儒們的利益。朱熹這種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說了啥的,竟然被捧到了祭臺上,憑啥?而且,朱熹自己都承認,還是陸九淵厲害。可是,這有什麼用?儒家,要哲學幹什麼?有了哲學,不就砸了儒家的飯碗嗎?所以,陸九淵熄火了。大家都知道朱熹,誰知道陸九淵家住哪裡兄弟幾個?

    然而,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的答案:中國古代,有哲學!

  • 5 # 陋室痴

    怎麼這麼說呢?東方沒有哲學?在我看來,我們中華民族是哲學的集大成者,毛澤東思想就是一個哲學的思想體系,《矛盾論》是哲學嗎?不客氣的說,毛澤東就是用哲學的理念,把中國的各種矛盾,具體情況,臻密分析,進而引導中國革命的,就是因為毛澤東有一個無與倫比的哲學頭腦,中國革命才得一成功。中國的孔子、孟子都是大哲學家,深遠的影響了中國幾千年。哲學,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論。中國,雖然不是世界的哲學發祥地,也毫無疑問的是世界哲學實驗的理想沃土,是世界運用哲學最成功的國度。何謂“哲學,在東方存在不”?

  • 6 # 卓偉章

    任何國家、民族乃至地域、人種都有哲學,簡單的哲學是把報紙折起來學或猜,稱為“筒易哲學”,複雜一些是把報紙展開對裡面的內容資訊加以比對,然後分析論證,表達觀點,力爭說服世人。其實,哲學有兩個特徵,一、它是一種與各國各民族各膚色人種的歷史傳統息息相關的文化門類和學科;二、哲學釋放出的各種論證沒有對與錯,它是表達觀點和觀念的文化形式。偉人毛主席曾說:溫度可以使雞蛋蜉成雞,但溫度不可能把石頭變成雞。他老人家還說:在一定的條件作用下,壞的事情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的事情也可產生壞的結果。毛主席這種辯證法就是最形象的哲學。

  • 7 # 山海村人

    《東方文化漫步》之一

    奇妙的東方思維

    東方文化,是一座廣袤深遽而神奇美妙的“神秘園”。漫步其間,時有驚喜,時有讚歎。您會發現,這裡有許多跟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並可相映成趣的東西。首先,您一眼就會看出,其思維特質跟西方簡直是涇渭分明:如果說,西方文化的思維特質是注重實證,精於計算,重視個體,講求精確,理性思維,抽象表達;那麼,東方文化思維更重於整體性、聯絡性、模糊性、感性和形象表達。

    您看,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概念,也是東方文化和古代哲學的核心理念,正迎面而來:

    ”天人合一”一一整體的宇宙觀。

    中華古代自伏羲時代始,人們就認識到,人類是世間萬物的一個物種,是完整的世界大系統中不可分割的一分子,倚天地水火風雷山澤而生,一舉一動與之慼慼相關。人們依此設立了乾、坤、震、巽、兌、艮、離、坎“八卦”,根據人與自然關係的變化,來分析兇吉順逆,決定自己的行為。

    到了周春秋戰國乃至秦漢時期,中原文化形成了完整的陰陽五行學說:世間萬物由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構成,在陰陽兩種作用相反而相輔相成的能量推動下,實現自然有序的變化發展。

    古代東方哲學經典《道德經》,將人類提高到天地間相當高地位,認為“道大,天大,地大,王(人)亦大”,但也提醒必須老老實實託打挾著尾巴作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跟以軒轅黃帝與岐伯對話形式宣教世人的《黃帝內經》,反覆叮囑人們要想活得好、活得長些,就必須乖乖的順乎陰陽,和乎四時,不可違背自然法則,是同樣的“中華家規”。

    這些經典,奠定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這一東方文明之內在生存理念。用現代的話來說,所謂天人合一,大體上有幾層意思:

    人與客觀自然整體之間,是互相聯絡、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的關係,人必須效法自然,遵循規律而不能違背客觀規律;

    人與林林總總的世間萬物之間,也是物種之間互相依存的關係,人類必須學會與世間萬物和諧共生;

    人體本身跟身外客觀世界,包括金、木、水、火、土這五行,包括不同的方位、顏色、氣味、性狀等等,無不存在微妙的對應聯絡,從而產生對人體各器官各功能的促進(相生)和抑制(相剋),並且隨時由於內因、外因的變化而發生轉變。這個認識,直接催生了循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的中醫。

    與“天人合一”理念相關聯的,是東方文化的另一基本法則:

    “道可道,非常道”一一模糊的認識論

    我們看到,上面這些通天徹地、包羅永珍的認識,不是像西方那樣,從化學物理數學之實驗應證、精確計算和理性的抽象描述得來,而是感性的直觀的覺悟和具象表述,因而表現為一定的模糊性。甚至於認為,“模糊”,至少相當長時間內,是人類對世界認識的真實狀況。

