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潔的含義 清掃是指將工作場所內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打掃乾淨;當裝置出現異常時及時進行修理,使之恢復正常運轉狀態。清掃是根據整理、整頓的結果,將不需要的部分清除出去,或者標示出來放在倉庫之中。 現場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灰塵、油汙、鐵屑、垃圾等“不要的東西”,從而使現場變髒。髒的裝置會使裝置精度下降,故障多發,影響產品質量,也使安全事故防不勝防;髒的現場更會影響人們的工作情緒等等。因此,需要透過清掃活動來清除那些雜物,建立一個明快、令人舒暢的工作環境,以保證安全、優質、高效率地工作。 二、清掃的目的及要點 透過有效清掃能夠清除髒汙,使工作現場乾淨、明亮,同時使所有物品任何時候都處於良好狀態,確保隨時拿出來都能正常投人使用。這是保證效率的基礎,同時也是穩定品質、減少工業傷害的基礎。 三、未做好清掃的現場存在的問題 現場髒、亂、差,影響員工工作情緒,易產生安全事故;末做好清潔,使裝置精度降低,故障多發,影響產品質量;任何汙垢或廢物都可能減低效率,帶來廢品甚至引起意外等等。 四、清掃推進步驟及方法 作業現場如果又髒又亂,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心情就不會很好。人們在工作時自然希望有一個整潔優美的環境,而要有整潔優美的環境,關鍵是要清掃制度化、經常化,臨時大會戰、大掃除,即使全力以赴,也難以全部整理乾淨。平常我們每一個人要先從自己身邊做起,然後再拓展到現場的每一個角落,開展整個作業場所的清潔運動,這是關鍵。 清掃一般可以分為以下五個階段來實施: (1)第一階段:將地面、牆壁和窗戶打掃乾淨; (2)第二階段:劃出表示整頓位置的區域和界線; (3)第三階段:將可能產生汙染的汙染源清理乾淨; (4)第四階段:對裝置進行維護與保養,對電器和作業系統進行徹底檢修; (5)第五階段:制定作業現場的清掃規程並實施。 1.打掃地面、牆壁和窗戶 在對作業環境的清理中,地面、牆壁和窗戶的清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地面乾淨就足以使人的心情變得很愉快,更何況牆壁和窗戶也是非常乾淨的。任何人身臨其境時,都會產生“多幹淨啊,我不忍心也不好意思將它弄髒了”的感覺。 清掃時,要探討作業場地的最佳清掃方法,要了解過去清掃時出現的問題,明確清掃後要達到的目的;要清理整頓地面安置的物品,處理不需要的東西。全體人員用掃帚清掃地面,將垃圾清除,將附著塗料和油汙等汙垢清除。要分析地面、牆壁、窗戶的汙垢來源,想辦法杜絕汙染源,並研究以後的清掃方法。 2.區域和界線 將地面、窗戶等場所清潔以後,要將放置物品的區域場所明確地予以區分。對什麼物品放置在什麼位置,應清晰明白無誤地予以確認和標識。 標識時,首先要明確決定作業的場地、通道,然後要劃定區域界線,因為什麼物品放置在什麼位置,這是在整理和整頓階段就要須以確定的;其次要注意在決定了消防器材、工具、備件等的位置後,需在相關物上也記上相應的標誌;同時對空閒區域、小件物品區域、危險和貴重物品區域等也要設法用顏色予以區別。 3,杜絕汙染源 清掃工作的重點是什麼?方向在哪裡?下面的故事也許能給我們啟示。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裡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因此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因此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這則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捨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管理是什麼?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認清事情的“本末”、“輕重”、“緩急”,然後從重要的方面下手。