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般若修行

    意思是:“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

    通俗點說: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包括運氣),與天地無關,天還是幹天的事,地還是乾地的事,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天地最是自然不過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出自今本《道德經》第五章。

    芻狗[chú ɡǒu]: 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

  • 2 # 劉止明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字面意思遍是,天地不仁儀,對於世間萬物都不理會,實若草狗,若要想真正理解老子的意思,便要看完全本道德經才能理解其意。縱關整本說來理解,天地不仁,是指天地無私,即不幫你也不幫他,不仁及是對萬物絕對的公平,什麼都不干預,自生自滅,以天地來說,人不過是一種物種,和螞蟻,鳥蟲並沒有什麼區別,待遇也是一樣。

    即給生的權利也讓死無可避免,眾生平等,,不對誰好也不對誰壞。

    老子道德經,所提倡的,也是這種思想,無為而治。放到這句話說,便是人類大不過天,切莫破環這自然裡的任何東西。

  • 3 # 輕衣公子

    首先要正確看待什麼是“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他不是後世某些人理解的消極無為,而是更宏達的宇宙觀和世界觀的補充。

    道的核心道法就是宇宙法則。而道本身又包含陰陽。套用到現在的宇宙,簡直就是驚人的相似。

    現在我們來探討這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通俗的說:天地看待事物是一樣的。但往深看,大道無情。在宇宙規則面前,沒有好與壞也沒有善惡之分。有的只是執行法則。人在法則面前連做芻狗的資格都沒有。

  • 4 # 鼻菸客

    這個仁,還有芻狗。都讓人費解。個人理解,從字面上,用俗話說就是:天地沒有仁心,沒心沒肺,而天地對於其中的萬物,就像是對待祭祀用的草狗一樣。這是無情物對無情物的局面。即使是天地間的有情眾生,對於天地而言,也和對待無情物沒有區別。那天地化育,萬物之生髮,乃是遵循自然大道(規律),任運變遷。

    如果我們聯絡到,下文: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才是本段要推論的目標。

    聖人之治,要超越人的侷限性,也就是凡夫的見聞覺知、七情六慾,而遵循於道,應機施教、應機設化。

    進一步,我們再和大乘佛教中一段偈頌對照看,就可以理解地更深刻。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摩尼如意樹,無心能滿願。因福與宿願,諸佛亦現身。大意是:諸佛色身滅度後,因為其願力和眾生的福德相應,也能現身發揮作用,就像傳說中的如意樹,雖然寶樹無心,是無情物,但是在被祈求的時候能夠發揮作用。

    雖然佛教和道教不是一個體系,但兩教在“無情而有作用”這個方面,老子這段話和大乘佛教是一致的。只是兩者把發揮作用者,一者謂之道,一者謂之佛而已。

  • 5 # 出門在外的老王

    仁,儒家推崇的,實際上就是有階級的愛,也就是有私。

    芻狗,草狗,實際上是一種祭品,要是不理解,可以當做紙錢看待,可有可無。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就是指天地無情,是萬物若無物。

  • 6 # 光芒地帶

    老子的《道德經》上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要仔細研究一下,才會正確全面的理解。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自古以來,很多人都批評老子這句話為陰險、刻薄,看事情太透徹。因為他們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無所謂仁不仁,生了萬物,又把萬物當芻狗來玩弄。這是對老子思想的誤解和曲解。這裡的“芻狗” ,本意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犧牲(因為用不起豬、牛、羊等大的犧牲)。隨著社會風氣的演變,人們漸漸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隻狗形來代替(就相當於後來在拜祀的時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一樣)。芻狗做好以後,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後,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聖人如果也是沒有仁愛,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天地生了萬物,它沒有居功;天地給萬物以生命,它沒有自認為榮耀;天地做了好事,使萬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沒有條件。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更沒有想從萬物那裡取回什麼報酬。而人之所以對萬物差,甚至人幫助了人,往往都附帶了條件,希望有所回報,是因為人的自私的觀念使然。所以,老子建議人要效法天地的“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的精神,養成這樣的胸襟。這是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真正意思。

