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彎鬚穇鰳觽皪

    康熙(1654—1722),清代皇帝,即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滿族,年號康熙,故亦稱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而又功績卓著的著名皇帝。

    清聖祖 愛新覺羅 玄燁 (1654-1722)

    在中國近二百個帝王中,有一顆特別璀璨奪目的明星,「愛新覺羅 ??玄燁康熙大帝」。如果說他是中華帝國眾皇帝中最出色的皇帝,一點也不為過。他在位時期,智擒鰲拜,剿撤三藩,南收臺灣,北拒沙俄,訂「尼布楚條約」,西征蒙古,興修水利,治理黃河,鼓勵墾荒,薄賦輕稅,愛民如子。

    康熙大帝好學敏求,勤於政事,雄才大略,崇尚節約。在位六十一年,由於他的文治武功,中華帝國的多民族統一的局面得到鞏固發展,出現「康乾盛世」的繁榮,開創中華帝國的另一黃金時代,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

    康熙初由貴族獒拜等專擅朝政,繼續推行圈地,廣大農民被迫流亡。吳三桂等三藩也日益強大,逐漸形成為割據勢力。親政後,於康熙八年(1669年)逮捕鼇拜,革職拘禁。繼下令削藩,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的叛徒。兩年後又攻滅臺灣鄭氏政權,並駐兵屯守,備禦西方侵略者的侵略。二十四年出兵驅逐盤踞黑龍江流域雅克薩的沙俄侵略軍,遏制了沙俄對華侵略的野心;二十八年派索額圖等訂立《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之間的東段邊界。當時準噶爾部首領裡通沙俄發動叛亂,進攻喀爾喀蒙古、內蒙古、西藏等地,他三次派兵平叛,晚年又派兵鎮壓藏族少數上層分子勾結準噶爾部的叛亂,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在位期間,重視農業生產,獎勵墾荒,停止圈地,用靳輔等治理黃河,減輕水患,保證大運河的暢通。進行全國性的土地測量,完成《皇輿全圖》的繪製,開博學鴻詞科、明史館,編纂《全唐詩》等書籍。提倡程朱理學。曾興《明史》、《南山集》等文字獄,加強思想統治。康熙五十一年頒佈法令,規定人丁稅據戶籍冊上現有人數為準,藉以保證賦稅收入。統治時期,號為“治平”,然大臣結黨營私,地方官吏亦多貪酷。

    數學解方程時,人們總會碰到"元"、"次"、"根(解)"。不過,你知道題目中的數學術語"元"、"次"、"根(解)"(當然只是指漢語譯名)是誰創造的?說來你也許不信,是清朝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是一個抱負遠大、好學上進的君主,他曾拜比利時的南懷仁等傳教士為師,學習天文、數學、地理,還學拉丁文。康熙大帝雖然聰穎過人,但是聽外籍教師講課並不輕鬆。因為南懷仁等人的漢語和滿語水平有限,日常會話還能夠勉強對付著,而要將嚴謹而高深的科學知識表達出來就顯得力不從心了。而當時課本多是外文,即使中譯本也是半通不通的。這樣,學習中就必然有許多精力被消耗在語言溝通上,進度不快。

    不過,康熙學習很刻苦,也很有耐心。一遍聽不懂,就請老師再講一遍,直至真正弄懂為止。南懷仁在講方程時句子冗長,吐音又很不清楚,康熙的腦子常常被搞得暈暈糊糊的。怎樣才能讓老師講得好懂呢?一陣冥思苦想後,一個妙法突然冒出來。他向南懷仁建議,將未知數翻譯為"元",最高次數翻譯為"次"(限整式方程),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翻譯為"根"或"解"……南懷仁用筆認真地記了下來,隨即用這些新創術語換下自己原先使用的繁瑣詞語:"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根(解)"……果然掃除了很多障礙,提高數學效率。南懷仁驚疑地盯著康熙,愣怔了一會兒,突然按照西方最親切的禮節一下子將康熙緊緊抱住:"我讀書和教書幾十年,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還從來沒見過一個像您這樣肯動腦筋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應對垃圾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