那麼清掃.工作的重點或者講其“本”在哪裡呢?清掃的“本”就是改善汙染源。消滅汙染源才是最好的清掃方法,才是最根本的清掃。 清掃一般是用手來進行,而杜絕汙染源則需手摸、眼看、耳聽、鼻聞,要動腦筋,靠想辦法才能實現。只有充分調動了人體五官的各項功能,才能做到一旦發現汙染,就會從難以清掃和有待改善的地方找到產生汙染的源頭。迴歸實際,汙染大部分都是外來的,特別是颳大風時隨風而來的灰塵或砂粒,這些對裝置來說危害是很大的;另外,在我們搬運散裝物品時,也要考慮在搬運過程中防止撒落。所以為杜絕外來汙染,首先要將窗戶密封,不留縫隙;在搬運切屑和廢棄物時,要設法不要撒落;在運送水和油料等液體時,要準備合適的容器;在作業現場,要檢查各種管道以防止洩漏;對擦拭用的棉紗、材料、工具等,要定點放置。 如今,裝置的電子化和精密的程度越來越高,為了保持裝置正常地執行,必須要有潔淨的環境,所以必須經常地進行清掃。作為現代企業的現場管理人員,我們不能將清掃簡單地理解為打掃衛生,而應該將其看做是現場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4.裝置的清掃 (1)對裝置進行清掃保養 裝置一旦被汙染,就容易出現故障,並縮短使用壽命。汙染是裝置執行不靈和發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為了防止這類情況的發生,必須杜絕汙染源。汙染源大致與裝置的日常工作有關,所以要定期地進行裝置和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檢查,經常細心地進行清掃。 要經常對裝置的裝置內部進行清掃,不要留有死角。要確認每臺裝置的構造和效能,明確其檢查的方法;用棉紗和碎布片等擦拭機械裝置,檢查原來有汙垢髒的地方;清除注油口、儀表和表面操作部分的灰塵和汙垢。 對裝置環境檢查時要注意以下兒點: ①所有的裝置是否都安置在合適的位置; ②裝置的各個方位是否都有充足的照明; ③必要的工、模具的放置場所是否都已明確; ④同周圍裝置的間隔是否有充足的空間; ⑤對防止危險有益的通道間的隔斷是否足夠。 裝置日常保養時要不定期地進行核查,具體需要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①核查注油口周圍是否有汙垢和鏽跡; ②表面操作部分是否有磨損、灰塵、汙垢和異物; ③操作部分、旋轉部分和螺絲連線部分是否鬆動和破損; ④運轉部分是否有發熱的現象。 還有,裝置在執行時會產生少量的料頭和切屑,檢修時灰塵和各種油汙也會給現場帶來一些麻煩。如果採取預防措施,就可大大地減少今後清掃的時間。 預防垃圾和灰塵有幾個小竅門,例如: ①為防止粉塵和油汙飛濺,最好的方法是在可能會發生的部位新增防護罩; ②為防止灰塵到處擴散,在灰塵排出的地方安裝灰塵吸附裝置; ③油路有滲漏的地方要設法修復; ④作業時容易產生的廢棄物要設法進行回收,如在作業點安裝瀉槽或吸收裝置; ⑤要設法杜絕外來汙染。 (2)對開關和電器作業系統進行檢修 一般說來,裝置越大,自動化程度越高,清掃和檢修所花費的時間就越多。因此,為儘可能有效地對裝置進行檢修,就必須明確檢查的要點。 其中,確定裝置能否正常執行的關鍵是確定裝置效能的儀表和開關有無問題,日常檢查時在這方面一定要多加註意。 要檢查儀表的玻璃表面,如油麵指示計、電流表、電壓表、壓力錶、指示燈等,要看液位是否清晰,各儀表刻度指標是否清楚,指示燈能否正常工作等。 要對開關按鈕進行檢查,檢查轉換開關、限制開關等有無灰塵,有無破損情況,能否正常工作;對機械部分進行檢查,如是否有異常的聲音,是否異常發熱,是否漏油,是否有異味,是否有螺釘鬆動和偏移,機械傳動是否正常,是否有異常振動等等。 (3)對潤滑油、油壓系統等進行分解檢修 裝置的外觀清潔之後,還要進行內部的檢修。為確保裝置能夠正常執行,最重要的是要對裝置進行調整。潤滑、油壓系統、電器、控制、空氣壓縮系統等都要進行定期的保修,以設法杜絕故障的發生。 對潤滑系統,可按照供油、貯油槽、輸油管、頂端工作部分的順序進行檢查,如檢查供油口是否破損;檢查供油口是否有汙垢;檢查貯油槽內的油是否有汙垢或異物;檢查輸油管是否破損以及是否有缺陷;檢查輸油管或工作部分是否有汙垢或異物。 