    出自《道德經》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則在汶川大地震之後,《老子》的一句話不脛而走,這句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們的理解大概是:“天老爺,你真不仁,竟然如此糟踐百姓!”這種理解符合《老子》的原意麼?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出自今本《老子》第五章。傳說中的河上公(有人以為是漢文帝時人)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天地生萬物,人最為貴。天地視之如芻草、狗畜,不責望其報也。”“聖人”句注仿此。其意是說天地不講仁恩,只是任自然,將萬物看作草和狗。王弼注:“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為。造立施化,則物失其真。有恩有為,則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天地不為獸生芻,而獸食芻;不為人生狗,而人食狗。無為於萬物而萬物各適其所用,則莫不贍矣。若慧(通惠)由己樹,未足任也。”(據樓宇烈《王弼集校釋》)王弼之意,也是以為天道任自然而已,並不加惠於物。而萬物各自有所用,如獸吃草,人吃狗之類。

    名滿天下的胡適先生,其《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中,有對《老子》這句話的解釋,提出了兩種說法:第一種,就是王弼說,那就是將仁解釋為慈愛;第二種,則作了哲理上的推闡,說:仁即是“人”的意思。《中庸》說:“仁者,人也。”《孟子》說:“仁也者,人也。”劉熙《釋名》說:“人,仁也;仁,生物也。”不仁便是說不是人,不和人同類。古人把天看作有意志,有知識,能喜怒的主宰,是把天看作人同類,這叫做天人同類說。老子的“天地不仁”說,似乎也含有天地不與人同性的意思。

    鍾泰先生的《中國哲學史》第一編第三章有附文《〈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解》,對此有所駁正。雲:“吾統觀《老子》全書,知其說之出於穿鑿,未足據為定論也。”其下就從三方面來闡述:首先,從語言上來看,所謂“仁者,人也”的說法,是求其語源,不是等義。“‘人’字乃抽象名詞,非具體名詞也。故以人為仁之訓則可,而以人易仁則不可。”而且依胡適之說,也只能說“非仁”,不能說“不仁”。何況此句之下又有“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之語,總不能理解為“聖人不是人”吧?其次,從《老子》全書來看,“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都是《老子》之言。所以要認定老子打破天人同類的謬說,證據是不足的。再次,胡適之誤,是信了王弼關於“芻狗”的誤說。王弼之說,分芻與狗為二物,說天不為獸生草,而獸吃草;天不為人生狗,而人吃狗。這裡含有天以萬物為草芥之意。實則芻狗是一物。《莊子·天運篇》載師金之言曰:“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齋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意思是:芻狗紮成而未祭獻時,用盒子盛著,上面用精美的繡巾覆蓋著,尸祝齋戒了來送它到祭壇上。等到祭獻以後,就廢棄了,走路的人就踐踏著它的頭顱和脊背,拾柴草的人就撿起來燒火)“以萬物為芻狗”是說將萬物看作芻狗,用時尊榮,用後即棄之如弊屣,順其榮華至衰敗的發展過程。這自然是不講仁恩了。

    應該說,鍾先生的說法是比較正確的。但是,芻狗到底是什麼,做什麼用,其生滅過程如何?鍾先生也沒有說清楚,如說芻狗就是芻靈之類。在其所著《莊子發微》中還展開來說:“以茅草扎作人形,以殉葬,則謂之芻靈;以祭祀,則謂之芻狗。後世畫神像於紙,以竹為骨而張之,謂之紙馬,即芻狗之變。紙馬非馬,知芻狗非狗矣。李頤雲:‘結芻為狗。’非也。……蓋自秦以後,芻狗之制已不存。故魏、晉間人已不知芻狗為何物,而各以其意說之。不知狗之為言苟也,以其暫制而用之,故謂之苟,豈象狗形者哉?”

    實際上,“芻狗”就是扎草為狗形,疾疫時用於求福禳災,此時要文飾妝扮一番。祈禱之後,侍祭者可享用祭品,而芻狗即便棄置,人踏車轢,隨後就將它當做柴草,一燒了事。我們看漢、魏、晉文獻中的記載,就可以明白。《淮南子·齊俗篇》說芻狗和土龍剛剛做好的時候,用青黃色來文飾,蒙上綺繡,纏著紅線,尸祝穿著純黑色的祭服,大夫戴著禮帽來迎送它們。等到用完之後,土龍不過成了一堆土壤,芻狗不過成了一堆草芥罷了,有誰看重它們呢?許慎在其下注:“芻狗,束芻為狗,以謝過求福。土龍,以請雨。”很顯然,芻狗就是用草紮成狗的樣子,土龍就是用泥土做成龍的模樣。芻狗是用來謝過求福的,土龍是用來求雨的。《說山篇》也說“芻狗待之而求福”。《說林篇》又說:“譬若旱歲之土龍,疾疫之芻狗,是時為帝者也。”這就說得更清楚了,芻狗的一個大用處,是瘟疫流行之時,用來祭神求福的。這時,它的位置,儼然是帝王一般。自然,用後就扔了。