    比如,《道德經》開宗明義第一章的第一句就告訴我們:“道,可道,非常道。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和執行規律,本來是人類無法說明白的;如果憑人們主觀努力,勉強去觀察和描述出來,已經不是事物本來固有的客觀規律了。因為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和認知或曰猜想,只是十分膚淺、片面、侷限、模糊的,有時甚至是扭曲的。我們用現代眼光來看老祖宗的這個判斷,它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客觀唯物論原理完全吻合。數千年東方文化發展史中,這種認識論的法則一以貫之。

    我們看,即便是面對宇宙起源這樣重大問題,《道德經》也只有寥寥數語: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試著用現代的話來表述,大致是這樣:天地萬物出現之前,是一片混混沌沌的狀態,裡面沒有任何事物,卻又蘊含著生髮萬物的能量,姑且稱為“常無”狀態,也稱“一”的階段,屬“天地之始”;而這“一”的狀態下,本身孕含著“陰”與“陽”兩種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的作用力,這時姑且稱為“二”,又稱“常有”一一將有未有,有生髮的萌動而未有生髮的實際產物,屬“萬物之母”;當陰陽二氣互動作用達到一定臨界點時,產生質的突變,生髮出世界上第一個事物,這就是“三”的瞬間;有了這一瞬間的第一個事物,就一發而不可收拾,延綿不絕,滋生萬物,形成現在世界這個模樣。一一諸位,這可不是我在隨口說的,不信請看看《道德經》的開篇第一章。而且,這更不是老子他老人家隨口說的,這裡面飽含了東方人對宇宙觀察和感悟的智慧結晶。我們再翻閱一下晚於老子一千餘年的西方大哲學家康德,關於宇宙起源的“星雲說”,會發現與《道德經》的描繪,幾乎一模一樣。而這位康德先生,又是最認識和最肯定東方文化的西方大學問家之一。我幾乎可以肯定,康德的“星雲說”,受到了《道德經》的正面影響。

    可以說,東方人這種整體的形象的感性而模糊的思維特質,數千年來,一直體現在哲學、文學、美學甚至兵學等領域,浸潤到了人們身邊的琴、棋、書、畫、詩、酒、茶、花,而成為創作、鑑賞、享受的文化習慣。

    就說東方文化奇葩的詩歌吧。中華大地作為詩的沃土,從周春秋時期的“黃河文化”代表《詩經》,戰國時期“長江文化”代表《楚辭》,漢樂府及古風,到唐詩、宋詞、元曲,兩千多年間內容形式風格不斷演變,但都遵循一個基本的創作法則:創造“意境”以“言志”。而意境,即是透過借景生情或融情入景,創造出來的情景交融的文學意象。人們欣賞到的這些詩歌意境呢,含蓄或明快,濃重或輕柔,冷峻或平和,熱烈或靜雅,哀怨或歡愉,悠遠或窘迫,還有對詩歌的“氣韻”、“神采”、“風骨”等尋味。光這些形容詞,五花八門,足以讓每位西方人士眼花繚亂。而在東方文化人看來,這些感性的、具象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認識,正是中華詩歌創作及欣賞的魅力所在;且由於它的模糊性,又給了每位欣賞者對每首詩“意境再創造”的自由空間。這與中國書畫意境的創造及欣賞,大同小異。我在這裡抄錄唐人孫過庭《書譜》中,專門描繪書法筆墨變化的一段話: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鳳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

    看,這種感性十足的具象表達,給似乎“單調”的書法線條與結構,賦予了多麼神奇的藝術魅力!

  • 8 # 沈理然體育技術與經濟

    “泛哲學”現象在中國思想發展程序中是一個普遍現象,實際上也是一種無思想社會獨立性的現象。因為,有思想的人總是期望君王使用自己的思想,透過君王治國,而沒有意識到把自己的思想設計成一個完整的屬於自己的思想成果(體系)影響社會,成為君王治國的一個屬於自己的部分。也就沒有所謂學科的形態和應用。

  • 9 # lyb1981227

    是這樣的。哲學要求有邏輯,說的非常明白,而東方的哲學沒有這些特點,只有廣泛的哲學思想,導致形不成嚴密的學科。

  • 10 # 那個米

    東方沒有西方意義上的哲學,西方沒有東方意義的道。

    東方的道是模糊的,其實是持不可知論。

    西方的哲學講究清晰,尤其是邏輯清晰,是持可知論。

    我相信未來的人類還是認同不可知論多一些。

  • 11 # 一個同齡人

    這種說法實際上是對於中國的汙衊和醜化以及貶低!這是氾濫與整個世界、包括氾濫與許多華人潛意識中的一種評價!“泛哲學”在過去的哲學史上、在大學的教科書上沒有聽說過;只有在近四十多年的社會中才看到過:這種“泛哲學”的具體表現就是:任何學科和行業都可以冠之與“哲學”的名稱!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實際上就是沒有受到過規範化的文化教育、不懂的什麼是哲學而又敢於隨便亂說造成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鳥類為何有喙而無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