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估計最後悔的就是鴻門宴了!那是最接近拿下劉邦,完成一統江山的。可惜連一個范增也不能容忍,最後落得個烏江自刎。

    聽了范增的話那就不是項羽了!肯定後悔了,自己做事情太絕,尤其是陳平還有韓信離開。

  • 2 # 嚴汝祥

    以項羽的性格,他絕對是不會後悔的。

    他天生神力,武功蓋世。但剛復自用,驕傲自大,老子天下第一,聽不見不同意見。

    你死我活的戰場上有“婦人之仁",凡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面對敵人還儒腐的講“仁義道德"。

    其最大的弱點,不愛江山愛美人。沽名釣譽,自死不省。

  • 3 # 一本夏

    這是一個假設的問題,在四面楚歌聲中,我想項羽的內心世界是相當複雜的。從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勢力由小變強,聯合反秦義軍,滅了秦國,項羽也因此傲視群雄。沒想到的是在接下來的楚漢之爭中,竟然敗於劉邦。

    項羽是個英雄,項羽能力也非常強。很多人說項羽有勇無謀,其實這個說法不對,項羽一生身經百戰,幾乎沒有敗績。鉅鹿之戰以少勝多,直接迫使秦將章邯投降,秦名存實亡,破釜沉舟不僅僅是勇氣和膽略,還有不同凡人的智謀。說項羽是個傑出的軍事家,一點都不為過。

    項羽亞父范增是個有奇謀的人,他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70歲以前也是個默默無聞的人。項梁起兵,他不顧年邁投奔了項梁。范增對當時的天下形勢分析透徹。項梁戰死後,范增成為了項羽的第一謀士,在項羽整個歷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精準的看出了劉邦的野心,設計鴻門宴,想除掉劉邦,可項羽硬是不配合,讓劉邦逃走了。

    人無完人,劉邦如此,項羽也是如此。在項羽的眼裡劉邦就是個小混混,成不了大器。因此他也不想用卑劣的手段除了劉邦,何況當時劉邦還是聯軍,這樣做只能讓世人笑話。項羽是英雄,英雄的PK只能在戰場。劉邦在與項羽的較量中,始終處於劣勢。

    劉邦個人綜合能力確實有限,正因如此,他做人比較隨和,對身邊的人也非常友好,遇事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的平臺,讓有能力的人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手下人也適得其所,有成就感。項羽則不同,他自己綜合能力特強,對手下人的意見採納得比較少,養成了剛愎自用的性格。

    范增的話,項羽還是很聽的,但范增性格耿直,脾氣古怪,說話直接,經常讓項羽下不了臺。這些弱點被陳平熟知,陳平本是項羽的手下,因在項羽手下不得志,投靠了劉邦,劉邦倒是非常欣賞他,讓陳平感覺很好。針對項羽的弱點,陳平向劉邦獻計,離間了項羽同范增的關係。范增感覺項羽猜忌他,不是耐心的去解釋,而是拂袖而去,辭職不幹了,剛愎自用的項羽自然任由他去,范增一氣之下,病死在回鄉的途中。

    沒有了范增的嘮叨,項羽感覺輕鬆了許多。但在隨後的戰局中,項羽沒有了核心智囊,無法統籌全域性。戰場上的項羽雖然還是可以把劉邦打得落花流水,但對形勢的把控明顯不足,以至於楚漢之爭時,被劉邦鉗制得首尾難顧。

    韓信本來也是項羽的手下,在沒有投靠劉邦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在蕭何的一再舉薦下,劉邦大膽起用韓信為大將軍,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從劉邦用人來看,他明顯要高於項羽。整個團隊的架構也是層次分明,張良運籌帷幄,蕭何穩固後方,韓信衝鋒陷陣。項羽就沒有這樣的戰略佈局。

    項羽之所以敗於劉邦,不是個人能力不如劉邦,而是團隊建設不如劉邦。劉邦集團雖然前期勢力比不了項羽集團,但劉邦集團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發展規劃願景良好。項羽似乎沒有這個想法,只是想滅了秦國,重新回到諸侯割據的時代。

    說到這裡,我有必要用一個詞‘’格局‘’,項羽的心裡想到的只是仇恨,秦人亡了楚國,他就把所有的秦人當成仇人,滅秦只是為了報仇,進入咸陽後,大氣殺戮,失去了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劉邦就明顯不同,他在進入咸陽後,接受秦三世子嬰的投降,併發布詔告,安撫百姓,善待子嬰,贏得了秦人的好感。

    秦亡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他的理想裡,並沒有秦始皇那樣一統江山的規劃,其實我們再看看范增的思想,也沒有發現他如張良和蕭何那樣,對於項羽的嗜殺從未阻止。只能說范增只能是個戰場的參謀,並不能給項羽遠大的宏圖。

    項羽兵敗烏江時,他並沒有後悔不聽范增的話,而是想到自己的一敗塗地,無臉見江東父老。是面子害了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前校長和教師關係不和諧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