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兩歷史

    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歷史上范仲淹在防禦西北、抵禦西夏的過程中不僅有實際的貢獻,而且有著較大的貢獻。

    要想理解,范仲淹的實際貢獻,那麼就得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瞭解。

    第一:范仲淹其人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祖籍蘇州。

    我個人想到他,腦海中出現了兩個詞“岳陽樓記”、“慶曆新政”。

    一箇中學語文課堂上,反覆背誦的“岳陽樓記”,屬於那種靠他一個人就將一座鼓樓寫紅,並且紅了千年的那種。其中廣為傳唱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在訴說著范仲淹的人生感悟及世界觀、價值觀,想透過他的文章去教導別人愛國、去放平自己的人生心態。

    另一個詞“慶曆新政”,是指宋仁宗慶曆年間,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勸諫宋仁宗,進行了一項政治改革。但由於改革中提到的“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措施,針對的都是朝廷官吏,所以遭到了猛烈的阻擊,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其在歷史上的是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他代表著一些有思想有膽識的人,透過自己努力去改善官場,為百姓爭取利益,雖敗猶榮。

    所以,范仲淹,是一個“先天下憂而憂”的具有愛國情懷的一個文人,他骨子裡就有著深深的愛國基因。

    第二:歷史背景

    到了寶元元年,位於現在甘肅、寧夏地方的党項人李元昊稱帝,建立力大夏(歷史上叫西夏),定都於了興慶(即現在的寧夏銀川),此時便宣告了與宋朝的從屬關係正式斷裂。到了第二年,為了讓大宋朝廷承認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進犯北宋邊境,並在三川口大敗宋兵,之後繼續向宋朝進發。

    此時,范仲淹臨危受命,擔任了陝西經略安撫副使,與各路陝西兵馬一起,共同抵禦西夏大軍的進發。

    第三:如何參與抵禦之戰

    1、身先士卒:

    范仲淹雖是文人出身,但其帶兵打仗絲毫沒有文人的怯懦,指揮軍隊與西夏軍作戰時,他往往也是跟隨大軍一起,而不是遠遠的躲在後方安全處。

    2、整兵訓練:

    范仲淹在駐守西域,抵禦西夏過程中,有著他自己的軍事特性。首先,他沒有急著立馬率軍攻擊西夏軍,而是先召集自己所能號令的軍隊,然後進行嚴格的訓練,改革編制,只留下精兵,淘汰了老弱病殘。

    3、啟用新人:

    在當時,戰場上將軍論資歷的時候,范仲淹大膽啟用新人,在自己的賬下讓那些有才華的年輕人發揮自己的才能,給予他們一片天空。這其中,就出現了兩員猛將(狄青、種世衡),他們追隨范仲淹,在與西夏的抗戰宗立下了赫赫戰功。

    4、拉攏少數民族

    范仲淹在駐守西域時,沒有一味的進行強權打壓,而是透過懷柔政策,將本來遊走於西夏國和大宋國之間的其他少數民族爭取到了大宋這邊來,這樣一來,減輕了大宋軍隊面對的壓力。

    第四、總結

    所以,無論是從范仲淹對愛國的吶喊和呼籲,還是他指揮軍隊時體現出來的優秀軍事才能看,他在防禦西北、抵禦西夏的過程中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實際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女朋友送花一般送哪些花,送多少支,分別代表什麼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