對油壓系統,可按照壓力油槽、泵、控制儀表、傳動裝置的順序進行檢查,具體要檢查內容如下: ①注油口是否破損; ②注油口是否有汙垢; ③油槽中的油是否有汙垢或異物; ④油槽是否有漏損現象; ⑤油泵是否有漏損現象,能否正常工作; ⑥輸油管是否有破損或漏油現象; ⑦控制儀表是否有漏油現象,能否正常工作; ⑧傳動裝置是否有漏油現象,能否正常工作。 (4)對電氣控制和空氣壓縮系統進行分解檢修 隨著工業技術現代化的發展,在機械裝置中電氣和電子裝置一般均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作為裝置的操作者,掌握一定的電子技術對現場作業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否則就難以勝任工作。 對電氣控制系統,可按照控制檯一限制開關一配電線一馬達的順序進行檢查,具體檢查內容如下: ①控制檯是否有汙垢; ②門的開關及密封效能; ③指示燈是否有汙垢,控制開關是否固定; ④工作情況是否良好; ⑤儀表、儀器是否確指在零點; ⑥限制開關是否正常; ⑦配電線是否通暢,有無汙垢和缺陷; ⑧接線端子連線部位的保護層有無汙垢,連線是否良好等等。 對空氣壓縮系統,可按照空氣的供給裝置一訊號一傳動裝置一排氣裝置的順序進行檢查,具體要檢查內容如下: ①空氣過濾器內是否有汙垢; ②空氣供給裝置潤滑油的情況; ③輸氣管的接頭部是否破損,是否有空氣洩漏的情況; ④各種閥門的運作是否正常,是否有空氣洩漏的情況; ⑤氣缸的運作是否正常,是否有空氣洩漏的情況; ⑥排氣的消音情況如何等等。 5.清掃計劃的制訂和實施 (1)制定清掃程式和方法 雖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清掃的目的是將工作現場打掃乾淨,但是還需要明確地制定好一系列的程式和規則。如由誰來打掃;何時打掃;打掃哪裡;怎樣打掃;用什麼工具來打掃;要打掃到什麼樣的程度(5W1H)等,這一系列的程式和規則是非常重要的。 清掃汙垢的要點是“從大到小,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從角落到中央”。制定清掃規則應包括以下的內容: ①清掃物件—明確的清掃範圍(科室、車間等); ②清掃時間—具體到某日某時; ③清掃場所—窗戶、通道、裝置、工作現場、車床等等; ④清掃的責任人—姓名、小組等; ⑤使用的工具—棉紗、拖布、掃帚、吸塵器、清洗劑等等; ⑥清掃到什麼樣的程度—制定每臺裝置和車間的標準; ⑦按照什麼方法清掃—清掃的程式。 難以清掃的地方,常常是最容易被遺漏的地方。如果不對難以清掃的部分有意識地去進行專門地清掃,那就有可能永遠被忽視了。在清掃計劃中,應該將難以清掃的地方進行專業制定。 狹窄、陰暗的地方和容易出現汙垢的“角落”要特別注意,例如:不易進行清理而又很混雜的“裡面”,如抽屜的裡面、貨架的裡面、箱子的裡面;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如貨架的上面、工作臺的上面、機械裝置的上面、建築物的樑上、櫃櫥的上面;可能遺忘不易想到的地方,如工作臺的下邊、貨架和裝置的裡邊、間隙、窗戶、與相鄰物的交接處;汙染很嚴重的地方,如廁所、佈滿油汙和切屑的地面、裝置的裡邊、堆切屑的地方、堆放原材料的地方等等。 (2)明確責任人 如果要確保清掃的效果,那麼全員參加的意識就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明確各自的責任,就必須實行崗位責任制和值班制,這是特別有效的方法,會對其中共同使用的工裝和工具等物品的管理產生很好的效果,因為這些往往由於大家都有“應該由別人來做”的疑惑而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 將作業現場的空地和裝置、備件等進行區分後,就必須確定責任人;還要求被任命的責任人和執行者要有主人翁的意識和責任感;對每個空地和裝置、備件都要有規定清掃方法和程式的手冊;要進行定期的檢查。 清掃後要檢查效果,具體可以檢查以下內容: ①汙垢是否已清除廠; ②是否杜絕了機械裝置產生汙垢的來源; ③是否對地面(機械裝置的周圍、通道、堆放物品的場所、辦公室、樓梯等等)進行廠徹底的清掃; ④對地而損壞的地方是否已進行了修補和塗覆; ⑤對機械裝置是否已進行了擦拭和檢查等等。 (3)將難以清掃的、有障礙的場所清掃於淨。