    芻狗祭祀之前,位置尊崇,極盡榮華,祭祀之後,立即廢棄,車轢火燒,已如上述。而《三國志·魏志·周宣傳》說三夢來展現芻狗祭祀後的三個過程,也很有意思。說的是周宣善於占卜,有人就故意來考考他,說是夢見芻狗了,周宣說將會得到美食。不久出行,果然遇到豐膳。後來又說,又夢見芻狗了,周宣說:“你要小心,會墮車折腳。”不久,果如其言。第三次又說夢見芻狗,周宣說:“特別要注意呀,你家將失火。”家裡真的很快遭到火災。問的人後來說:“其實我三次都沒有夢到芻狗,為什麼這麼靈驗呢?”周宣說:“這是神靈讓你說的,和真夢沒什麼不同。”問的人說:“我三次都說夢見芻狗,為什麼結果很不同呢?”周宣說:“芻狗,是祭神之物。祭祀初畢,祭品可以分人,所以得到美食。祭祀結束,芻狗為車所碾壓,所以會墮車折腳。這之後,就要將殘碎的芻狗拿去燒火了,所以會失火。”(宣曰:“芻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夢,當得餘食也。祭祀既訖,則芻狗為車所轢,故中夢當墮車折腳也。芻狗既車轢之後,必載以為樵,故後夢憂失火也。”)。

    綜上來看,這其實就是自然的過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就是天地並不施仁恩,只是讓萬物如芻狗那樣走完自己由榮華到廢棄的過程而已。

  • 7 # 段食行者當智

    天地不仁不是真的不仁,而是大仁。人們認為的仁是一種情執,而不是真正的仁。以萬物為芻狗,就像人們看待小狗狗一樣,雖然很喜歡小狗狗,但是不會產生與人之間那樣的情執。聖賢與天地一樣都是大仁,會把為人處世之道教與世人,而不會因為有人做得好而開心,也不會因為有人做的不好而惱怒憂愁。這就是沒有情執,所以是大仁。

  • 8 # 無味地黃丸

    在天地的視角上,對待萬物無所謂仁,也就是一視同仁。此處的無不是表示否定,而是表示不相干,整本道德經都是講無,無為,只有不干預,才能洞見真理。天地和萬物,看起來是類同,但結合下一句就知道兩者不在一個層次。正是因為如此,天地不會關心萬物,只按自己的方式執行。而一視同仁,就是都視為芻狗,芻狗是祭祀用品,可見天地也並不貶低萬物。類比的,不在同層次的事物,不要用仁去綁架,就好像NASA每年燒錢玩高科技,有修女寫信問他們,你們這些錢為什麼不拿去救助現實的窮人,卻去那些縹緲的東西?其實是一樣的道理,兩者不一個層次,否則你花錢看電影而不捐款救人豈不是罪大惡極,但修女強行用錢作為紐帶將兩件事情聯絡了起來,知仁而不知不仁,也就是仁是有範圍的。

  • 9 # 簡單l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鄒狗,這句話不能看表面的意思,不知可知道,簡單來說,就是,天地不偏不倚,不會因為你榮華富貴向你傾斜,也不會因為你貧窮而加害於你,就像生老病死一樣,比如父母二老,把1萬元給老大,6千元,給老二4千元,老二肯定心裡不滿,反之也一樣,比如你的上司,讓你幹百分之60的活,讓其他人幹百分之40的活,拿同樣的工資,所以天地是公平的,如果不這樣這會出現其他的問題,也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 10 # 裕凡科技

    儒家講究一個字,仁。而道家,追求的道,自然規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道家和儒家,誰的境界更高,明眼人會高下立判。大自然有自身規律,談不上“仁”或者“不仁”。老子說,天地不仁,其實只是為了反對儒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拒絕藉口為話題的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