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漢字「竜」と「龍」,都是泛指東亞文化圈傳說中的龍,比如日本龍、中國龍、南韓龍、越南龍等。形象上主要如下:
「竜」是「龍」的省略體,兩者都發「りゅう」(還有:りょう、たつ)。
「ドラゴン」是歐洲神話中的龍,即英語、法語dragon,俄語дракон的音譯。形象上大致如下:
(歐洲各地的龍的形象並不完全一致)
只要來自東方傳說或者西方神話,兩者在對應的使用區分上,基本是明確、沒有分歧的。
但對於近代的或新創作的文藝作品,在具體使用「ドラゴン」還是「竜」或「龍」方面完全取決與作者,無關形象。其實,不僅名稱,包括所有的屬性及形象特徵均由作者賦予。比如著名的動漫作品『ドラゴンボール』(《七龍珠》)
「ドラゴンボール」(Dragon Ball)沒召喚出歐洲式樣的ドラゴン,卻是東亞式樣的神龍。
那美剋星的「ドラゴンボール」雖然召喚出了歐洲ドラゴン式樣的神龍,但確沒有ドラゴン附屬的“惡龍”屬性,而是東亞龍常帶有的“祥龍”屬性。
中國的「龍」,在詞意方面包含了日語「ドラゴン」和「竜」兩者。中文語境中的「ドラゴン」,一般透過上下文或者「惡龍」等詞條來明確西方「龍」這一屬性。
至於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差別,主要可能還是由於中文語言體系所採用的漢字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意音文字,以及由於認知侷限、思維差異等問題而導致的不同語言之間的詞意差別。在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進行意譯的過程中,往往由於詞意本身的內涵不一致,而無法實現有效互譯,漢字詞意經由和外來語言互譯後,可能更多地會形成一種詞意擴容。比如「羊」這個中文詞,在英語中根本找不到對應的詞,但仍可以使用「羊」來歸納英語世界中被中文使用者認為是羊的各種被創造出來的各個單詞比如sheep綿羊、goat山羊、ram公羊等,但估計不包括antelope羚羊。
而現代日語只是保留了部分漢字,作為其語言體系的一部分,整體上它採用日語假名,即拼音文字。它可直接音譯吸納外來拼音體系中的文字,並保留其原意或者賦予新的內涵。
日語漢字「竜」と「龍」,都是泛指東亞文化圈傳說中的龍,比如日本龍、中國龍、南韓龍、越南龍等。形象上主要如下:
「竜」是「龍」的省略體,兩者都發「りゅう」(還有:りょう、たつ)。
「ドラゴン」是歐洲神話中的龍,即英語、法語dragon,俄語дракон的音譯。形象上大致如下:
(歐洲各地的龍的形象並不完全一致)
只要來自東方傳說或者西方神話,兩者在對應的使用區分上,基本是明確、沒有分歧的。
但對於近代的或新創作的文藝作品,在具體使用「ドラゴン」還是「竜」或「龍」方面完全取決與作者,無關形象。其實,不僅名稱,包括所有的屬性及形象特徵均由作者賦予。比如著名的動漫作品『ドラゴンボール』(《七龍珠》)
「ドラゴンボール」(Dragon Ball)沒召喚出歐洲式樣的ドラゴン,卻是東亞式樣的神龍。
那美剋星的「ドラゴンボール」雖然召喚出了歐洲ドラゴン式樣的神龍,但確沒有ドラゴン附屬的“惡龍”屬性,而是東亞龍常帶有的“祥龍”屬性。
中國的「龍」,在詞意方面包含了日語「ドラゴン」和「竜」兩者。中文語境中的「ドラゴン」,一般透過上下文或者「惡龍」等詞條來明確西方「龍」這一屬性。
至於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差別,主要可能還是由於中文語言體系所採用的漢字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意音文字,以及由於認知侷限、思維差異等問題而導致的不同語言之間的詞意差別。在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進行意譯的過程中,往往由於詞意本身的內涵不一致,而無法實現有效互譯,漢字詞意經由和外來語言互譯後,可能更多地會形成一種詞意擴容。比如「羊」這個中文詞,在英語中根本找不到對應的詞,但仍可以使用「羊」來歸納英語世界中被中文使用者認為是羊的各種被創造出來的各個單詞比如sheep綿羊、goat山羊、ram公羊等,但估計不包括antelope羚羊。
而現代日語只是保留了部分漢字,作為其語言體系的一部分,整體上它採用日語假名,即拼音文字。它可直接音譯吸納外來拼音體系中的文字,並保留其原意或者賦予新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