一、清潔的含義 清掃是指將工作場所內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打掃乾淨;當裝置出現異常時及時進行修理,使之恢復正常運轉狀態。清掃是根據整理、整頓的結果,將不需要的部分清除出去,或者標示出來放在倉庫之中。 現場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灰塵、油汙、鐵屑、垃圾等“不要的東西”,從而使現場變髒。髒的裝置會使裝置精度下降,故障多發,影響產品質量,也使安全事故防不勝防;髒的現場更會影響人們的工作情緒等等。因此,需要透過清掃活動來清除那些雜物,建立一個明快、令人舒暢的工作環境,以保證安全、優質、高效率地工作。 二、清掃的目的及要點 透過有效清掃能夠清除髒汙,使工作現場乾淨、明亮,同時使所有物品任何時候都處於良好狀態,確保隨時拿出來都能正常投人使用。這是保證效率的基礎,同時也是穩定品質、減少工業傷害的基礎。 三、未做好清掃的現場存在的問題 現場髒、亂、差,影響員工工作情緒,易產生安全事故;末做好清潔,使裝置精度降低,故障多發,影響產品質量;任何汙垢或廢物都可能減低效率,帶來廢品甚至引起意外等等。 四、清掃推進步驟及方法 作業現場如果又髒又亂,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心情就不會很好。人們在工作時自然希望有一個整潔優美的環境,而要有整潔優美的環境,關鍵是要清掃制度化、經常化,臨時大會戰、大掃除,即使全力以赴,也難以全部整理乾淨。平常我們每一個人要先從自己身邊做起,然後再拓展到現場的每一個角落,開展整個作業場所的清潔運動,這是關鍵。 清掃一般可以分為以下五個階段來實施: (1)第一階段:將地面、牆壁和窗戶打掃乾淨; (2)第二階段:劃出表示整頓位置的區域和界線; (3)第三階段:將可能產生汙染的汙染源清理乾淨; (4)第四階段:對裝置進行維護與保養,對電器和作業系統進行徹底檢修; (5)第五階段:制定作業現場的清掃規程並實施。 1.打掃地面、牆壁和窗戶 在對作業環境的清理中,地面、牆壁和窗戶的清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地面乾淨就足以使人的心情變得很愉快,更何況牆壁和窗戶也是非常乾淨的。任何人身臨其境時,都會產生“多幹淨啊,我不忍心也不好意思將它弄髒了”的感覺。 清掃時,要探討作業場地的最佳清掃方法,要了解過去清掃時出現的問題,明確清掃後要達到的目的;要清理整頓地面安置的物品,處理不需要的東西。全體人員用掃帚清掃地面,將垃圾清除,將附著塗料和油汙等汙垢清除。要分析地面、牆壁、窗戶的汙垢來源,想辦法杜絕汙染源,並研究以後的清掃方法。 2.區域和界線 將地面、窗戶等場所清潔以後,要將放置物品的區域場所明確地予以區分。對什麼物品放置在什麼位置,應清晰明白無誤地予以確認和標識。 標識時,首先要明確決定作業的場地、通道,然後要劃定區域界線,因為什麼物品放置在什麼位置,這是在整理和整頓階段就要須以確定的;其次要注意在決定了消防器材、工具、備件等的位置後,需在相關物上也記上相應的標誌;同時對空閒區域、小件物品區域、危險和貴重物品區域等也要設法用顏色予以區別。 3,杜絕汙染源 清掃工作的重點是什麼?方向在哪裡?下面的故事也許能給我們啟示。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裡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因此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因此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這則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捨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管理是什麼?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認清事情的“本末”、“輕重”、“緩急”,然後從重要的方面下手。