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吾趣歷史
-
2 # 流浪006
程門立雪的典故:
宋朝時候,有個讀書人叫楊時,他非常尊敬老師。他的老師是當時著名的學者程顥。楊時四十多歲的時候,程顥死了。他聽說程顥的弟弟程頤也是一個有學問的人,就又拜程頤為老師。有一個下雪天,楊時去找程頤請教一個問題。他到了程頤家裡,聽說程頤正在睡午覺,便一聲不響地等著。過了好久,程頤醒了,才知道楊時已經等了好久,趕忙起來同他議論問題。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得很厚了。
楊時這種愛好學習、尊敬老師的優良品德,受到了很多人的稱讚。後來,人們就把這件事概括成“程門立雪”這句成語,來形容那些愛好學習又尊敬老師的人。
拼音:chéng mén lì xuě
釋義: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出處:有兩個。一個是《二程語錄·侯子雅言》
原文:“遊、楊初見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覺,顧謂曰:‘賢輩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門,門外之雪深一尺”。
釋義:遊酢、楊時第一次拜見伊川(程頤),伊川閉著眼睛坐著,遊、楊兩人在旁邊恭恭敬敬站著.伊川醒來,看著兩人說:“你們還在這裡嗎?天已經晚了,暫且停止吧.”等到兩人出門,門外的雪有一尺深.
另一個是《宋史》中的《楊時傳》
原文:楊時和遊酢“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註釋:暝:同“眠”,瞌睡。侍立:陪立在旁。去:離開。既:已經。覺:睡醒。
釋義:有一天楊時和遊酢去拜見程頤,程頤正在打瞌睡,楊時與同學遊酢恭敬地站在一旁沒有離開,等到程頤睡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經一尺多深了。
擴充套件資料:
程頤(1033年~1107年),字正叔,漢族,洛陽伊川(湖北省紅安縣二程鎮)人,世稱伊川先生,出生於湖北黃陂,北宋理學家和教育家。為程顥之胞弟。
程顥:程顥(hào)(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後從開封徙洛陽。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和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反對王安石新政。學術上,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倡導“傳心”說。主要作品《定性書》、《識仁篇》等。
楊時(1044—1130)字中立,號龜山,北宋學者、官吏。中國著名的理學家。北宋熙寧九年登徐鐸榜進士,歷任州一級的司法、防禦推官、教授、通判等職,還擔任過知縣、秘書郎、著作郎、徑筵、左諫議大夫、工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等。
回覆列表
北宋大學問家楊時和遊酢去拜會當時著名的理學家程頤。程頤正在閉目養神,楊時、遊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長時間。程頤醒來,門外已雪深一尺。後人就以“程門立雪”作為尊師重道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