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體壇那些事兒

    就自己有限的閱讀與見聞,女人稱呼自己男人也有廟堂江湖之分,文野雅俗之別。 新時代裡,女人稱呼自己男人,比較正統的稱謂便是丈夫、愛人了。 至於官方檔案裡,對男人女人構成婚姻關係的男女雙方,指代對方則公母不分,一概稱做配偶。我倒是覺得,誰發明了“配偶”這麼個詞語,實在夠創意了,堪稱語言學家。琢磨起來,配偶,不就是配對麼,如果再要解釋得通俗形象具體一些,配偶,不就是男女求偶配對的性夥伴麼,話是俗了些,可想想看,配偶不就是那麼個意思麼?故而,發明配偶一詞的人,你可以說他很懂語言藝術,也可以說他非常詼諧幽默,還可以說他蔫壞陰損。 至於民間老百姓女人對男人的稱呼,那就更是千姿百態千奇百怪,就我所見所聞,舉凡如斯:老漢、男人、掌櫃的、當家的、(娃)他爹、那口子、哎,等等,不一而足。 時代不同了,社會進步了,男女平等了,也沒有那麼多規矩與潛規則了,現在夫妻彼此之間互稱名字,倒也親切自然。 也不知打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又是誰首創,中青年女性對自己男人興起了稱“老公”的時風,那種順溜、那種自然、那種欣然、那種疼愛、那種甜蜜,那種親切、那種親暱、那種乃至有點“肉麻的發膩”,堪稱古往今來女人稱呼自己男人之“最”。平心而論,女人稱呼自己男人“老公”,是一種愛稱,多是發乎於感情,由衷於內心,洋溢於言表,也是很時尚的。 現在或場面上或文字裡,女人對自己男人時興稱“先生”,平添了優雅文氣與感情色彩,也體現女性的時尚、文靜、高雅、脫俗和對丈夫的尊重,不失為一種文明、尊重、美好的稱呼。 然而,恕我直言,現在一些女性稱自己男人先生,卻顯得有些矯情與造作,有些生硬和不自然,甚至有些鬧笑話。我就看到有位女性一篇文章裡的人物關係中對自己丈夫謂之“先生”實在荒誕得很。她說“孩子在與先生說話”,乍看,我還以為孩子在與自己老師說話呢,遂感到很突兀,從行文語境看,明明是在私人空間的家裡呀,怎麼冒出了孩子的老師呀,終於“腦筋急轉彎”過來,原來孩子是在與爸爸說話,可媽媽卻偏要矯情地寫成“孩子在與先生說話”,這句子不僅很繞很彆扭,而且也將人物關係複雜化了:孩子不是在與自己爸爸說話,而是在與“媽媽的先生”說話。理應是“孩子在與爸爸說話”,本該簡單明白,親切自然,充滿濃濃親情與家庭氛圍的一句話,卻要整成“孩子在與先生說話”這種句式,也實在夠“經典”了。我甚至在想,這女人莫非是在暗示:自己這位先生不是孩子的親生爸爸?如此被“歧義”與“誤讀”,大概是女主人公無論如何所想不到也不願看到的吧?如此尷尬效果,便不僅僅是矯情和繞口令了,而是弄巧成拙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子一生致力於維護和恢復周禮,根本的原因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