那麼清掃.工作的重點或者講其“本”在哪裡呢?清掃的“本”就是改善汙染源。消滅汙染源才是最好的清掃方法,才是最根本的清掃。 清掃一般是用手來進行,而杜絕汙染源則需手摸、眼看、耳聽、鼻聞,要動腦筋,靠想辦法才能實現。只有充分調動了人體五官的各項功能,才能做到一旦發現汙染,就會從難以清掃和有待改善的地方找到產生汙染的源頭。迴歸實際,汙染大部分都是外來的,特別是颳大風時隨風而來的灰塵或砂粒,這些對裝置來說危害是很大的;另外,在我們搬運散裝物品時,也要考慮在搬運過程中防止撒落。所以為杜絕外來汙染,首先要將窗戶密封,不留縫隙;在搬運切屑和廢棄物時,要設法不要撒落;在運送水和油料等液體時,要準備合適的容器;在作業現場,要檢查各種管道以防止洩漏;對擦拭用的棉紗、材料、工具等,要定點放置。 如今,裝置的電子化和精密的程度越來越高,為了保持裝置正常地執行,必須要有潔淨的環境,所以必須經常地進行清掃。作為現代企業的現場管理人員,我們不能將清掃簡單地理解為打掃衛生,而應該將其看做是現場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4.裝置的清掃 (1)對裝置進行清掃保養 裝置一旦被汙染,就容易出現故障,並縮短使用壽命。汙染是裝置執行不靈和發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為了防止這類情況的發生,必須杜絕汙染源。汙染源大致與裝置的日常工作有關,所以要定期地進行裝置和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檢查,經常細心地進行清掃。 要經常對裝置的裝置內部進行清掃,不要留有死角。要確認每臺裝置的構造和效能,明確其檢查的方法;用棉紗和碎布片等擦拭機械裝置,檢查原來有汙垢髒的地方;清除注油口、儀表和表面操作部分的灰塵和汙垢。 對裝置環境檢查時要注意以下兒點: ①所有的裝置是否都安置在合適的位置; ②裝置的各個方位是否都有充足的照明; ③必要的工、模具的放置場所是否都已明確; ④同周圍裝置的間隔是否有充足的空間; ⑤對防止危險有益的通道間的隔斷是否足夠。 裝置日常保養時要不定期地進行核查,具體需要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①核查注油口周圍是否有汙垢和鏽跡; ②表面操作部分是否有磨損、灰塵、汙垢和異物; ③操作部分、旋轉部分和螺絲連線部分是否鬆動和破損; ④運轉部分是否有發熱的現象。 還有,裝置在執行時會產生少量的料頭和切屑,檢修時灰塵和各種油汙也會給現場帶來一些麻煩。如果採取預防措施,就可大大地減少今後清掃的時間。 預防垃圾和灰塵有幾個小竅門,例如: ①為防止粉塵和油汙飛濺,最好的方法是在可能會發生的部位新增防護罩; ②為防止灰塵到處擴散,在灰塵排出的地方安裝灰塵吸附裝置; ③油路有滲漏的地方要設法修復; ④作業時容易產生的廢棄物要設法進行回收,如在作業點安裝瀉槽或吸收裝置; ⑤要設法杜絕外來汙染。 (2)對開關和電器作業系統進行檢修 一般說來,裝置越大,自動化程度越高,清掃和檢修所花費的時間就越多。因此,為儘可能有效地對裝置進行檢修,就必須明確檢查的要點。 其中,確定裝置能否正常執行的關鍵是確定裝置效能的儀表和開關有無問題,日常檢查時在這方面一定要多加註意。 要檢查儀表的玻璃表面,如油麵指示計、電流表、電壓表、壓力錶、指示燈等,要看液位是否清晰,各儀表刻度指標是否清楚,指示燈能否正常工作等。 要對開關按鈕進行檢查,檢查轉換開關、限制開關等有無灰塵,有無破損情況,能否正常工作;對機械部分進行檢查,如是否有異常的聲音,是否異常發熱,是否漏油,是否有異味,是否有螺釘鬆動和偏移,機械傳動是否正常,是否有異常振動等等。 (3)對潤滑油、油壓系統等進行分解檢修 裝置的外觀清潔之後,還要進行內部的檢修。為確保裝置能夠正常執行,最重要的是要對裝置進行調整。潤滑、油壓系統、電器、控制、空氣壓縮系統等都要進行定期的保修,以設法杜絕故障的發生。 對潤滑系統,可按照供油、貯油槽、輸油管、頂端工作部分的順序進行檢查,如檢查供油口是否破損;檢查供油口是否有汙垢;檢查貯油槽內的油是否有汙垢或異物;檢查輸油管是否破損以及是否有缺陷;檢查輸油管或工作部分是否有汙垢或異物。 