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ju,從手從輿。四手託物、對擎。
〈動〉
(1) (形聲。小篆字形,從手,舉( yǔ)聲。本義:雙手託物)
(2) 同本義 [raise;lift up]
舉,對舉也。——《說文》
舉,擎也。——《廣韻》
舉 繁體字:擧
拼音:jǔ
注音:ㄐㄩˇ
部首:丶,部外筆畫:8,總筆畫:9
五筆86:IWFH
五筆98:IGWG
倉頡:FCQ
鄭碼:VDOB
筆順編號:443134112
四角號碼:90508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4E3E
“舉”字的基本解釋:
①向上託;向上伸:舉重|舉手|舉頭望明月。
②行動;動作:舉止|舉動|壯舉|一舉兩得。
④提出:列舉|舉例|舉一反三|不勝列舉。
⑤推選;推薦:選舉|推舉|舉薦。
⑥全:舉國上下|舉世聞名。
繁體字筆順:撇、豎、橫、橫、橫、豎折折鉤、撇、橫折、橫、橫、橫、撇、捺、橫、橫、豎。
舉
形聲。小篆字形,從手,舉聲。本義:雙手託物
同本義
舉,對舉也。――《說文》
舉,擎也。――《廣韻》
其堅不能自舉也。――《莊子·逍遙遊》
舉所佩玉玦。――《史記·項羽本紀》
中丞愧甚,舉屏自障。公(袁可立)讀法聲益厲,中丞遂自劾去。——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又如:舉桉(桉同“案”。借指夫妻相敬);舉案(舉起托盤以進奉食品)
拿起;提起
舉全吳之地。――《資治通鑑》
舉以予人。――宋·蘇洵《六國論》
又如:舉白(舉杯喝盡。乾杯);舉踵(舉起腳跟。比喻切望);舉綱持領(提起網的總繩,網眼就張開了;提起皮衣領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順了。比喻辦事要抓關鍵部分)
飛,飛起;飄動
舉(舉、擧)jǔ
⒈抬起,向上託:~頭。~手。~槍。~案齊眉。〈引〉
①行動,動作:~動。創~。一~成名。
又系倭夷之婿,廢立之舉,實借倭為之。——明 袁可立《請討篡逆疏》
②發起,興辦:~義。~辦工廠。
⒉提出:~例。列~。
⒊推選,推薦:推~。選~。
⒋全:~國歡騰。~世無雙。
⒌揭發:檢~。
⒍①點火。②生火做飯。
詳細釋義
1.共舉,對舉。 《後漢書·張讓傳》:“監奴乃率諸倉頭迎拜於路,遂共~車入門。”
《三國志·蜀書·杜微傳》:“微固辭,~而致之。”
2.同“輿”。車。
《墨子·公輸》:“鄰有敝~而欲竊之。”
蕭嶷《自陳啟·又啟》:“出籬門外,乘~鳴角。”
3.同“輿”。眾,多。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人眾車~,萬物殷富。”
《漢書》:作“輿”。
4.盛放酒器的禮器。同“棜”。
《儀禮·既夕禮》注:“棜,今之~也。”
5.科舉時代考中舉人。
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袁可立)戊子(1588年)舉於鄉,己丑成進士。”
舉,ju,從手從輿。四手託物、對擎。
〈動〉
(1) (形聲。小篆字形,從手,舉( yǔ)聲。本義:雙手託物)
(2) 同本義 [raise;lift up]
舉,對舉也。——《說文》
舉,擎也。——《廣韻》
舉 繁體字:擧
拼音:jǔ
注音:ㄐㄩˇ
部首:丶,部外筆畫:8,總筆畫:9
五筆86:IWFH
五筆98:IGWG
倉頡:FCQ
鄭碼:VDOB
筆順編號:443134112
四角號碼:90508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4E3E
“舉”字的基本解釋:
①向上託;向上伸:舉重|舉手|舉頭望明月。
②行動;動作:舉止|舉動|壯舉|一舉兩得。
④提出:列舉|舉例|舉一反三|不勝列舉。
⑤推選;推薦:選舉|推舉|舉薦。
⑥全:舉國上下|舉世聞名。
繁體字筆順:撇、豎、橫、橫、橫、豎折折鉤、撇、橫折、橫、橫、橫、撇、捺、橫、橫、豎。
舉
形聲。小篆字形,從手,舉聲。本義:雙手託物
同本義
舉,對舉也。――《說文》
舉,擎也。――《廣韻》
其堅不能自舉也。――《莊子·逍遙遊》
舉所佩玉玦。――《史記·項羽本紀》
中丞愧甚,舉屏自障。公(袁可立)讀法聲益厲,中丞遂自劾去。——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又如:舉桉(桉同“案”。借指夫妻相敬);舉案(舉起托盤以進奉食品)
拿起;提起
舉全吳之地。――《資治通鑑》
舉以予人。――宋·蘇洵《六國論》
又如:舉白(舉杯喝盡。乾杯);舉踵(舉起腳跟。比喻切望);舉綱持領(提起網的總繩,網眼就張開了;提起皮衣領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順了。比喻辦事要抓關鍵部分)
飛,飛起;飄動
舉(舉、擧)jǔ
⒈抬起,向上託:~頭。~手。~槍。~案齊眉。〈引〉
①行動,動作:~動。創~。一~成名。
又系倭夷之婿,廢立之舉,實借倭為之。——明 袁可立《請討篡逆疏》
②發起,興辦:~義。~辦工廠。
⒉提出:~例。列~。
⒊推選,推薦:推~。選~。
⒋全:~國歡騰。~世無雙。
⒌揭發:檢~。
⒍①點火。②生火做飯。
詳細釋義
1.共舉,對舉。 《後漢書·張讓傳》:“監奴乃率諸倉頭迎拜於路,遂共~車入門。”
《三國志·蜀書·杜微傳》:“微固辭,~而致之。”
2.同“輿”。車。
《墨子·公輸》:“鄰有敝~而欲竊之。”
蕭嶷《自陳啟·又啟》:“出籬門外,乘~鳴角。”
3.同“輿”。眾,多。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人眾車~,萬物殷富。”
《漢書》:作“輿”。
4.盛放酒器的禮器。同“棜”。
《儀禮·既夕禮》注:“棜,今之~也。”
5.科舉時代考中舉人。
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袁可立)戊子(1588年)舉於鄉,己丑成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