對油壓系統,可按照壓力油槽、泵、控制儀表、傳動裝置的順序進行檢查,具體要檢查內容如下: ①注油口是否破損; ②注油口是否有汙垢; ③油槽中的油是否有汙垢或異物; ④油槽是否有漏損現象; ⑤油泵是否有漏損現象,能否正常工作; ⑥輸油管是否有破損或漏油現象; ⑦控制儀表是否有漏油現象,能否正常工作; ⑧傳動裝置是否有漏油現象,能否正常工作。 (4)對電氣控制和空氣壓縮系統進行分解檢修 隨著工業技術現代化的發展,在機械裝置中電氣和電子裝置一般均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作為裝置的操作者,掌握一定的電子技術對現場作業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否則就難以勝任工作。 對電氣控制系統,可按照控制檯一限制開關一配電線一馬達的順序進行檢查,具體檢查內容如下: ①控制檯是否有汙垢; ②門的開關及密封效能; ③指示燈是否有汙垢,控制開關是否固定; ④工作情況是否良好; ⑤儀表、儀器是否確指在零點; ⑥限制開關是否正常; ⑦配電線是否通暢,有無汙垢和缺陷; ⑧接線端子連線部位的保護層有無汙垢,連線是否良好等等。 對空氣壓縮系統,可按照空氣的供給裝置一訊號一傳動裝置一排氣裝置的順序進行檢查,具體要檢查內容如下: ①空氣過濾器內是否有汙垢; ②空氣供給裝置潤滑油的情況; ③輸氣管的接頭部是否破損,是否有空氣洩漏的情況; ④各種閥門的運作是否正常,是否有空氣洩漏的情況; ⑤氣缸的運作是否正常,是否有空氣洩漏的情況; ⑥排氣的消音情況如何等等。 5.清掃計劃的制訂和實施 (1)制定清掃程式和方法 雖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清掃的目的是將工作現場打掃乾淨,但是還需要明確地制定好一系列的程式和規則。如由誰來打掃;何時打掃;打掃哪裡;怎樣打掃;用什麼工具來打掃;要打掃到什麼樣的程度(5W1H)等,這一系列的程式和規則是非常重要的。 清掃汙垢的要點是“從大到小,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從角落到中央”。制定清掃規則應包括以下的內容: ①清掃物件—明確的清掃範圍(科室、車間等); ②清掃時間—具體到某日某時; ③清掃場所—窗戶、通道、裝置、工作現場、車床等等; ④清掃的責任人—姓名、小組等; ⑤使用的工具—棉紗、拖布、掃帚、吸塵器、清洗劑等等; ⑥清掃到什麼樣的程度—制定每臺裝置和車間的標準; ⑦按照什麼方法清掃—清掃的程式。 難以清掃的地方,常常是最容易被遺漏的地方。如果不對難以清掃的部分有意識地去進行專門地清掃,那就有可能永遠被忽視了。在清掃計劃中,應該將難以清掃的地方進行專業制定。 狹窄、陰暗的地方和容易出現汙垢的“角落”要特別注意,例如:不易進行清理而又很混雜的“裡面”,如抽屜的裡面、貨架的裡面、箱子的裡面;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如貨架的上面、工作臺的上面、機械裝置的上面、建築物的樑上、櫃櫥的上面;可能遺忘不易想到的地方,如工作臺的下邊、貨架和裝置的裡邊、間隙、窗戶、與相鄰物的交接處;汙染很嚴重的地方,如廁所、佈滿油汙和切屑的地面、裝置的裡邊、堆切屑的地方、堆放原材料的地方等等。 (2)明確責任人 如果要確保清掃的效果,那麼全員參加的意識就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明確各自的責任,就必須實行崗位責任制和值班制,這是特別有效的方法,會對其中共同使用的工裝和工具等物品的管理產生很好的效果,因為這些往往由於大家都有“應該由別人來做”的疑惑而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 將作業現場的空地和裝置、備件等進行區分後,就必須確定責任人;還要求被任命的責任人和執行者要有主人翁的意識和責任感;對每個空地和裝置、備件都要有規定清掃方法和程式的手冊;要進行定期的檢查。 清掃後要檢查效果,具體可以檢查以下內容: ①汙垢是否已清除廠; ②是否杜絕了機械裝置產生汙垢的來源; ③是否對地面(機械裝置的周圍、通道、堆放物品的場所、辦公室、樓梯等等)進行廠徹底的清掃; ④對地而損壞的地方是否已進行了修補和塗覆; ⑤對機械裝置是否已進行了擦拭和檢查等等。 (3)將難以清掃的、有障礙的場所清掃於淨。